華文網

你為什麼存不下錢?

對於中國人與金錢的關係,很多人都擺脫不了“愛存錢”“捨不得花錢”的印象。

有,幾百萬呢,在夢裡。

對,還欠著馬雲的錢。

小孩子才月光,我們大人都欠債。

剛出來工作八個月,存了一萬。

不買房不買車,閒錢存著不如拿去博☆禁☆彩。

在一二線城市幾萬塊錢都不能稱之為積蓄,有個啥事就沒了,只能稱為應急款。

去年10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資料顯示,52.6%的90後沒有存款,而沒有存款的00後只有三成。

年紀最大的90後工作的時間,算一算也有了四五年,

而年紀最小的一批90後基本已經邁進了大學的門檻,為什麼他們的存款現狀呈現出這樣的態勢?

你為什麼存不下錢?

在這個世界,只要你一睜開眼,幾乎立刻就有人提醒你:要捨得花錢。

小到用什麼樣的洗面乳、剃鬚刀,吃什麼樣的早餐更有營養,

大到買什麼樣的手機更酷,去哪個國家旅行更有趣。

總有人不厭其煩地告訴你:要捨得對自己投資,要對自己好一點。於是他們把二維碼、免密支付送到你面前,你動動手指,所需要的東西就乖乖來到你面前了,但當你低頭一看,餘額又觸目驚心了,還款日期又到了。

年輕人剛剛工作,大多數是單位的底層員工,收入不太高,但是生活成本又下不來,滿足基本消費之後,

能剩下的並不多,有的人甚至是負增長。存款對他們來說,是幾年後才能考慮的事情。

而這些年輕人的消費觀較之于父母,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父輩因為曾經經歷過物質極度貧乏的時期,儲蓄成了他們追求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於是他們不自覺地就會居安思危,用儲蓄來降低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

但年輕一代,不少人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長大,從小沒有缺過吃穿,

喜歡嘗試新事物,對生活品質要求也更高。面對省吃儉用存錢也趕不上的房價,好好吃一頓、買件喜歡的東西及時滿足自我成了更為現實的選擇。

適當地存錢

帶給我們更多安全感和可能性

年輕人敢花錢、不存錢,不能說就一定不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年輕人較之于50、60代的父母而言,內心的匱乏感已經少了很多。對未來不那麼恐慌,不需要靠囤積物件或者金錢來維持內心的安定感。這也是一種進步。

但我們也需要一定的積蓄來應對未來可能會有的突發狀況,金錢,有時候也是你的一種底氣。你還記得《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嗎?她月入過萬,衣著時鮮,但繁重的家庭負擔掏空了她,以致她根本就沒有存款來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當她的爸爸中風臥床急需錢做手術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只有打一通通電話給99%不會幫她的“x總”“x經理”,絕望的樊勝美,令人心疼。

所以,適當地存一些錢有利於增加我們的安全感,並讓我們在人生中多一些選擇的可能性。

當她的爸爸中風臥床急需錢做手術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只有打一通通電話給99%不會幫她的“x總”“x經理”,絕望的樊勝美,令人心疼。

所以,適當地存一些錢有利於增加我們的安全感,並讓我們在人生中多一些選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