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讓中小學生吃上“放心餐”

近日,北京市教委發佈了《北京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和《北京市中小學校外供餐管理辦法(試行)》,對學校與校外供餐企業進行指導和規範,如食堂不得製作供應涼菜、生食海產品和現榨飲料等;實行校長和教師代表陪餐制度,

同標準就餐;食堂應配備專(兼)職校園營養師等;兩項管理辦法自本月起實施。

盧大偉: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廣大學生和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校園安全的重要環節。俗話說“病從口入”,

作為每天都離不開的一日三餐,一但把關不嚴出了問題,可不是小事。“校長陪餐”制度,出發點是好的,值得肯定。但要把好學生餐的“入口關”,除了校長重視,更需要教育部門、市場部門、衛生部門、公安部門等多方聯動,嚴厲打擊伸向學生餐廳的“黑手”,共同打造一個規範透明的“放心食堂”,這才是治本之道。

朱仲凱:食品安全無小事。保障校園食品安全要採取“零容忍”態度,強化衛生管理,

健全管理鏈條,嚴格落實安全責任機制。只有時時監管,才能讓“劣質食品”無立足之地,只有監管得力形成合力,才能為食品的安全提供強大的支撐力。抓好校園食品安全,呵護孩子健康成長,食品安全問題絕不容忽視。保障學校食品安全不能只靠事後補救、事後重視、事後調查,更不能在付出健康代價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紀明君:眾人拾柴火焰高,完善校園食品安全,

讓更多的孩子吃上衛生、健康的飯菜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社會媒體要加強相關規定的宣傳,讓更多的學校重視學生的飲食健康,也促使更多城市的學校效仿學習。學校在進菜源頭上嚴格把關,把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還要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同時聽取學生的意見,對菜品進行推陳出新,讓更多的孩子愛上學生餐廳。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
踴躍為學生食堂的發展提建議,與學校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共同推動校園食品安全建設。學生自身要做到不挑食、全面攝取營養,還要發揮主動性,遇到不新鮮的飯菜及時和餐廳反映。全社會共同努力,建成多位一體的監督大網,找出威脅孩子健康成長的食品因素,共同維護校園食品安全,保護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