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我們名字中的輩分是怎麼來的?必須要感謝孔子的後人

文|爆炸君

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咋一聽會感覺清明節的時候天氣會不好,其實這多少是有些吹毛求疵了。清明大家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祖上墳,今天爆炸君也去了墳頭。

面對祖上的墓碑,爆炸君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這些先人們的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幾乎都一模一樣,顯得很是整齊劃一。想想多少有些不解,當然了,不懂就要問,同行的長輩告訴爆炸君,其實名字中間的那個字都是“輩分”。

一輩人中,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就是指他們的輩分,

所以毫無例外都是相同的。當然這個解釋固然令人醍醐灌頂,但是“輩分”在歷史上是怎麼衍生出來的呢?這裡面可就說來話長了。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人名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意義。再者中國人又有論資排輩的“優良傳統”,為了體現長幼有序,所以往往在起名字的時候加入“輩分”這一人文情懷。根據《辭海》的解釋,“輩分”是指“家族、親戚等的世系次第的分別”。

那麼“輩分”這一偉大發明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和一個皇帝有關係,他就是有“乞丐皇帝”之稱的朱元璋。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本名不叫朱元璋,而是叫朱重八。“重八”是指朱元璋排行老八,他的父親叫朱初一,意思是排行老大。看到這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朱元璋的那個時代,人們取名字往往是根據排行來取的。為何起名字會這麼潦草呢?這和元朝統治者的昏庸無道有關係。

清人繪朱元璋像

原來元朝的時候,蒙古貴族為了打壓漢人的文化,特意頒佈法律規定老百姓取名字時不能有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爹媽年紀相加的方法來取。後來元末農民大起義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也順應時勢給自己起了“誅滅元廷”的名字,

當然他的新名字果然管用。

後來朱元璋趕跑了元朝的統治者建立了明王朝,當上皇帝的他更是覺著後代必須得有個好名字。於是他絞盡腦汁地發明了一套取輩分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順序。大家如果仔細翻閱史料就會發現,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名字都是木字旁。從朱元璋的孫子開始,就嚴格執行了名字中間那個字必須是輩分的規定(每一輩的第一個名字使用輩分表中的字,

第二個名字必須帶有一個五行的偏旁或組成部分,並且以火土金木為順序依次迴圈)。

除了給自己的子孫規定輩分,朱元璋還把這套系統進行了推廣。其中對“天下第一家”的孔府還進行了“賜輩”,比如明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賜十個字:“希言公承彥,宏聞貞尚衍。”等到孔府把這十個輩分用光,清朝的乾隆皇帝又對孔府進行了“賜輩”。這一次賜的十個字是“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近代中國難得的一個好官孔繁森就是用了“繁”字輩。

當然有了“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做榜樣,其他的家族都紛紛效仿。孔府還為此專門頒佈了《孔氏行輩告示》:“立行輩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別長幼。邇來我族人滿數萬丁,居連數百里。豈唯目不能偏識,而且耳不能遍聞。若無行輩則昭穆易紊,無表字則稱謂不論。在前業經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開列於後,凡我族人俱當遵照後開行輩,取名訓字。有不欽依世次隨意妄呼者,不准入譜。”

當然現在中國人取名字都不講究輩分了。比如爆炸君我,名字中就沒有輩分了,這或許是時代的一種進步吧。當然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在中國不少地方還在延續著,或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名字中就有一個代表輩分的字哦。(栗強)

你的名字中還有代表輩分的字嗎? (單選) 0人 0% 還有 0人 0% 沒有了 投票

這一次賜的十個字是“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近代中國難得的一個好官孔繁森就是用了“繁”字輩。

當然有了“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做榜樣,其他的家族都紛紛效仿。孔府還為此專門頒佈了《孔氏行輩告示》:“立行輩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別長幼。邇來我族人滿數萬丁,居連數百里。豈唯目不能偏識,而且耳不能遍聞。若無行輩則昭穆易紊,無表字則稱謂不論。在前業經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開列於後,凡我族人俱當遵照後開行輩,取名訓字。有不欽依世次隨意妄呼者,不准入譜。”

當然現在中國人取名字都不講究輩分了。比如爆炸君我,名字中就沒有輩分了,這或許是時代的一種進步吧。當然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在中國不少地方還在延續著,或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名字中就有一個代表輩分的字哦。(栗強)

你的名字中還有代表輩分的字嗎? (單選) 0人 0% 還有 0人 0% 沒有了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