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喜成 連載二十三

會演觀摩走南北

1950年,中南軍區後動部生產科,在鄭州火車站附近,

蓋了一個當時頗為現代化的中原大戲院,還新建立個聯藝劇團,雖是集體性質的,但按薪金制開支。吳碧波已先到了這個團,便把唐喜成叫到了鄭州,也參加了該團,月薪三百五十元。這個團的陣容強大,主要演員還有張桂花、徐美蘭、郭金亭、劉九來、楊素真等。蓋韻秋任導演,鼓師是劉湘銀,琴師有張華珍、史大成、許敬芝等,而且該團還有一個佈景社的班底參加,
所以演戲均有燈光佈景。喜成對參加這樣的一個團體,十分滿意,高興地把家也搬到了鄭州。

該團排戲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喜成到團後,只用了三天時問,就排演了一出大型現代劇《白毛女》,喜成演了趙老漢,好在上次已經演過個時裝老漢了,再說歌劇趙老漢的人物形象,.喜成是頗有印象的,雖然時間那麼緊,但角色還拿下來了。接著,又用了七天排了一出大型現代戲《劉胡蘭》,

喜成飾演政委,戲雖不多,但演這麼一個部隊的首長,卻是第一回,困難不少。他除了借鑒歌劇的這一人物造塑之外,特別注意向生活學.習,觀察、琢磨部隊的一些幹部首長們的形象和動作。之後又排演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和《雲羅衫》等古裝戲,都很受鄭州觀眾歡迎。

1952年秋,在武漢舉辦了中南區第一次戲曲會演大會,唐喜成參加了河南省代表團,在《櫃中緣》一劇中飾演了岳雷。

該劇由王秀蘭演小姐,牛得草飾演小丑,白雲蓮飾演老旦。雖然這四個人是從四個團裡抽調來的,而且還是第一次合作,但配合的很默契,受到與會代表們的好評。唐喜成還在《洛陽橋》一劇中,飾演了劉伯溫。

在武漢時唐喜成的肺病就已經相當的嚴重了,十月份在北京舉辦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大會,河南省沒有參加節目,但叫組織一個觀摩代表團去看戲學習。這是個多麼好的一個學習機會呀!領導通知喜成參加,

但他考慮到自己的病情怕給領導添麻煩,不想去了,但領導為.了他藝術的發展,還是動員他參加了觀摩團。他是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盛會,觀光了文化古城的名勝古跡,受到中央首長接見並照了合影,喜成的心啊,真是激動萬分,他作夢都不曽想到,舊社會一個連老墳都不能入的“下九流”的“戲子”,今天,黨中央、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
把咱看的那麼高,把咱請作席上客,讓咱到北京看戲、觀光,這情意,這世道,使喜成從心眼裡感到新社會的美好。

全國首屆戲曲會演,多麼熱鬧的演出大會啊!唱了十幾年戲,雖然河南豫劇的“名角”見過了不少,學習了他們不少的技藝、經驗,但省外的戲,全國的戲,除了京劇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劇種,還有哪些個名演員,說實在的,自己都還不知道呢,更別提能看上一看了。可戲曲會演,一下子把那麼多劇種,那麼多名角都請來了。不但看了早已著名的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馬連良、周信芳、蓋叫天、張君秋等京劇藝術家們的表演,而且還看了許多個兄弟省地方戲著名藝術家們的拿手好戲,真是大開眼界。喜成第一次感受到祖國真大,戲曲劇種真多,文化遺產真豐富,要學習的東西真是一輩子也學不完!只可惜,自已的文化水準太低了,得加勁學習,得加倍努力,學藝術,也要學文化。

一天喜成和李金波兩入正在旅店內興奮地討論著觀摩的收穫時,忽然大口大口的吐起血來了,嚇的李金波手足無措,馬上彙報給領導。代表團和會演大會立即把唐喜成送到協和醫院進行搶救治療。住了半個月醫院,直到會演大會結束時,河南觀摩.代表團才接喜成出院,一同回到了河南。喜成心裡很惋惜。病!可惡的病!使我少看了多少戲,少學了多少東西。

回鄭州後,領導上又給他安排了醫院,又讓他進行了半年的,治療與休養,不但一切醫藥費用全部由國家包了,劇團還給每月的生活費用。唐喜成深切地感到了黨的關懷,革命隊伍的溫暖,他也深深地體會到所受到的重視和培養,他多麼希望能早點痊癒好上舞臺為人民獻藝啊!

可疾病並不以病人的願望而加快好轉的進程,當時的醫療水準和醫藥條件,對肺病的療程是長了一些,唐喜成這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在床上實在是有些呆不住,而醫生又不許他投入工作,要他安心休養,可他能安下心來嗎!愁得馬雲玲不得了。此時街道上組織了掃盲班,家庭婦女和老頭老婆都要參加學文化,學習中文拼音。馬雲玲參加了這個學習,每天在家裡“勹—玻、攵—坡、冂—模.、匸—佛”的認著念著,唐喜成看著字母聽著發音,很是覺得奇怪,於是馬雲玲就現發現賣的教他拼音認字,這樣一來,反倒減輕了唐喜成的煩躁情結了,於是他教的也就更認真,這樣一來,他們一個人上學,兩個人都學的很好,學校裡表揚了馬雲玲,而唐喜成則發現,這些拼音符號與戲曲的韻轍大有關係啊!於是他念了:“二八佳人出房來,東西走,南北坐。”的十三道轍來,.弄的馬雲玲一下子莫明其妙了。(未完待續)

文字錄入:王寶雲(生活教授) 排版校對:張國偉(張喜成)

可戲曲會演,一下子把那麼多劇種,那麼多名角都請來了。不但看了早已著名的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馬連良、周信芳、蓋叫天、張君秋等京劇藝術家們的表演,而且還看了許多個兄弟省地方戲著名藝術家們的拿手好戲,真是大開眼界。喜成第一次感受到祖國真大,戲曲劇種真多,文化遺產真豐富,要學習的東西真是一輩子也學不完!只可惜,自已的文化水準太低了,得加勁學習,得加倍努力,學藝術,也要學文化。

一天喜成和李金波兩入正在旅店內興奮地討論著觀摩的收穫時,忽然大口大口的吐起血來了,嚇的李金波手足無措,馬上彙報給領導。代表團和會演大會立即把唐喜成送到協和醫院進行搶救治療。住了半個月醫院,直到會演大會結束時,河南觀摩.代表團才接喜成出院,一同回到了河南。喜成心裡很惋惜。病!可惡的病!使我少看了多少戲,少學了多少東西。

回鄭州後,領導上又給他安排了醫院,又讓他進行了半年的,治療與休養,不但一切醫藥費用全部由國家包了,劇團還給每月的生活費用。唐喜成深切地感到了黨的關懷,革命隊伍的溫暖,他也深深地體會到所受到的重視和培養,他多麼希望能早點痊癒好上舞臺為人民獻藝啊!

可疾病並不以病人的願望而加快好轉的進程,當時的醫療水準和醫藥條件,對肺病的療程是長了一些,唐喜成這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在床上實在是有些呆不住,而醫生又不許他投入工作,要他安心休養,可他能安下心來嗎!愁得馬雲玲不得了。此時街道上組織了掃盲班,家庭婦女和老頭老婆都要參加學文化,學習中文拼音。馬雲玲參加了這個學習,每天在家裡“勹—玻、攵—坡、冂—模.、匸—佛”的認著念著,唐喜成看著字母聽著發音,很是覺得奇怪,於是馬雲玲就現發現賣的教他拼音認字,這樣一來,反倒減輕了唐喜成的煩躁情結了,於是他教的也就更認真,這樣一來,他們一個人上學,兩個人都學的很好,學校裡表揚了馬雲玲,而唐喜成則發現,這些拼音符號與戲曲的韻轍大有關係啊!於是他念了:“二八佳人出房來,東西走,南北坐。”的十三道轍來,.弄的馬雲玲一下子莫明其妙了。(未完待續)

文字錄入:王寶雲(生活教授) 排版校對:張國偉(張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