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舌尖上的歷史美食家,蘇東坡的發明菜

我們中國是一個吃貨民族,對於美食的渴望是基因中的與生俱來。今天我們說一個歷史上的頂級吃貨蘇軾,舌尖上的貶謫路,一路走一路吃。

蘇東坡在40歲貶謫黃州時,一個虛職讓他太閑,就琢磨怎麼吃。他發現這裡富人不吃豬,窮人不會吃豬肉,所以豬肉賤如土。

蘇東坡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發明桃花肉,就是後來的紅燒肉,也叫東坡肉,而且還寫美食記炫耀自己的享受生活,寫了一首《豬肉頌》,記錄了做肉的步驟。

對於河豚是蘇軾的最愛,

甚至不要命,東坡北返路過常州,一家人知道蘇東坡要路過就要做河豚招待,想讓蘇軾揚揚名。東坡一聽做河豚一溜煙就去了,到了那裡低頭猛吃,也不怕人家技術不過關,河豚可是有劇毒的,蘇軾吃完後說“值得一死啊”。

還有一個偉大的美食發明要感謝蘇東坡,

那就是東坡羹,就是後來的蓋澆飯。

東坡被貶在外,窮苦潦倒,只能野菜泡飯。樂觀的東坡居士有暴露吃貨本質,琢磨怎麼好吃,也便於行路作為乾糧。

於是就試驗將菜煮湯,炒,烹各種手法,同時蒸米飯,然後將菜湯澆上米飯,菜的配燴蓋上,

成了蓋澆飯。一個人常年被貶,依然能樂觀面對生活,對於吃有了進入骨子的執著,不得不說,蘇東坡是一個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