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民警冀楊:贏得戒員信任對挽救工作至關重要

冀楊。受訪者供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湯瑜

“這些戒員,

由於從前的特殊經歷以及毒☆禁☆品造成的傷害,都非常敏感。”在北京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內,警長冀楊向記者坦言,戒員既是違法者也是受害者,作為執法者更要成為良師益友,贏得他們的信任,這對教育、挽救工作至關重要。

嚮往心靈救贖的戒員們

一個午後,冀楊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想起,電話那頭傳來小胡家人焦急的聲音。原來,小胡的父親得知兒子染上毒☆禁☆品進了戒毒所,

一氣之下突發腦梗,生命垂危。

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請示領導後,冀楊按照相關規定辦理了臨時出所手續,並隨同小胡回家看望病重的父親。臨行前,冀楊拉住小胡,用衣物擋住了他戴著手銬的雙手,並讓小胡換上了便服。

在冀楊看來,戒員雖然身體被毒癮吞噬,但仍然需要尊重。到了醫院,他隨同小胡進入重症監護室。望著病危的父親,小胡淚流不止,向父親發誓安心戒毒,

再不沾染毒☆禁☆品。

冀楊知道此時的小胡最需要慰藉和理解,他不斷輕輕拍著小胡的肩膀,安慰他。

回到戒毒所,小胡像變了個人,開始配合民警戒毒治療。

3天后,小胡的父親不幸去世。得知消息後,他主動找到冀楊說:“我一定積極配合治療,早日戒癮,出去跪在我父親墳前告訴他,兒子會重新做人。”

其實,每個戒毒人員吸食毒☆禁☆品的種類和時間不同,往往會表現不同的行為反應,

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然而沾染任何一種毒☆禁☆品,戒毒都沒有那麼容易。

進入戒毒所之前,吸毒人員很忐忑,他們想像自己會不會像電影中毒癮發作時被用繩子綁在凳子上、被管理人員打罵……“實際上,戒毒人員的所內生活根本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冀楊直言。

“橄欖葉照亮我前行,橄欖葉給我無盡希望……”嘹亮的歌聲從走廊盡頭傳來。上午8點多,如往常一樣,冀楊穿過走廊,透過橄欖葉工作室的視窗望去,

幾名戒員組成的小樂隊正在彈唱新編創的歌曲,冀楊臉上浮現出微笑。

抬頭望著工作室門上掛著的橄欖葉標誌,他頗為感慨。1997年,16歲的冀楊參軍入伍,2009年轉業到強制隔離戒毒所工作。

那時,冀楊拼命學習其他民警的工作方法,每天和不同戒員談話、看監控、記錄、輸入或核對資料、組織活動、按時發水發飯發藥……

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戒毒所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他卻也樂此不疲,在冀楊看來,幫助別人戰勝毒癮很有成就感。

幫戒員重拾自信

在橄欖葉工作室,22歲的戒毒人員小丁(化名)定點、描線、勾邊、打陰影,寥寥幾筆,一幅作品躍然紙上。小丁從小喜歡繪畫,輟學之後,到一家文身店做了文身師,收入還算不錯。4個月前,他在酒吧吸毒被警方當場抓獲,送進強制戒毒所。

“剛進所時經常失眠,情緒波動大,適應不了沒有毒☆禁☆品的日子,通過治療和矯正,特別是加入橄欖葉工作室,每天的生活變得充實,性情也平和了。”他說。

冀楊也經常鼓勵小丁,“你還年輕,父母不會因為你犯了錯誤就放棄你,他們盼望你早日出去,做一名好文身師,成家立業。”

除了心理治療、繪畫,橄欖葉工作室還讓有音樂愛好或表演特長的戒毒人員原創歌曲、舞臺劇、小品等,幫助他們戒除心癮、重拾自信。

“戴眼鏡的員警叔叔,您給我梳的小辮兒真好看!”冀楊想起6歲的妞妞身體纖瘦,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狀。

1年前,妞妞爸爸因吸毒被送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他3年前已經和妞妞的媽媽離婚,而且老人相繼過世,妞妞暫時無人照看。為此,妞妞爸爸每日心事重重,無法安心戒毒。

孩子誰來照顧?妞妞想見爸爸怎麼安排?一個個問題擺在眼前。

“我來!”冀楊把這事全攬了過來。為此,他聯繫各家收養兒童的機構,終於將妞妞安置在位於順義的SOS兒童村。去兒童村的那天,妞妞攥著冀楊的手不肯鬆開。“妞妞在這裡好好學習,開開心心等著爸爸回來見你好不好?叔叔會經常來看你,還會定期帶你去看爸爸……”

妞妞伸出小拇指,用力勾住冀楊的手指,“叔叔的話,一直算數!”

知道女兒現在有工作人員照顧,妞妞爸爸積極配合民警治療,想早點出去和女兒在一起。

此外,冀楊介紹說,橄欖葉工作室已經培養了好幾位戒毒所的“標兵”戒員。有的從剛入所時10多個民警都按不住的“打架王”,變成了詩歌大賽的獲獎者;有的從整天把責任推給父母、咒駡父母的孩子,變成了每週給父母寫信、噓寒問暖的孝子;更有一位一度仇視社會、痛恨員警的邊緣人物,現在變成了號召戒毒人員主動檢舉揭發販毒人員,淨化社會環境的重大立功人員。

通過治療和矯正,特別是加入橄欖葉工作室,每天的生活變得充實,性情也平和了。”他說。

冀楊也經常鼓勵小丁,“你還年輕,父母不會因為你犯了錯誤就放棄你,他們盼望你早日出去,做一名好文身師,成家立業。”

除了心理治療、繪畫,橄欖葉工作室還讓有音樂愛好或表演特長的戒毒人員原創歌曲、舞臺劇、小品等,幫助他們戒除心癮、重拾自信。

“戴眼鏡的員警叔叔,您給我梳的小辮兒真好看!”冀楊想起6歲的妞妞身體纖瘦,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狀。

1年前,妞妞爸爸因吸毒被送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他3年前已經和妞妞的媽媽離婚,而且老人相繼過世,妞妞暫時無人照看。為此,妞妞爸爸每日心事重重,無法安心戒毒。

孩子誰來照顧?妞妞想見爸爸怎麼安排?一個個問題擺在眼前。

“我來!”冀楊把這事全攬了過來。為此,他聯繫各家收養兒童的機構,終於將妞妞安置在位於順義的SOS兒童村。去兒童村的那天,妞妞攥著冀楊的手不肯鬆開。“妞妞在這裡好好學習,開開心心等著爸爸回來見你好不好?叔叔會經常來看你,還會定期帶你去看爸爸……”

妞妞伸出小拇指,用力勾住冀楊的手指,“叔叔的話,一直算數!”

知道女兒現在有工作人員照顧,妞妞爸爸積極配合民警治療,想早點出去和女兒在一起。

此外,冀楊介紹說,橄欖葉工作室已經培養了好幾位戒毒所的“標兵”戒員。有的從剛入所時10多個民警都按不住的“打架王”,變成了詩歌大賽的獲獎者;有的從整天把責任推給父母、咒駡父母的孩子,變成了每週給父母寫信、噓寒問暖的孝子;更有一位一度仇視社會、痛恨員警的邊緣人物,現在變成了號召戒毒人員主動檢舉揭發販毒人員,淨化社會環境的重大立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