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作為心理諮詢師,不能只專注于專業成長。人格的完善也不可忽略,只有雙管齊下,心理諮詢師才能更好的服務來訪者,人格成長是心理諮詢師助人自助的必要前提。

那麼心理諮詢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性格和人格特質呢?知名心理專家霍大同曾經提到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的先決條件,

要看這個人是否具有某種先天素質與後天教養混合而成的人格氣質。事實上,我們能夠發現,有一些人,他們沒有任何心理學的知識,更沒有什麼專業方面的訓練,但是他們有著吸引人的魅力、樂於傾聽,能設身處地替他人考慮,替他人著想,能提出中肯而妥帖的建議與意見。
故他們有著眾多的傾訴者,願意向他們傾訴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苦惱,人際關係中的矛盾與糾紛等等難言之隱。這些人可以被稱為“天生的心理諮詢師”,是成為專業的從業者的好胚子。在經過精心雕琢與反復鍛造後,有可能成為這一行業中的佼佼者。

如果不談技術訓練,僅從諮詢師的性格特點來看,我覺得這三點最重要:真誠、開放、愛。如果一位諮詢師具備這三個比較重要的人格要素,那所謂的傾聽,共情以及積極關注等基本的心理諮詢技術對他們來說是一件自然流露的事情。

真誠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來訪者、對待你們之間的關係,不虛偽、不矯揉造作,不虛構自己高大全的形象並迷醉其中。我們要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以及在諮詢室裡的錯誤,敢於承認自己的能力的局限,對來訪者我們不隱瞞和欺騙。

記得曾經在門診的一個患者,每週一次的諮詢,當時她走進諮詢室的時候,有個護士送來上一個病人的案例,恰在這時,我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杯子弄倒了,杯子裡的水流到電腦旁邊的發電機上,我只顧得拿紙巾擦水,沒有顧及到來訪者的感受。她突然歇斯底里的大喊,“這是我的時間,你能更關注我一下嗎?請不要在我的時間裡做其他的事情。然後把椅子狠狠的推倒在地,又把一個玻璃杯子摔在地上,然後捶打自己的頭。”我當時被她的舉動嚇到啦,甚至想到她會拿玻璃瓶的碎渣子傷害自己,就趕緊把玻璃收拾了起來。等患者稍微平靜下來,嚎啕大哭時,我才輕輕的把椅子扶起來,邀請她坐下。這時來訪者問我,我是不是嚇到你啦?如果一位真誠的諮詢師,會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告訴來訪者,表達出自己的害怕和擔心,但同時傳遞出雖然我害怕,依然願意幫助來訪者的想法。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夠面對自己的情感,往往會回避自己的恐懼情緒,傳遞給來訪者的會是,沒有呀,好多來訪者都這樣,我沒事,我理解等等。其實來訪者是最敏感的,她能夠感覺到諮詢師是不是真誠的,有沒有在撒謊。

開放對待錯誤要保持開放的價值判斷,不輕易下結論,不用自己的世界觀去框定一切。同時諮詢師自己是低防禦的,我們內心是純淨的,我們可以接納來訪者投射給我們的情感。對於這種情感我們清晰的覺察到,並運用到治療中。這部分是諮訪關係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需要諮詢師做個人體驗和長期的案例督導的。

我有一個病人,他的問題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性變態,他喜歡偷拿女人的內衣穿在自己身上自☆禁☆慰,夏天的深夜總是赤裸著身子走在小巷子裡。在與他的治療裡,總是能感覺到他的扭捏和低級的性化。我當時在治療室裡的感覺是深深的噁心和嫌棄,治療結束的時候還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胃腸道反應。在案例督導的時候,我才明白,是治療師本身對低級性☆禁☆欲的防禦,從而導致其不能很好的理解來訪者的情感需求,治療師把來訪者扭捏的踢踢垃圾桶理解為性的暗示,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噁心反應。其實在後來的治療裡來訪者表示,只是想通過踢踢垃圾桶來調皮一下,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允許他調皮過。如果治療師當時意識到自己的防禦,就會是一個開放的態度,可能就會給來訪者一個調皮的機會,還好的是治療師在後期的督導裡意識到這個問題,接下來就是等待著下次這樣的機會出現,從而給來訪者一個修通的機會。

愛發自內心的愛,是傾聽和共情的前提,是設身處地地理解和關懷。我們總是說,要理解來訪者,其實理解來訪者的前提是“愛”,你不愛他怎麼能夠傾聽他,理解他。那什麼叫愛呢?愛是放下自己,真正的關注對方的需求,理解對方的內心情感。

比如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我們會要求孩子按我們的想法來做,口中還喊著,我這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那麼不聽話呢?其實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資訊,我們真的為了孩子好嗎?還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每天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連牙膏都給孩子擠上,恨不得替孩子去活,然後口中告訴孩子,你看我多辛苦,我這都是為了你。殊不知你的無所不能造就了孩子什麼都不能,什麼都不會,永遠離不開家,我們的無微不至抹殺了孩子能力的發展,這是愛嗎?真正的愛是蹲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是孩子自己做事哪怕做不好的時候,我們依然投過來的是對孩子能主動做事的欣賞眼神,是聽聽他的內心世界和需求,我們做的是陪伴和鼓勵。這些平行到心理治療裡面,就是我們要真正的傾聽來訪者的心理,理解她的情感需求。

其實,說到底,成為優秀心理諮詢師的原則,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原則,是一致的。總是有人會問,心理諮詢師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也有困惑的人能當諮詢師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惑,這不是問題。自身的困惑有時候會是一個很有用的資源,尤其是那些曾讓你深陷其中,但你最終走出來的困惑。當你遇到有相似困惑的來訪者時,這段經歷會提示你,來訪者卡在了哪裡,而路又在何方。它讓你能夠真正理解來訪者,並提供切實的幫助。但自身的困惑有時候也會是一個問題。當你深陷在自身的困惑中難以自拔的時候,它可能影響你對來訪者問題的判斷,影響你給他提供幫助。

舉個例子,一個因為丈夫出軌而深受傷害的女諮詢師,就可能因為無法釋懷而影響對來訪者戀愛或情感問題的判斷。她沒選擇原諒,就很難理解原諒和和解意味著什麼,雖然這可能對來訪者更有幫助。諮詢師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終有難解的困惑,這是他的軟肋。這並不是說,有這樣軟肋的人就不能當諮詢師。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困惑、對困惑可能對諮詢的影響,保持清醒的覺知。

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不僅要具備上面提到的軟實力,也要接受該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的培訓並接受系統的諮詢、治療或分析的訓練。所謂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一方面包括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本身的理論與技術,要選擇一個流派的系統的專業培訓,另一方面還應包括精神病學的理論與診斷技術。

最重要的是要接受系統的個人體驗和專業的案例督導,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談到個人體驗,諮詢師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心理分析,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頻率持續兩到三年的體驗,諮詢師要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理解移情與阻抗的意義與作用,還要將自己的體驗與理論講述加以對照。在案例督導的過程中,能夠更清醒的用第三隻眼觀察治療,覺察治療關係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更深入的理解來訪者。

我們要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以及在諮詢室裡的錯誤,敢於承認自己的能力的局限,對來訪者我們不隱瞞和欺騙。

記得曾經在門診的一個患者,每週一次的諮詢,當時她走進諮詢室的時候,有個護士送來上一個病人的案例,恰在這時,我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杯子弄倒了,杯子裡的水流到電腦旁邊的發電機上,我只顧得拿紙巾擦水,沒有顧及到來訪者的感受。她突然歇斯底里的大喊,“這是我的時間,你能更關注我一下嗎?請不要在我的時間裡做其他的事情。然後把椅子狠狠的推倒在地,又把一個玻璃杯子摔在地上,然後捶打自己的頭。”我當時被她的舉動嚇到啦,甚至想到她會拿玻璃瓶的碎渣子傷害自己,就趕緊把玻璃收拾了起來。等患者稍微平靜下來,嚎啕大哭時,我才輕輕的把椅子扶起來,邀請她坐下。這時來訪者問我,我是不是嚇到你啦?如果一位真誠的諮詢師,會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告訴來訪者,表達出自己的害怕和擔心,但同時傳遞出雖然我害怕,依然願意幫助來訪者的想法。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夠面對自己的情感,往往會回避自己的恐懼情緒,傳遞給來訪者的會是,沒有呀,好多來訪者都這樣,我沒事,我理解等等。其實來訪者是最敏感的,她能夠感覺到諮詢師是不是真誠的,有沒有在撒謊。

開放對待錯誤要保持開放的價值判斷,不輕易下結論,不用自己的世界觀去框定一切。同時諮詢師自己是低防禦的,我們內心是純淨的,我們可以接納來訪者投射給我們的情感。對於這種情感我們清晰的覺察到,並運用到治療中。這部分是諮訪關係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需要諮詢師做個人體驗和長期的案例督導的。

我有一個病人,他的問題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性變態,他喜歡偷拿女人的內衣穿在自己身上自☆禁☆慰,夏天的深夜總是赤裸著身子走在小巷子裡。在與他的治療裡,總是能感覺到他的扭捏和低級的性化。我當時在治療室裡的感覺是深深的噁心和嫌棄,治療結束的時候還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胃腸道反應。在案例督導的時候,我才明白,是治療師本身對低級性☆禁☆欲的防禦,從而導致其不能很好的理解來訪者的情感需求,治療師把來訪者扭捏的踢踢垃圾桶理解為性的暗示,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噁心反應。其實在後來的治療裡來訪者表示,只是想通過踢踢垃圾桶來調皮一下,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允許他調皮過。如果治療師當時意識到自己的防禦,就會是一個開放的態度,可能就會給來訪者一個調皮的機會,還好的是治療師在後期的督導裡意識到這個問題,接下來就是等待著下次這樣的機會出現,從而給來訪者一個修通的機會。

愛發自內心的愛,是傾聽和共情的前提,是設身處地地理解和關懷。我們總是說,要理解來訪者,其實理解來訪者的前提是“愛”,你不愛他怎麼能夠傾聽他,理解他。那什麼叫愛呢?愛是放下自己,真正的關注對方的需求,理解對方的內心情感。

比如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我們會要求孩子按我們的想法來做,口中還喊著,我這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那麼不聽話呢?其實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資訊,我們真的為了孩子好嗎?還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每天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連牙膏都給孩子擠上,恨不得替孩子去活,然後口中告訴孩子,你看我多辛苦,我這都是為了你。殊不知你的無所不能造就了孩子什麼都不能,什麼都不會,永遠離不開家,我們的無微不至抹殺了孩子能力的發展,這是愛嗎?真正的愛是蹲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是孩子自己做事哪怕做不好的時候,我們依然投過來的是對孩子能主動做事的欣賞眼神,是聽聽他的內心世界和需求,我們做的是陪伴和鼓勵。這些平行到心理治療裡面,就是我們要真正的傾聽來訪者的心理,理解她的情感需求。

其實,說到底,成為優秀心理諮詢師的原則,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原則,是一致的。總是有人會問,心理諮詢師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也有困惑的人能當諮詢師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惑,這不是問題。自身的困惑有時候會是一個很有用的資源,尤其是那些曾讓你深陷其中,但你最終走出來的困惑。當你遇到有相似困惑的來訪者時,這段經歷會提示你,來訪者卡在了哪裡,而路又在何方。它讓你能夠真正理解來訪者,並提供切實的幫助。但自身的困惑有時候也會是一個問題。當你深陷在自身的困惑中難以自拔的時候,它可能影響你對來訪者問題的判斷,影響你給他提供幫助。

舉個例子,一個因為丈夫出軌而深受傷害的女諮詢師,就可能因為無法釋懷而影響對來訪者戀愛或情感問題的判斷。她沒選擇原諒,就很難理解原諒和和解意味著什麼,雖然這可能對來訪者更有幫助。諮詢師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終有難解的困惑,這是他的軟肋。這並不是說,有這樣軟肋的人就不能當諮詢師。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困惑、對困惑可能對諮詢的影響,保持清醒的覺知。

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不僅要具備上面提到的軟實力,也要接受該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的培訓並接受系統的諮詢、治療或分析的訓練。所謂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一方面包括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本身的理論與技術,要選擇一個流派的系統的專業培訓,另一方面還應包括精神病學的理論與診斷技術。

最重要的是要接受系統的個人體驗和專業的案例督導,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談到個人體驗,諮詢師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心理分析,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頻率持續兩到三年的體驗,諮詢師要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理解移情與阻抗的意義與作用,還要將自己的體驗與理論講述加以對照。在案例督導的過程中,能夠更清醒的用第三隻眼觀察治療,覺察治療關係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更深入的理解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