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峨眉山:聚天下英豪 揚世界威名

□ 林立 文/圖

峨眉山,是聞名中外的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地。這裡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人文歷史孕育出了燦爛的峨眉武術文化。千百年來,天下武林豪傑彙聚仙山,

峨眉派功夫四海揚名。

說“倚天屠龍”談峨眉武術起源

大俠郭靖和黃蓉的女兒郭襄是峨眉派的開山鼻祖,18歲離家出門遊歷,40歲到峨眉山出家為尼,創立了峨眉派。自此,峨眉山女尼與武術結緣而名揚天下,滅絕師太、周芷若等峨眉派的大俠們個個功夫了得,

峨眉山也就成為金庸筆下的“女人山”……

這就是被“金迷”們尊稱為“金大俠”的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創立”的峨眉派。

然而,峨眉武術並非郭襄所創,峨眉山也不是“女人山”。 在地處峨眉山報國景區鳳凰坪下的博物館內,陳列著“柳葉劍”等峨眉山市早年出土的一大批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仿佛在告訴人們,古蜀峨眉山不僅僅是遠離紅塵的仙山勝境,

也曾是烽火連天的古戰場。

據《中國武術史》和《峨眉山志》記載,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名叫司徒玄空的武士,姓白名士口,字衣三,號動靈子。他隱居於峨眉山中,長期與峨眉山靈猴相處,模仿其動作,創編了一套動作靈活的“峨眉通臂拳”,並廣收門徒,傳授技藝。因司徒玄空常著白衣,徒眾尊稱他為“白猿祖師”。他編創的“峨眉通臂拳”,在民間世代相傳,並派生出通臂掌、通臂功、通臂棍等練法。

同時,司徒玄空還編創了“猿公劍法”,與當時的“越女劍法”“玄女劍法”並稱為戰國時期的三大劍法,為劍法始祖。

2007年,首屆中國四川國際峨眉武術節“峨眉武術論壇” 在峨眉山舉行。會上,專家們認定,司徒玄空是有記載的中華武術第一人,也是峨眉武術的第一創始人。

2004年9月,“金大俠”來到了他心中嚮往的“女人山”,了卻了他走進《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峨眉派之地的願望。

他在美麗的峨眉山靈秀湖畔,觀看了峨眉武術表演。面對博大精深的峨眉功夫現場展示,金大俠甚是感慨,當場歎道:“我很慚愧,我把峨眉派武術寫得不夠真實,我以前不瞭解峨眉武術,完全憑著自己的想像描寫峨眉派人物,下次如果寫,我會把峨眉派寫得更好。”

遊“仙山勝境”看“天下豪傑聚峨眉”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峨眉山山巒疊障,群峰連綿,古木參天,是仙道、佛道共融之地,雖因蜀道難讓人望而興歎,卻因神秘吸引了各種隱世的佛道高人及武林人士前往,或雲遊仙山,或定居幽谷。他們的到來,可謂是“天下豪傑聚峨眉”,對峨眉武術的豐富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峨眉武術經過歷代武林前輩的努力,代代相傳,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峨眉派武術體系。

司徒玄空是峨眉武術的開山鼻祖,之後,許多武師接踵而來。北朝東魏時期的淡然法師將軍旅內的攻防競技傳入了峨眉山,為峨眉武術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南宋時期的白雲禪師創立了“峨眉臨濟氣功”,使之成為峨眉派的鎮山之寶;德源法師即“白眉道長”創立了“白眉拳”並撰寫《峨眉拳術》一書,是峨眉武術自成體系的標誌;明代普恩禪師創立的“峨眉槍法”成為古代武林名槍,大大豐富了峨眉武術的內涵和理論;清代湛然法師撰寫的《峨眉拳譜》一書,將峨眉派武術劃分得更加系統,使峨眉武術進一步走向成熟。

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道、佛文化,使峨眉山成了武林人士嚮往之地。隋末,嵩山少林寺僧雲曇法師雲遊峨眉山時,將拳法功法留傳此地,後經峨眉山僧人結合佛教修習禪觀之法和道家養生功及民間狩獵攻防技藝,開創了峨眉“僧門”派。唐代,道家 “純陽師祖”“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來到峨眉山豬肝洞傳教,至今留下許多仙跡。宋代 “華山老祖”陳摶,晚年來到峨眉山隱居,自號峨眉真人,離世時118歲。明代洪武年間,著名道士張三豐來峨眉山建觀傳教,廣收門徒,一心想振興峨眉山道教,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天下功夫聚峨眉,峨眉武術遍神州。湛然法師曾在《峨眉拳譜》一書中寫道:“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詩中所說 “八葉”即八個具有不同拳術風格的門派,“五花” 則指流傳於不同地區的五個流派,意味著五個不同地區的流派和八個拳術門派犬牙交錯,相互影響,互相支持。

到了民國年間和新中國成立後,峨眉武術人才輩出。峨眉武僧不乏其人:洗象池的妙鋼老和尚,蒲公庵的妙彩老和尚,金頂的永慶、永輝、信空、信明和尚,九老洞的周公、果喜、靈肖老和尚,萬年寺的通永老和尚,洪椿坪的果索老和尚,報國寺的純德老和尚,初殿的昌勖法師等。在道人中也不乏武功高手:如清音閣的“峨眉劍仙”李真法師、二峨山豬肝洞的蔡道人、九老洞遇仙寺的百歲道人李長葉等,個個身懷絕技,武功過人。

峨眉武術不僅在山中密傳,而且擴展到民間,並流傳到巴蜀乃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2010年4月,峨眉武術聯合總會成立,世界各地的峨眉派弟子紛紛發來電函,祝賀峨眉武術有了尋根問祖之地,有了傳承交流的平臺,峨眉武術更能發揚光大,世界揚名。

訪“中峰古道”探峨眉武術發源地

今年9月,在第四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上,樂山發佈了十大精品旅遊線路,“峨眉武術發源地—中峰寺探究徒步一日遊” 被放在了首位。該線路全程8公里,主要涵蓋伏虎寺、雷音寺、純陽殿、神水閣、中峰寺等景點。

這一路風景名勝,石級蜿蜒、綠水青山、涼風吹拂、鳥語花香,是從低山區走向中山區最幽靜的一條山間古道。古道上的5座寺廟除中峰寺外,其餘均為峨眉山比丘尼叢林,而純陽殿、中峰寺都是由道轉佛,卻又保留著道教遺風的寺廟。這一帶,正是歷代名士及武林高手隱居之地,這裡有峨眉武術的神話傳說,有歷代武師留下的藝術珍寶,有佛、道共存的武風遺痕……

伏虎寺是峨眉山最大的尼姑庵,是大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孫悟空拜菩提祖師學72變拍戲的地方。相傳《封神演義》中在峨眉山九老洞修煉的趙公明,曾與在三霄洞修煉的金霄、銀霄、碧霄三姐妹在此降伏惡虎,從而留下 “伏虎寺”的古老傳說。武當派一代宗師張三豐曾在伏虎寺內狂草“唐宋詩碑”,還向峨眉山僧人學習火龍拳、通臂拳等。峨眉武術中有名的“伏虎拳”“羅漢拳 ” 也由峨眉武僧借“伏虎”之意和寺中“羅漢堂 ”之名而創編。

位於聖水禪院外神水池旁的 “大峨石”,上有宋代華山老祖陳摶的草書“福壽”和唐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所書“大峨”,以及明代洪武年間僉都禦使張景賢所書“神水”等6個大字。其中,“福壽”二字,筆走龍蛇,呼應連貫,酣暢淋漓,回味無窮; “大峨” 二字,字體高古雄渾,奇逸飛動,大峨石也因他的題字而得名;楷書“神水” 二字,筆法精緻,結體嚴正。

在“大峨石”前有一鳳嘴石,宋代大書法家及詩人黃庭堅在中峰寺“習靜”時,認定此石為接輿結廬處,便稱其石為“歌風台”。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不領楚王請他做官之情,隱居峨眉,就住在這一帶。李白對他崇拜之至,贊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宋太宗《重修峨眉山普賢殿記》中寫有聯語,稱峨眉山為“天皇真人論道之地,楚狂接輿隱逸之鄉”,將楚狂接輿視為神人。而司徒玄空就與楚狂接輿並世於峨眉山。

從伏虎寺一路走來,古刹、叢林、溪水及眾多的碑刻藝術,記錄了歷代武林豪傑遠離凡塵,在此聚集,修行訪道,習武養生的武風遺痕,還有趙公明、呂洞賓以及在清音閣、白龍洞修煉千年、世代傳誦的白蛇與青蛇的故事……

“要讓峨眉派的品牌打響,要讓峨眉武術成為峨眉山旅遊的一大亮點。” 峨眉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林告訴記者,“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前夕,我們已在中峰寺建立了峨眉武術陳列室,並在中峰寺山門前矗立了峨眉武術發源地石碑。”將“峨眉派”的招牌亮出來,讓峨眉武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為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佛教文化旅遊目的地創造新的輝煌。

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峨眉派武術體系。

司徒玄空是峨眉武術的開山鼻祖,之後,許多武師接踵而來。北朝東魏時期的淡然法師將軍旅內的攻防競技傳入了峨眉山,為峨眉武術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南宋時期的白雲禪師創立了“峨眉臨濟氣功”,使之成為峨眉派的鎮山之寶;德源法師即“白眉道長”創立了“白眉拳”並撰寫《峨眉拳術》一書,是峨眉武術自成體系的標誌;明代普恩禪師創立的“峨眉槍法”成為古代武林名槍,大大豐富了峨眉武術的內涵和理論;清代湛然法師撰寫的《峨眉拳譜》一書,將峨眉派武術劃分得更加系統,使峨眉武術進一步走向成熟。

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道、佛文化,使峨眉山成了武林人士嚮往之地。隋末,嵩山少林寺僧雲曇法師雲遊峨眉山時,將拳法功法留傳此地,後經峨眉山僧人結合佛教修習禪觀之法和道家養生功及民間狩獵攻防技藝,開創了峨眉“僧門”派。唐代,道家 “純陽師祖”“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來到峨眉山豬肝洞傳教,至今留下許多仙跡。宋代 “華山老祖”陳摶,晚年來到峨眉山隱居,自號峨眉真人,離世時118歲。明代洪武年間,著名道士張三豐來峨眉山建觀傳教,廣收門徒,一心想振興峨眉山道教,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天下功夫聚峨眉,峨眉武術遍神州。湛然法師曾在《峨眉拳譜》一書中寫道:“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詩中所說 “八葉”即八個具有不同拳術風格的門派,“五花” 則指流傳於不同地區的五個流派,意味著五個不同地區的流派和八個拳術門派犬牙交錯,相互影響,互相支持。

到了民國年間和新中國成立後,峨眉武術人才輩出。峨眉武僧不乏其人:洗象池的妙鋼老和尚,蒲公庵的妙彩老和尚,金頂的永慶、永輝、信空、信明和尚,九老洞的周公、果喜、靈肖老和尚,萬年寺的通永老和尚,洪椿坪的果索老和尚,報國寺的純德老和尚,初殿的昌勖法師等。在道人中也不乏武功高手:如清音閣的“峨眉劍仙”李真法師、二峨山豬肝洞的蔡道人、九老洞遇仙寺的百歲道人李長葉等,個個身懷絕技,武功過人。

峨眉武術不僅在山中密傳,而且擴展到民間,並流傳到巴蜀乃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2010年4月,峨眉武術聯合總會成立,世界各地的峨眉派弟子紛紛發來電函,祝賀峨眉武術有了尋根問祖之地,有了傳承交流的平臺,峨眉武術更能發揚光大,世界揚名。

訪“中峰古道”探峨眉武術發源地

今年9月,在第四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上,樂山發佈了十大精品旅遊線路,“峨眉武術發源地—中峰寺探究徒步一日遊” 被放在了首位。該線路全程8公里,主要涵蓋伏虎寺、雷音寺、純陽殿、神水閣、中峰寺等景點。

這一路風景名勝,石級蜿蜒、綠水青山、涼風吹拂、鳥語花香,是從低山區走向中山區最幽靜的一條山間古道。古道上的5座寺廟除中峰寺外,其餘均為峨眉山比丘尼叢林,而純陽殿、中峰寺都是由道轉佛,卻又保留著道教遺風的寺廟。這一帶,正是歷代名士及武林高手隱居之地,這裡有峨眉武術的神話傳說,有歷代武師留下的藝術珍寶,有佛、道共存的武風遺痕……

伏虎寺是峨眉山最大的尼姑庵,是大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孫悟空拜菩提祖師學72變拍戲的地方。相傳《封神演義》中在峨眉山九老洞修煉的趙公明,曾與在三霄洞修煉的金霄、銀霄、碧霄三姐妹在此降伏惡虎,從而留下 “伏虎寺”的古老傳說。武當派一代宗師張三豐曾在伏虎寺內狂草“唐宋詩碑”,還向峨眉山僧人學習火龍拳、通臂拳等。峨眉武術中有名的“伏虎拳”“羅漢拳 ” 也由峨眉武僧借“伏虎”之意和寺中“羅漢堂 ”之名而創編。

位於聖水禪院外神水池旁的 “大峨石”,上有宋代華山老祖陳摶的草書“福壽”和唐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所書“大峨”,以及明代洪武年間僉都禦使張景賢所書“神水”等6個大字。其中,“福壽”二字,筆走龍蛇,呼應連貫,酣暢淋漓,回味無窮; “大峨” 二字,字體高古雄渾,奇逸飛動,大峨石也因他的題字而得名;楷書“神水” 二字,筆法精緻,結體嚴正。

在“大峨石”前有一鳳嘴石,宋代大書法家及詩人黃庭堅在中峰寺“習靜”時,認定此石為接輿結廬處,便稱其石為“歌風台”。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不領楚王請他做官之情,隱居峨眉,就住在這一帶。李白對他崇拜之至,贊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宋太宗《重修峨眉山普賢殿記》中寫有聯語,稱峨眉山為“天皇真人論道之地,楚狂接輿隱逸之鄉”,將楚狂接輿視為神人。而司徒玄空就與楚狂接輿並世於峨眉山。

從伏虎寺一路走來,古刹、叢林、溪水及眾多的碑刻藝術,記錄了歷代武林豪傑遠離凡塵,在此聚集,修行訪道,習武養生的武風遺痕,還有趙公明、呂洞賓以及在清音閣、白龍洞修煉千年、世代傳誦的白蛇與青蛇的故事……

“要讓峨眉派的品牌打響,要讓峨眉武術成為峨眉山旅遊的一大亮點。” 峨眉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林告訴記者,“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前夕,我們已在中峰寺建立了峨眉武術陳列室,並在中峰寺山門前矗立了峨眉武術發源地石碑。”將“峨眉派”的招牌亮出來,讓峨眉武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為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佛教文化旅遊目的地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