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團外賣送餐員“偷吃”事件如何引爆?“一辭了之”暴露了啥

中國物流輿情監測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對近期發生的美團外賣“偷吃”事件進行輿情專題分析。(監測週期:2017年10月21日~2017年11月2日)

事件脈絡:

關注度走勢:

美團外賣送餐員“偷吃”事件關注度走勢

輿情分佈:

各媒體類型關注度占比

媒體觀點:通過“中心”對各媒體觀點的整理分析,媒體觀點包括:“‘偷吃外賣’是監管失範的意料之中”、“‘ 偷吃外賣’事件倒逼外賣行業發展”、“應加速推廣外賣‘封簽’”等等。

線民態度:

約有94%線民指責該行為毫無職業道德觸犯底線。在這94%的線民中,約有39%的線民認為該事件並非個案,並紛紛吐槽自己所遇到的各類外賣問題,涉及食品安全、外賣員素質等多方面。

22%的線民直指美團外賣管理存在不少缺陷。

約有19%的線民同情送餐員丟失電瓶車的遭遇,也理解送餐員的辛苦,其中約16%的線民認為“其情可憫,但該行也的確讓人憤怒”。

約有15%的線民表示不敢再吃外賣了。

約有8%的線民為外賣行業建言獻策。

另有3%的線民,自稱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吐槽對消費者的不滿,承認以前偷吃過消費者的食物,更有甚者揚言要無差別報復消費者。

該類回帖激化了矛盾。

“中心”觀點:

因涉及食安話題,線民憤怒、不滿情緒較為突出,嚴重影響美團外賣品牌形象乃至整個外賣行業的行業形象。政府企業都應予以重視,引以為戒。

第一,在外賣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與高速發展相匹配的政策、法規也應儘早出臺,讓企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監管力度也應於行業的發展相匹配。行業、企業應主動規範行為,重大輿情問題頻現,

是對輿論耐心的消磨。

第二,針對此類事件,企業對涉事員工“一辭了之”的做法不僅難以平息輿論的怒氣,也不足以體現大企業的擔當。涉事送餐員因第二次丟失電動車而導致情緒失控,產生了“偷吃”這種不理智的行為,那麼辭退送餐員是否會導致送餐員情緒再次失控,進而引發新的矛盾呢?

今年8月,海底撈同樣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其相應的處理方式就很值得借鑒。

在事件處理通報中,公司決定採取以下措施的第六條讓筆者印象深刻,“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幹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你們只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問題的發生,主要是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這番言論,體現了一家大型企業該有的擔當。不僅利用了客戶的同理心的心理作用,也給消費者一種“企業把解決問題放在首位,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追責上”的感覺,也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增強了員工的忠誠度。海裡撈的公關舉動值得物流企業學習和借鑒。

第三,截止至11月2日,輿論對此次事件的關注度已經回歸平靜,美團外賣的回應也起到了一定挽回品牌形象的作用。美團提出要提供餐盒、餐袋封條服務,的確有助於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也有“治標不治本”之嫌。本次問題,歸根結底是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問題,也是企業崗前培訓不到位的體現。企業在面對問題時,應尋求更深次的解決之道,慎防積久成疾,以至於每次負面輿情曝光時,線民都“翻舊賬”。

第四,商家和消費者也應給送餐員更多的體諒和便捷。據筆者所知,目前就有部分商家在送餐員等餐的過程中為他們提供食物和飲水;也有很多消費者習慣不填寫具體位址,下樓取餐,此舉不僅大大降低了送餐員丟失電動車、菜品的可能,也保護了消費者自身的資訊安全。

(現代物流報 中國物流輿情監測研究中心)

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追責上”的感覺,也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增強了員工的忠誠度。海裡撈的公關舉動值得物流企業學習和借鑒。

第三,截止至11月2日,輿論對此次事件的關注度已經回歸平靜,美團外賣的回應也起到了一定挽回品牌形象的作用。美團提出要提供餐盒、餐袋封條服務,的確有助於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也有“治標不治本”之嫌。本次問題,歸根結底是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問題,也是企業崗前培訓不到位的體現。企業在面對問題時,應尋求更深次的解決之道,慎防積久成疾,以至於每次負面輿情曝光時,線民都“翻舊賬”。

第四,商家和消費者也應給送餐員更多的體諒和便捷。據筆者所知,目前就有部分商家在送餐員等餐的過程中為他們提供食物和飲水;也有很多消費者習慣不填寫具體位址,下樓取餐,此舉不僅大大降低了送餐員丟失電動車、菜品的可能,也保護了消費者自身的資訊安全。

(現代物流報 中國物流輿情監測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