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遵義豆花面,見證百年歷史

劉成祜豆花面

乳白的豆花,淡黃的堿面,紅紅的蘸水再撒上綠油油的魚香……或“過橋”或幹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花面,一定會讓你食欲大開。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花面,見證了遵義的歷史和文化,早在2006年,遵義豆花面就被公佈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素到葷,見證百年歷史

關於豆花面的來歷,

在《遵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有介紹:“傳說,清代光緒年間,遵義有一行善人家,長年吃齋念佛,為了行善積德,在湘山寺山腳下開了一家麵館,專賣豆花素面,方便燒香拜佛的善客。”

到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遵義比較有名的有劉家灣張洪順豆漿素麵館,還有一家就是公園路李築屏雞丁豆花麵館。當時遵義人口少,經濟落後,人們主要吃包穀、紅苕,所以豆花面顯得很特別。

地處湘山寺山門腳下的劉家灣,燒香拜佛之人來往頻繁,香客們又以素食為主,自然青睞那碗豆漿面。再加上劉家灣有一米行,農民進城賣糧後,會來到張家豆漿麵館,籮篼、扁擔擺在店門口一長串,然後愜意地坐在桌前,在張家人獨特川劇腔調的“喊堂”聲中,自在地掐著掛在桌子上方洗淨的魚香,吃著在當時只需五分錢一碗的豆漿面。

張家人常常應接不暇,

麵館經常出現“打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