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求學11載,他在北理工成長為青年人才

日前,一篇題為《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navigation and guidance techniques for Mars pinpoint landing: Review and prospect》的學術文章刊登在國際宇航類唯一一區TOP期刊《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上,

這是該期刊中首次出現北理工學子的名字,引發大家的關注。

該論文的作者是北理工宇航學院博士後于正湜和他的兩位博士期間導師,所發表的研究成果緊抓火星著陸自主導航與制導學術前沿,深入闡述了火星著陸自主導航與制導關鍵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發展方向,為未來火星著陸自主導航與制導理論方法研究提供了系統基礎和創新思路。

能夠在本專業的頂級期刊發表學術成果,並不是偶然。十一載北理工歲月,讓於正湜從一名稚嫩的本科生,成長為羽翼日漸豐滿的博士生,再到留校潛心研究的博士後。對他而言,北理工是夢開始的地方,是事業的起點,也是心靈的棲所。

回首往昔,2006年於正湜正式踏入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園,成為一名飛行器設計專業的本科生。初入校門的他就立下了為祖國的國防與航太事業而奮鬥的理想。

本科四年,在學校的培養下,他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以及優秀學生標兵、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

本科畢業後,於正湜選擇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深空探測技術研究所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我國深空探測領域主要開拓者之一的崔平遠教授,開展深空自主導航方向的研究工作。嚴肅認真的科研氛圍以及導師的諄諄教誨,讓於正湜在科研生涯中最寶貴的5年裡迅速成長。

2014年至2015年,於正湜還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聯合培養,在國際導航與控制領域知名專家John L. Crassidis教授的指導下,科研能力進一步提高,國際視野大大擴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百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日夜,讓於正湜在博士期間的科研成果井噴。他曾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並在國際航空宇航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Acta Astronautica》等在內的各類高水準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件,同時獲得國家獎學金、徐特立獎學金,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作為一名優秀青年人才,於正湜帶著對母校的熱愛和對深空探測科研工作的執著,

在博士畢業後,毫不猶豫的選擇繼續留校,又啟動了自己在北理工為期兩年的博士後生涯。“北理工將我培養成才,我希望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為北理工澆灌一片沃土,在這所光榮的學校中,為祖國國防與航太事業做出貢獻,培養更多的人才。”在談及為何選擇繼續留在北理工時,於正湜如是說。

博士後期間,他師從宇航學院榮吉利教授,繼續對深空探測器動力學與控制進行更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間,於正湜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16年入圍首批“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計畫”。2017年,在澳大利亞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他成為國際宇航青年學者Luigi G. Napolitano獎五位候選人中唯一的中國面孔。此外,他還作為專案負責人承擔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上海航太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任務。2017年他更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宇航領域TOP期刊《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上刊登研究論文。

在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時,于正湜博士還盡心盡力服務於實驗室與學科建設,為學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展現了突出的科研組織能力。2017年3月,于正湜作為答辯代表,以小天體防禦策略與可行性評估為題向國際宇航科學院(IAA)申請的國際研究小組專案獲得批准,該項目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北京理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法國巴黎天文臺、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科研單位聯合開展,于正湜博士擔任了研究小組秘書。

“所有的收穫都將轉化為督促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感念於十一年來母校的悉心培育,並深深瞭解北理工在宇航科學方面良好的發展態勢,濃厚的學術氛圍,優良的科研條件,於正湜積極申請繼續留校任教。對他而言,在所有因素中,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在北理工這樣一所傳統光榮,國防特色鮮明的大學中,更能夠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實現一名中國青年科研人的自身價值,為中國航太事業、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愧時代。

(審核:崔平遠)

轉自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在此期間,於正湜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16年入圍首批“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計畫”。2017年,在澳大利亞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他成為國際宇航青年學者Luigi G. Napolitano獎五位候選人中唯一的中國面孔。此外,他還作為專案負責人承擔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上海航太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任務。2017年他更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宇航領域TOP期刊《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上刊登研究論文。

在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時,于正湜博士還盡心盡力服務於實驗室與學科建設,為學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展現了突出的科研組織能力。2017年3月,于正湜作為答辯代表,以小天體防禦策略與可行性評估為題向國際宇航科學院(IAA)申請的國際研究小組專案獲得批准,該項目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北京理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法國巴黎天文臺、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科研單位聯合開展,于正湜博士擔任了研究小組秘書。

“所有的收穫都將轉化為督促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感念於十一年來母校的悉心培育,並深深瞭解北理工在宇航科學方面良好的發展態勢,濃厚的學術氛圍,優良的科研條件,於正湜積極申請繼續留校任教。對他而言,在所有因素中,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在北理工這樣一所傳統光榮,國防特色鮮明的大學中,更能夠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實現一名中國青年科研人的自身價值,為中國航太事業、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愧時代。

(審核:崔平遠)

轉自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