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當代改變世界歷史的N次重要宴會!

吃飯也能改變世界?

but

不是和誰吃飯都

能有這種驚人效果的

比如昨天

全世界的眼球

都盯著中國故宮裡的一頓飯局

然而等到現在

還沒透露出任何消息

新時代

聚光燈下的中國

牽動著世界目光

這是十九大後

我國接待的第一起國事訪問

意義重大自不必說

在這個風雲激蕩的世界

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將如何調整?

兩大世界經濟體之間

將開啟怎樣的對話模式?

我們拭目以待

撬動地球的可能是

一個支點

改變世界格局的

也可能只是一頓飯局

辣麼長安君來考一考你

中國當代改變世界歷史的

N次“飯局”

你能數全嗎?

1949年新中國首場外交穩定中蘇關係

人物:毛澤東、史達林

資料圖:1949年12月毛澤東應邀出席史達林七十壽辰慶祝大會。

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蘇聯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老大哥”,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個與我們建交的國家。

面對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可能出現的武裝干涉,面對恢復國內經濟的艱巨任務,同蘇聯建立友好合作關係,顯得格外重要。

那時候達瓦裡氏還是非常熱情的,所以當時出訪的主要任務之一,

就是吃飯。

1949年12月22日,毛澤東來到克里姆林宮,參加史達林70壽辰的宴會。從晚上8點開始,一開就是5個小時,到了淩晨1點多才散夥。

他不知道蘇聯的宴會為什麼要搞這麼長?

“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吃飯就好好吃飯,看戲就好好看戲。”

毛澤東的首次莫斯科之行,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將中蘇友好合作的關係固定下來。

這對於鞏固剛剛新生的人民政權,

為經濟的迅速恢復、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的到來,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採取的重大外交行動,對當時的國際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1955年萬隆會議定位外交原則

人物:第三世界代表

資料圖: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那時候,美國和蘇聯稱霸一方,弱小的國家常常受到大國欺壓。

於是很多亞非國家便聯合起來,召開了萬隆會議,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自行召開了國際會議。

所以也有人叫它第一次亞非會議,一共持續了7天。

為了消除隔膜和融洽感情、增進瞭解與友誼,周恩來僅宴會活動就出席了多達15次。

資料圖:萬隆會議期間,

周恩來總理(左一)同印度總理尼赫魯(右二)、

緬甸總理吳努(右一)親切交談。

有的活動早上7點半就開始了,有時淩晨還未結束……

在隨便、輕鬆、愜意的場合中,取得了很多正式會談,不能獲得的成效。

當時的新中國剛剛年滿五歲,在國際事務中還未嶄露頭角,很多國家不瞭解甚至敵視新中國。

就是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率先提出了“求同存異”的理念,並與印度、緬甸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會議精華“萬隆精神”的核心。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國第一次提出“中國方案”,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外交心態,獲得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同,讓亞非國家甚至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是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誌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72年尼克森訪華破局中美關係

人物:周恩來、尼克森、基辛格

資料圖: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方歡迎宴會。

那時中美之間已經中斷聯繫20多年,國際關係紛繁複雜,雙方存在很多分歧……

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尼克森已經表達了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態度。雙方通過乒乓球,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媒介,實現了兩個國家間的一次完美對話。

甚至在1971年7月,美國總統尼克森派遣特使基辛格來到北京,與周恩來總理舉行秘密會談。

值得一提的是,會談之初,由於雙方互不摸底都非常謹慎,神經高度緊張。

到了中午,會談仍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這時周恩來話鋒一轉,“我們不如先吃飯,烤鴨要涼了”!

1972年,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國。

從當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森抵達北京,至2月28日上午離滬回國,中美雙方共舉行過四次正式宴會……

資料圖:保存於美國尼克森圖書館的2月21日晚中方歡迎宴會菜單。

尼克森在祝酒辭中說:“過去的一些時期我們曾是敵人。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雖然我們不能彌合我們之間的鴻溝,我們卻能設法搭一座橋,以便我們能夠越過它進行會談。”

資料圖: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謝國宴菜單

美方空運了15箱尼克森喜愛的加州香檳,20加侖加州及佛羅里達州橙汁和10加侖西柚汁到北京,供宴客用。

資料圖:2月26杭州宴會,比北京兩次宴會都要豐富。

資料圖:2月27日上海宴會菜單.

其實27日下午,落款日期為2月28日的中美聯合公報已經提前在上海發表。

公報裡美方關於臺灣問題的一段聲明,在今天看來意義深遠……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這是美國對“一個中國”立場,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異議。

資料圖:上海《聯合公報》,它標誌著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開始。

上海《聯合公報》是1972年尼克森訪華的主要成果,也是兩國間的第一個聯合公報。

特別之處在於,雙方並沒有回避各自的歧見,檔闡明了不同的觀點,表示雙方願意尊重對方的立場並達成共識。

尼克森訪華是中美邦交正常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當時被認為是其敵對國家的中國。

同時也終結了兩個國家長達25年,相互隔絕的歷史,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此次訪問也被尼克森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1979年小平訪美開啟破冰之旅

人物:鄧小平、卡特

1979年1月,布熱津斯基設家宴款待鄧小平率領的中國訪美代表團一行(來自網路)

1979年,74歲高齡的鄧小平應邀訪美。

抵達華盛頓第一晚,參加的首次活動就是到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總統助理布熱津斯基家中,出席一場非正規“家宴”。

這頓晚餐的16人之中,多數是參與過當年中美建交談判的主要代表。

在美國總統卡特和夫人為鄧小平,舉行的盛大國宴開始前,賓主雙方愉快合影。

於是,畫面永久定格。這次“全世界多數人所注視的筵席”被各類媒體競相轉播。

資料圖:到美國後不久,1979年2月1日,鄧小平會見了基辛格,並共進早餐。

鄧小平9天之內參加80多場活動,參加了約20場宴請或招待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美,堪稱“破冰之旅”。

合則兩利。中美雙方友好互利合作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時代的潮流和要求。

此次訪美,進一步增進了中美雙方互信,為改革開放打開了視窗,推開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大門,是兩國關係史上的里程碑,也在現代國際關係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2年小平同志會見柴契爾夫人提出“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

人物:鄧小平 柴契爾夫人

資料圖:鄧小平與柴契爾夫人。

1982年柴契爾夫人訪問中國,這是英國政府首腦首訪新中國。

人民大會堂是宴請地點。

為了規避來自國內的政治壓力,柴契爾夫人先前選擇較便宜的菜品。

但後來不知為什麼,變成了每人75元人民幣的規格……

把魚翅等高檔菜品加入菜單,並且不要在酒水方面過於節省,桌子必須擺上英國海軍銀器餐具。

柴契爾夫人堅持聲稱,英國享有港九主權。

但鄧小平明確表明,主權問題沒有妥協的空間,但中英雙方同意繼續循外交途徑商討。

“鐵娘子”碰了更硬的釘子,從人民大會堂出來時,還摔了一跤……

資料圖:1982年9月24日,柴契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前臺階。

雖然這次會見沒有達成協議,但此後柴契爾夫人接連來到中國,最終雙方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瀛台夜話開啟新時代的新型大國關係

人物:習近平 奧巴馬

瀛台夜話

2014年11月11日,夜色漸沉,兩國元首聊興不減,信步來到迎熏亭茶敘。散步、會見、晚宴、茶敘……兩國元首的此次談話持續了四個多小時,成為佳話。

習近平主席和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一系列會晤,話題極為廣泛,從經濟到改革,從法治到人權、主權……

奧巴馬在瀛台夜話時動情的對習近平主席說:“今晚,我這輩子最全面、深入瞭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執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

中美之間雖然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可以在一起討論,可以做到和而不同,這就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要素的體現。

一系列重要的會晤,讓中美在新型大國關係中對表:雙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控好分歧,做到不衝突、不對抗,實現合作共贏。

2017年習特莊園會晤構建中美新框架

人物:習近平 特朗普

海湖莊園晚宴

4月7日,中美元首習近平和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完成首次同框。

之後,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領袖夫婦在海湖莊園流金淌銀的宴會廳裡,首次共進晚餐,約有30人出席。

海湖莊園晚宴功能表

菜品非常精緻:一種添加香檳醬的昂貴比目魚、紐約客牛排以及奶油土豆,還有甜點、雪糕和紅酒。

晚宴上,習近平談到:“中國有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願同總統先生一道,帶領兩國對發展中美關係抱有良好願望和熱情的建設者,把中美關係的大廈一層一層建設好,使之更牢、更高、更美。”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當習近平的發言剛結束,尚未被譯成英文,特朗普就補充道,“我百分之百同意。”

這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兩國元首的首次會晤,也被看做是2017年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一場會晤。

會後,中美在政治、經貿、人文、氣候變化、科技、執法、防務、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達成49項重要共識。

此次訪美的豐碩成果使得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框架更明晰,成為中美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的“指南針”和“方向盤”。

這也意味著,中美對各自的發展方向和戰略意圖進行再確認,達成了現階段比較高的一致性。

那時候,美國和蘇聯稱霸一方,弱小的國家常常受到大國欺壓。

於是很多亞非國家便聯合起來,召開了萬隆會議,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自行召開了國際會議。

所以也有人叫它第一次亞非會議,一共持續了7天。

為了消除隔膜和融洽感情、增進瞭解與友誼,周恩來僅宴會活動就出席了多達15次。

資料圖:萬隆會議期間,

周恩來總理(左一)同印度總理尼赫魯(右二)、

緬甸總理吳努(右一)親切交談。

有的活動早上7點半就開始了,有時淩晨還未結束……

在隨便、輕鬆、愜意的場合中,取得了很多正式會談,不能獲得的成效。

當時的新中國剛剛年滿五歲,在國際事務中還未嶄露頭角,很多國家不瞭解甚至敵視新中國。

就是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率先提出了“求同存異”的理念,並與印度、緬甸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會議精華“萬隆精神”的核心。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國第一次提出“中國方案”,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外交心態,獲得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同,讓亞非國家甚至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是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誌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72年尼克森訪華破局中美關係

人物:周恩來、尼克森、基辛格

資料圖: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方歡迎宴會。

那時中美之間已經中斷聯繫20多年,國際關係紛繁複雜,雙方存在很多分歧……

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尼克森已經表達了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態度。雙方通過乒乓球,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媒介,實現了兩個國家間的一次完美對話。

甚至在1971年7月,美國總統尼克森派遣特使基辛格來到北京,與周恩來總理舉行秘密會談。

值得一提的是,會談之初,由於雙方互不摸底都非常謹慎,神經高度緊張。

到了中午,會談仍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這時周恩來話鋒一轉,“我們不如先吃飯,烤鴨要涼了”!

1972年,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國。

從當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森抵達北京,至2月28日上午離滬回國,中美雙方共舉行過四次正式宴會……

資料圖:保存於美國尼克森圖書館的2月21日晚中方歡迎宴會菜單。

尼克森在祝酒辭中說:“過去的一些時期我們曾是敵人。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雖然我們不能彌合我們之間的鴻溝,我們卻能設法搭一座橋,以便我們能夠越過它進行會談。”

資料圖: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謝國宴菜單

美方空運了15箱尼克森喜愛的加州香檳,20加侖加州及佛羅里達州橙汁和10加侖西柚汁到北京,供宴客用。

資料圖:2月26杭州宴會,比北京兩次宴會都要豐富。

資料圖:2月27日上海宴會菜單.

其實27日下午,落款日期為2月28日的中美聯合公報已經提前在上海發表。

公報裡美方關於臺灣問題的一段聲明,在今天看來意義深遠……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這是美國對“一個中國”立場,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異議。

資料圖:上海《聯合公報》,它標誌著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開始。

上海《聯合公報》是1972年尼克森訪華的主要成果,也是兩國間的第一個聯合公報。

特別之處在於,雙方並沒有回避各自的歧見,檔闡明了不同的觀點,表示雙方願意尊重對方的立場並達成共識。

尼克森訪華是中美邦交正常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當時被認為是其敵對國家的中國。

同時也終結了兩個國家長達25年,相互隔絕的歷史,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此次訪問也被尼克森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1979年小平訪美開啟破冰之旅

人物:鄧小平、卡特

1979年1月,布熱津斯基設家宴款待鄧小平率領的中國訪美代表團一行(來自網路)

1979年,74歲高齡的鄧小平應邀訪美。

抵達華盛頓第一晚,參加的首次活動就是到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總統助理布熱津斯基家中,出席一場非正規“家宴”。

這頓晚餐的16人之中,多數是參與過當年中美建交談判的主要代表。

在美國總統卡特和夫人為鄧小平,舉行的盛大國宴開始前,賓主雙方愉快合影。

於是,畫面永久定格。這次“全世界多數人所注視的筵席”被各類媒體競相轉播。

資料圖:到美國後不久,1979年2月1日,鄧小平會見了基辛格,並共進早餐。

鄧小平9天之內參加80多場活動,參加了約20場宴請或招待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美,堪稱“破冰之旅”。

合則兩利。中美雙方友好互利合作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時代的潮流和要求。

此次訪美,進一步增進了中美雙方互信,為改革開放打開了視窗,推開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大門,是兩國關係史上的里程碑,也在現代國際關係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2年小平同志會見柴契爾夫人提出“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

人物:鄧小平 柴契爾夫人

資料圖:鄧小平與柴契爾夫人。

1982年柴契爾夫人訪問中國,這是英國政府首腦首訪新中國。

人民大會堂是宴請地點。

為了規避來自國內的政治壓力,柴契爾夫人先前選擇較便宜的菜品。

但後來不知為什麼,變成了每人75元人民幣的規格……

把魚翅等高檔菜品加入菜單,並且不要在酒水方面過於節省,桌子必須擺上英國海軍銀器餐具。

柴契爾夫人堅持聲稱,英國享有港九主權。

但鄧小平明確表明,主權問題沒有妥協的空間,但中英雙方同意繼續循外交途徑商討。

“鐵娘子”碰了更硬的釘子,從人民大會堂出來時,還摔了一跤……

資料圖:1982年9月24日,柴契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前臺階。

雖然這次會見沒有達成協議,但此後柴契爾夫人接連來到中國,最終雙方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瀛台夜話開啟新時代的新型大國關係

人物:習近平 奧巴馬

瀛台夜話

2014年11月11日,夜色漸沉,兩國元首聊興不減,信步來到迎熏亭茶敘。散步、會見、晚宴、茶敘……兩國元首的此次談話持續了四個多小時,成為佳話。

習近平主席和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一系列會晤,話題極為廣泛,從經濟到改革,從法治到人權、主權……

奧巴馬在瀛台夜話時動情的對習近平主席說:“今晚,我這輩子最全面、深入瞭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執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

中美之間雖然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可以在一起討論,可以做到和而不同,這就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要素的體現。

一系列重要的會晤,讓中美在新型大國關係中對表:雙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控好分歧,做到不衝突、不對抗,實現合作共贏。

2017年習特莊園會晤構建中美新框架

人物:習近平 特朗普

海湖莊園晚宴

4月7日,中美元首習近平和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完成首次同框。

之後,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領袖夫婦在海湖莊園流金淌銀的宴會廳裡,首次共進晚餐,約有30人出席。

海湖莊園晚宴功能表

菜品非常精緻:一種添加香檳醬的昂貴比目魚、紐約客牛排以及奶油土豆,還有甜點、雪糕和紅酒。

晚宴上,習近平談到:“中國有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願同總統先生一道,帶領兩國對發展中美關係抱有良好願望和熱情的建設者,把中美關係的大廈一層一層建設好,使之更牢、更高、更美。”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當習近平的發言剛結束,尚未被譯成英文,特朗普就補充道,“我百分之百同意。”

這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兩國元首的首次會晤,也被看做是2017年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一場會晤。

會後,中美在政治、經貿、人文、氣候變化、科技、執法、防務、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達成49項重要共識。

此次訪美的豐碩成果使得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框架更明晰,成為中美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的“指南針”和“方向盤”。

這也意味著,中美對各自的發展方向和戰略意圖進行再確認,達成了現階段比較高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