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大會址”日記|青年:瞭解民族未來方向,定要知其過往

【編者按】

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

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上海興業路76號,正青春澎湃著。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

13位黨員代表和兩位共產國際代表出席。當時,毛澤東28歲,這也是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

九十六年後,許許多多80後、90後、00後、10後來到這幢上海石庫門,追尋他們的足跡。旅遊資料顯示,在十九大閉幕後的一周內,中共一大會址一躍成為國內紅色旅遊景區熱度首位。在近期前往紅色旅遊景點的遊客中,半數以上年齡不到35歲。

2017年11月9日,遊客參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澎湃新聞記者 徐曉陽 攝

瞻仰

11月9日上午8點40分,中共一大會址前,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映照著熙攘的瞻仰隊伍。

9點整,隨著大門打開,瞻仰一大會址的人們依次進入。9點01分33秒,大螢幕上的“今日到館人數”已達39人。

頂著童花頭、穿著背帶褲的宋紫涵掙脫了奶奶的手,

一頭撲向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分佈圖,她趴在發亮的地圖前,看得津津有味。

“讓孩子知道中國歷史,有必要。”宋紫涵的舅姥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來自湖南長沙,孩子5歲,對一大會址未必有概念,但種下愛國的種子後,她長大後或許會明白。

展館中有不少舊報紙,上海電力學院大二女生史欣然看著一張泛黃的《錢江晚報》舊報紙,覺得在那些年,可能就是許多和她年紀相仿的中國共產黨人,

用小小一支筆發揮了巨大力量。“想到這些人,心裡就有一股力量源源不斷地激勵著我。”

她說,自己還對一條打過好幾個補丁的破棉褲印象深刻,“這件破棉褲讓我一下子有了年代感,仿佛回到一百年前。現在想,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我們可能還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吧。”

11月9日,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史欣然(後排左二)和同學合影。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李佳蔚 攝

一大會址是17歲姑娘董心瑤上海遊的重要一站。她今年高三,來自浙江金華,剛剛考完選考科目,來上海遊玩。

選擇來一大會址,在她是順理成章的事。“外公是老黨員,從小對我講黨的歷史。”在微微泛黃的《共產黨宣言》前,戴著時髦黑框眼鏡的董心瑤看得很仔細。

“墨汁為什麼那麼甜?原來,信仰是甜的。”1920年,浙江人陳望道翻譯並出版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因為太專注,將母親送來的粽子蘸著墨汁吃,嘴角上全是墨,卻下意識地回應“很甜,很甜”。

這個故事,同為浙江人的董心瑤耳熟能詳,“看著《共產黨宣言》,可以體會到,當初他為了馬克思主義的艱難奮鬥。”

宣誓

站在《共產黨宣言》面前,高三男生小何久久佇立。他和朋友相約,當日6點多從浙江寧波出發,抵達虹橋站後換乘地鐵,直奔一大會址。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剛參加完預備黨校,許多黨史都學過,但還是想來一大會址感受下,就在前一晚,他與朋友商量後決定直奔上海。

“更真實,有代入感。”參觀完一半行程時,小何已用手機拍了數十張照片。他說,電影《建軍大業》曾提及一大成立、李大釗遇難,當李大釗肖像呈現眼前時,自己難掩震撼。

據新華社報導,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於31日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談及在網上看到的這一報導,小何與朋友突然立正,挺直腰背,在13位中共一大黨代表照片的環繞中,模仿當時的場景,舉起右手,握拳過肩。

當有人從宣誓中看到堅定信念時,他們還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

決心

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

在一大會址,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也在思索初心的含義。

小何理解的初心,是為人民付出一切。他打算一到18歲,就提交入黨申請書,然後投身工科,獻身國家建設,“今天說過的話,我不會後悔。”

“想要瞭解一個民族未來的方向,一定要知道她的過往。”在華東理工大學大二男生鄭用鑫看來,初心是回望中國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從中汲取復興的力量。

他說,自己通過團中央微信公號、知乎等更受年輕人歡迎的管道,瞭解黨與國家,“比如國內原創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會講中國如何從一窮二白走向新中國,造出兩彈一星,這其中的感動,無法用言語形容。”

鄭用鑫也感慨,中國正從艱苦中走出來,走上了復興之路,“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奶糖都不是常吃,現在在上海有房有車。”

參觀時,他在《新青年》雜誌前駐足良久,對其中號召青年努力改變國家現狀深有感觸。他暗下決心:“到了這個年齡,確實要建立更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戴著時髦黑框眼鏡的董心瑤看得很仔細。

“墨汁為什麼那麼甜?原來,信仰是甜的。”1920年,浙江人陳望道翻譯並出版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因為太專注,將母親送來的粽子蘸著墨汁吃,嘴角上全是墨,卻下意識地回應“很甜,很甜”。

這個故事,同為浙江人的董心瑤耳熟能詳,“看著《共產黨宣言》,可以體會到,當初他為了馬克思主義的艱難奮鬥。”

宣誓

站在《共產黨宣言》面前,高三男生小何久久佇立。他和朋友相約,當日6點多從浙江寧波出發,抵達虹橋站後換乘地鐵,直奔一大會址。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剛參加完預備黨校,許多黨史都學過,但還是想來一大會址感受下,就在前一晚,他與朋友商量後決定直奔上海。

“更真實,有代入感。”參觀完一半行程時,小何已用手機拍了數十張照片。他說,電影《建軍大業》曾提及一大成立、李大釗遇難,當李大釗肖像呈現眼前時,自己難掩震撼。

據新華社報導,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於31日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談及在網上看到的這一報導,小何與朋友突然立正,挺直腰背,在13位中共一大黨代表照片的環繞中,模仿當時的場景,舉起右手,握拳過肩。

當有人從宣誓中看到堅定信念時,他們還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

決心

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

在一大會址,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也在思索初心的含義。

小何理解的初心,是為人民付出一切。他打算一到18歲,就提交入黨申請書,然後投身工科,獻身國家建設,“今天說過的話,我不會後悔。”

“想要瞭解一個民族未來的方向,一定要知道她的過往。”在華東理工大學大二男生鄭用鑫看來,初心是回望中國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從中汲取復興的力量。

他說,自己通過團中央微信公號、知乎等更受年輕人歡迎的管道,瞭解黨與國家,“比如國內原創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會講中國如何從一窮二白走向新中國,造出兩彈一星,這其中的感動,無法用言語形容。”

鄭用鑫也感慨,中國正從艱苦中走出來,走上了復興之路,“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奶糖都不是常吃,現在在上海有房有車。”

參觀時,他在《新青年》雜誌前駐足良久,對其中號召青年努力改變國家現狀深有感觸。他暗下決心:“到了這個年齡,確實要建立更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