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毆打孩子,喂芥末!攜程幼稚園虐☆禁☆童視頻讓所有家長都怒了!

導讀

從昨晚到今天,相信不少人都看了網上流傳的“上海攜程早教親子園幼師虐待兒童”的視頻,目前,這起虐☆禁☆童事件也有了最新的消息,涉嫌虐待兒童的老師已經被親子園辭退,

同時被公安機關拘留做進一步調查,而攜程網的高官因虐☆禁☆童事件也引咎辭職,親子園方負責人目前已經向全體受害家長們做出道歉。

11月8日下午,一段名為“攜程幼稚園教師虐☆禁☆童”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來自于攜程幼稚園裡監控記錄。

從畫面內容來看,攜程幼稚園老師出現了體罰暴力推搡小孩子的行為,甚至有的老師還逼迫幼兒吃芥末,以至於小孩回到家後,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

一些家長發現孩子的情況不對勁後,通過查看監控視頻發現了這一情況。

事件發生後,攜程幼稚教育中心的負責人出面說明了事件始末,承認了幼稚園存在幼師虐待兒童的行為存在,隨後涉事的2名老師,1名保育員和1名後勤人員被警方帶走調查,

最終地警方以涉嫌虐待被監護、看守人罪將其中三名涉事人員刑事拘留,隨後攜程網負責管理幼稚教育中心的高管也於今天上午引咎辭職。

夜班記者今天走訪了南寧市區多家幼稚園以及專業的早教機構,不少持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們也表示,

在老師隊伍發生這樣的虐☆禁☆童行為,簡直是在給教師行業抹黑 。

而不少幼稚園負責人表示,出現類似的虐☆禁☆童事件,不僅僅是虐☆禁☆童老師本身存在問題,聘請教師職業的機構部門同樣也存在有監管不力的漏洞。

夜班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多家市區的幼稚園招聘幼師時,除了要考評對方是否持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考試等級等硬體要求之外,對於教師本身的品德、素質也作為招聘條件予以考量,多數幼稚園在招聘教師後還設置了1到3個月不等的工作考察期,以此來觀察教師是否對幼兒工作有愛心有耐心和責任心,是否存在有其他不勝任幼師工作的情況存在。

同時,對於造成教師虐☆禁☆童的行為的原因,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分析,這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引發虐☆禁☆童行為發生的深層次因素

圍觀

1.社會壓力,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導致教師收入和其他行業差距過大

2.教師個人心理承受的壓力能力

因此,心理學家認為,在幼稚園招聘教師時,引入教師心理評估測試,防患於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當每次出現幼稚園虐☆禁☆童事件時,我們心痛的背後,往往很多孩子長期受虐卻大多不敢說出事實真相。

讓孩子說出在幼稚園被老師欺負的經歷,這樣交流能有用

誤區一:想問就問,不分場合和時機

建議:挑好時機,儘量不在孩子專注玩耍時問

孩子正玩得起勁兒的時候不要突然打斷問問題,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也很難正常交流,

這些都不是能得到想要答案的最好時機。

可以在跟孩子等車、在社區坐著看風景、睡覺前的閒置時間進行閒聊,

這樣孩子心情比較放鬆,

也願意去回答問題。

誤區二:問的問題太寬泛,孩子沒法回答

建議:問小,不問大;問具體,不問抽象

很多父母在問孩子問題時,

都有這樣一個誤區:

問的太寬泛。

尤其是我們很多年齡還比較小的孩子,

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

男孩比女孩的語言能力可能更弱一些,

所以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孩子,

我們聊天和提問的技巧不同。

總地來說,

問問題要具象、要放在特定場景裡問,

而不是拋出一個很抽象的問題,

讓孩子自己去描述。

很多父母愛問下面的問題:

“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啊?”

“你今天有沒有很乖?”

“你在家聽話不聽話?”

通常孩子一臉迷茫地回答:

沒做什麼/乖/聽話……

然後,

話題就進行不下去了。

孩子的思維能力還無法理解抽象事物。

所以,

想與孩子對話,

要避免問太寬泛的問題。

不妨從具體的小細節問起:

“你在學校上了什麼課?課上都學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呀?”

“你有幾個好朋友呀,他們都叫什麼名字呀?”

“你今天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

誤區三:把質問當聊天

建議:問感受,不問結果

有些父母比較嚴厲,

或者自己比較忙,

他們跟孩子說的話往往是這樣的:

“功課寫完了沒?”

“琴練了嗎?”

“這回考試考了多少分?”

除此就沒別的柔軟些的話可說了。

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有被審問、被懷疑的感覺,

長期以往,

孩子的心扉很難再向父母敞開。

父母們不如換種問法:

“功課還順利嗎?我看你似乎剛才有些煩呢?”

“你覺得哪些課程比較有意思?”

“你最喜歡彈哪一首曲子?我很想聽一聽呢!”

這樣的問話方式更關注孩子個人的感受、喜好,

大人是以蹲下來的姿勢進行傾聽的。

孩子會覺得:

我是被看見的、被理解的、被愛著的。

誤區四:總是以“你”做問題的主語,只關注孩子個人情況

建議:問問孩子身邊的別人,減少孩子的抵觸和防禦

很多父母常常擔心孩子在學校裡犯錯誤、搗蛋,

就會直接問:

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搗亂?

你今天沒跟小朋友打架吧?

其實,

我們完全可以採取迂回戰術。

想瞭解自己孩子的情況,

就問問別人家孩子,

比如下面這樣的對話:

媽媽:“你們班上今天哪個小朋友被批評了呀?”

孩子:“XXX被批評了。”

媽媽:“哦?那他做了些什麼事被批評了呀?”

孩子:“他上課說小話了,說了好幾次。”

媽媽:“哦,那老師肯定得要很嚴肅地懲罰他吧?”

孩子:“嗯!老師讓他罰站了!”

媽媽:“那老師有沒有這樣懲罰過你呀?”

孩子:“沒有,我不會說小話的。老師表揚我了呢!”

如此,

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大體表現,

學校裡的老師如何授課,

上課的一些具體情況等。

當然,

還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去問誰被表揚了,

誰吃飯好,

誰愛打架等等。

這樣的溝通,

也能夠幫父母看見孩子在群體中的位置,

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評價,

從而去把握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如何行為處事的。

誤區五:問題帶有很強的目的導向,導致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建議: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是很好的方法

有的父母在問孩子有沒有被老師打,

或者有沒有被同學欺負時,

總會這樣問:

“今天我接你的時候,

你們老師對我有點冷淡,

是不是你在幼稚園不乖了?”

“你在班裡人緣好嗎?

我怎麼看你總跟XXX玩,

而不跟XXX玩?”

這些問題都會讓孩子回答起來很困難,

並帶有很多不好的引導性。

如果家長想得到孩子真實的回答,

可以通過遊戲扮演的方式,

讓孩子扮演老師,

父母扮演孩子和小夥伴。

父母可以故意表現一些不安分的舉動,

比如上課時在“教室”走來走去,

和小夥伴爭吵等,

看看孩子會怎麼處理。

因為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角色扮演又給了孩子一個特定的場景,

孩子這個“老師”的做法可以反映出幼稚園老師的一些行為。

小編有話說

如何保護咱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如何杜絕發生虐☆禁☆童事件,不能只靠教育行業自律和家長們的監督,也應當從規範早教機構准入標準、用人標準抓起,通過加強對教育機構日常工作的監督管理,抓緊抓實對教育人才選聘和後期師德的培養培訓,多方面多角度著手去監督好保護好培養孩子成長這一方淨土,只有這樣才能讓咱們的孩子開心更多一些,傷害更少一些。

編輯:小王

xinwenyeban

NNTV新聞夜班

長按二維碼關注新聞夜班,看新聞,吹水,報料。

每晚19點35分,《新聞夜班》帶您看好看的南寧本地新聞。新聞熱線:2693777。

是否存在有其他不勝任幼師工作的情況存在。

同時,對於造成教師虐☆禁☆童的行為的原因,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分析,這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引發虐☆禁☆童行為發生的深層次因素

圍觀

1.社會壓力,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導致教師收入和其他行業差距過大

2.教師個人心理承受的壓力能力

因此,心理學家認為,在幼稚園招聘教師時,引入教師心理評估測試,防患於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當每次出現幼稚園虐☆禁☆童事件時,我們心痛的背後,往往很多孩子長期受虐卻大多不敢說出事實真相。

讓孩子說出在幼稚園被老師欺負的經歷,這樣交流能有用

誤區一:想問就問,不分場合和時機

建議:挑好時機,儘量不在孩子專注玩耍時問

孩子正玩得起勁兒的時候不要突然打斷問問題,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也很難正常交流,

這些都不是能得到想要答案的最好時機。

可以在跟孩子等車、在社區坐著看風景、睡覺前的閒置時間進行閒聊,

這樣孩子心情比較放鬆,

也願意去回答問題。

誤區二:問的問題太寬泛,孩子沒法回答

建議:問小,不問大;問具體,不問抽象

很多父母在問孩子問題時,

都有這樣一個誤區:

問的太寬泛。

尤其是我們很多年齡還比較小的孩子,

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

男孩比女孩的語言能力可能更弱一些,

所以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孩子,

我們聊天和提問的技巧不同。

總地來說,

問問題要具象、要放在特定場景裡問,

而不是拋出一個很抽象的問題,

讓孩子自己去描述。

很多父母愛問下面的問題:

“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啊?”

“你今天有沒有很乖?”

“你在家聽話不聽話?”

通常孩子一臉迷茫地回答:

沒做什麼/乖/聽話……

然後,

話題就進行不下去了。

孩子的思維能力還無法理解抽象事物。

所以,

想與孩子對話,

要避免問太寬泛的問題。

不妨從具體的小細節問起:

“你在學校上了什麼課?課上都學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呀?”

“你有幾個好朋友呀,他們都叫什麼名字呀?”

“你今天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

誤區三:把質問當聊天

建議:問感受,不問結果

有些父母比較嚴厲,

或者自己比較忙,

他們跟孩子說的話往往是這樣的:

“功課寫完了沒?”

“琴練了嗎?”

“這回考試考了多少分?”

除此就沒別的柔軟些的話可說了。

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有被審問、被懷疑的感覺,

長期以往,

孩子的心扉很難再向父母敞開。

父母們不如換種問法:

“功課還順利嗎?我看你似乎剛才有些煩呢?”

“你覺得哪些課程比較有意思?”

“你最喜歡彈哪一首曲子?我很想聽一聽呢!”

這樣的問話方式更關注孩子個人的感受、喜好,

大人是以蹲下來的姿勢進行傾聽的。

孩子會覺得:

我是被看見的、被理解的、被愛著的。

誤區四:總是以“你”做問題的主語,只關注孩子個人情況

建議:問問孩子身邊的別人,減少孩子的抵觸和防禦

很多父母常常擔心孩子在學校裡犯錯誤、搗蛋,

就會直接問:

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搗亂?

你今天沒跟小朋友打架吧?

其實,

我們完全可以採取迂回戰術。

想瞭解自己孩子的情況,

就問問別人家孩子,

比如下面這樣的對話:

媽媽:“你們班上今天哪個小朋友被批評了呀?”

孩子:“XXX被批評了。”

媽媽:“哦?那他做了些什麼事被批評了呀?”

孩子:“他上課說小話了,說了好幾次。”

媽媽:“哦,那老師肯定得要很嚴肅地懲罰他吧?”

孩子:“嗯!老師讓他罰站了!”

媽媽:“那老師有沒有這樣懲罰過你呀?”

孩子:“沒有,我不會說小話的。老師表揚我了呢!”

如此,

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大體表現,

學校裡的老師如何授課,

上課的一些具體情況等。

當然,

還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去問誰被表揚了,

誰吃飯好,

誰愛打架等等。

這樣的溝通,

也能夠幫父母看見孩子在群體中的位置,

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評價,

從而去把握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如何行為處事的。

誤區五:問題帶有很強的目的導向,導致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建議: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是很好的方法

有的父母在問孩子有沒有被老師打,

或者有沒有被同學欺負時,

總會這樣問:

“今天我接你的時候,

你們老師對我有點冷淡,

是不是你在幼稚園不乖了?”

“你在班裡人緣好嗎?

我怎麼看你總跟XXX玩,

而不跟XXX玩?”

這些問題都會讓孩子回答起來很困難,

並帶有很多不好的引導性。

如果家長想得到孩子真實的回答,

可以通過遊戲扮演的方式,

讓孩子扮演老師,

父母扮演孩子和小夥伴。

父母可以故意表現一些不安分的舉動,

比如上課時在“教室”走來走去,

和小夥伴爭吵等,

看看孩子會怎麼處理。

因為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角色扮演又給了孩子一個特定的場景,

孩子這個“老師”的做法可以反映出幼稚園老師的一些行為。

小編有話說

如何保護咱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如何杜絕發生虐☆禁☆童事件,不能只靠教育行業自律和家長們的監督,也應當從規範早教機構准入標準、用人標準抓起,通過加強對教育機構日常工作的監督管理,抓緊抓實對教育人才選聘和後期師德的培養培訓,多方面多角度著手去監督好保護好培養孩子成長這一方淨土,只有這樣才能讓咱們的孩子開心更多一些,傷害更少一些。

編輯:小王

xinwenyeban

NNTV新聞夜班

長按二維碼關注新聞夜班,看新聞,吹水,報料。

每晚19點35分,《新聞夜班》帶您看好看的南寧本地新聞。新聞熱線:269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