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才是真正的巡洋艦之王?“基洛夫”還是“提康得羅加”

美國與蘇俄都是首屈一指的海上強國,為了保持軍事霸主地位,美蘇都十分重視發展現代化巡洋艦,而且美俄在現代化巡洋艦方面都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其中最具代表的就要屬美國的“提康得羅加”級于蘇俄的“基洛夫”級巡洋艦了。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最高效的武器平臺之一,其主要任務就是為美國航母戰鬥群提供足夠的防空、反艦、反導能力。此外,“提康得羅加”還具備全面性的反潛能力。2004年9月30日,“提康得羅加”級首艦“提康得羅加”號退役,未來“提康得羅加”由於維護、成本等等問題,其在美國航母戰鬥群中的地位將被艾利·伯克III取代。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是蘇俄首級採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面戰艦,其噸位之大、火力之強,被《簡氏防務週刊》定義為現代的“戰列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武器系統更是體現了俄羅斯海軍的現代化技術水準,其被世界各國海軍借鑒,被視為世界海軍史上的經典。

艦艇船體“基洛夫”級更勝一籌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使美國20世紀發展的最後一級巡洋艦,也是美國現役的唯一以及巡洋艦。

其是美國海軍裝備“宙斯盾”系統的第一級艦,素有“宙斯盾”巡洋艦相稱。“提康得羅加”是一款為編隊防空,對海、反潛、對地攻擊能力均衡的巡洋艦。自第6艘之後,該級艦艇形成了標準配置。艦載武器主要是兩組MK-41垂直發射系統,共122個發射單元。首艦“提康得羅加”號於1983年服役,共建成27艘,“提康得羅加”級滿載排水量約9900噸,由4台功率64兆瓦的燃氣輪機推動雙軸,其最大航速超過30節,
續航能力超過6000海裡。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

“基洛夫”級巡洋艦是蘇俄海軍實施遠洋反艦、反潛和防空作戰的全能戰艦。在作戰時,其充當海上編隊的核心力量,與其他艦艇共同組成海上機動作戰編隊,執行打擊敵方海上機動作戰編隊,進行攻擊敵方戰鬥艦艇和破壞敵方交通線的任務。

“基洛夫”級上裝有對空、對海、反潛等多種武器系統,具備多層次、全方位的作戰能力。其配備有22個硬殺傷武器系統,在有3架直升機。“基洛夫”級首艦於1980年服役,擬建造5艘,建成4艘,第5艘在戈巴契夫執政時期被拆解。目前,“基洛夫”級巡洋艦2艘被封存,如今現役的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和“彼得大帝”號,“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如今仍在改造中。
“基洛夫”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2萬4千噸,採用獨特的核動力和蒸汽輪機聯合動力裝置,最高航速30節,續航能力1萬4千海裡。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從艦艇的總體性能看,“提康得羅加”級無論從排水量還是續航能力都要遜於“基洛夫”級巡洋艦,主要原因在於動力裝置的差別,“提康得羅加”級使用的還是常規動力,而“基洛夫”級則使用的是核動力和蒸汽輪機聯合動力裝置。此外,這兩級艦所擔負的任務也不同,“提康得羅加”級擔負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區域防空指揮與控制;“基洛夫”級是蘇俄海軍海上編隊的作戰和指揮核心,它的作用是其他艦艇無法替代的。

防空體系、反艦作戰各有千秋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防空系統主要倚重“標準”II系導彈,艦載最大備彈量122枚,射程73-180千米,可以應對敵方來襲的空中飽和打擊。“標準”II相比曾經的“標準”I導彈射程提高了1倍,而且在制導方式上也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半主動雷達尋的”,改用慣性制導、中段指令制導、末端半主動雷達制導尋的複合制導模式,從而使得照射雷達不需要在導彈飛行過程中跟蹤目標,只需在最後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因此,末段制導的照射目標的時間極短,變換目標的反應時間也大為減少,也就可以攔截更多的目標。另外,“提康得羅加”級還裝備了兩座“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用於近程防空,而且艦炮也可以執行攔截低空來襲目標的任務。自2001年開始,美國海軍開始逐步用“海拉姆”近程防空系統替換“密集陣”系統,而且垂直發射的“海麻雀”點防禦導彈也開始在2002部署。

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反艦武器為反艦型“戰斧”巡航導彈,及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備彈8枚。艦首和艦尾還各有1座127毫米艦炮,用於攻擊近距離目標。

“基洛夫”級巡洋艦裝備有SA-N-6“雷聲”、SA-N-9“長手套”、AS-N-4“壁虎”三種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及“卡什坦”近防系統、艦炮近防系統,從而工程了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的4個層次攔截火力。SA-N-6“雷聲”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使用12套發射裝置,備彈96枚。SA-N-6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採用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力、長度7米,彈徑45釐米,發射重量1480千克,射程90千米,最大高度25千米,最大速度可以達到5馬赫。SA-N-9“長手套”中程防空導彈射程45千米,飛行速度2馬赫,戰鬥部重15千克,採用指令制導和主動雷達制導,採用六聯裝垂直發射裝置和“十字劍”火控系統。SA-N-4“壁虎”近程防空導彈射程12-10千米,射高5千米,主要用來攔截近程來襲目標。此外,“基洛夫”級還裝備有卡什坦防空系統,其最大跟蹤幾率可達8.4千米。這些防空系統將嚴密的保護好“基洛夫”級巡洋艦,及其整個海上編隊。

“基洛夫”級巡洋艦裝備有“花崗岩”遠端反艦系統,其被安裝在甲板上,呈一個60度仰角。“花崗岩”是俄羅斯第三代反艦導彈,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其全場10.5米,重量6.98噸,最大射程為500-550千米,最高飛行速度為1.6馬赫,可裝備戰術核戰鬥部或750千克的高爆戰鬥部。“花崗岩”採用慣性、指令修正、主動雷達制導。由於地球曲率的問題,“基洛夫”級上的艦載雷達在天氣最好時只能探測450公里外的目標,因此進行超視距攻擊時,就必須通過衛星及卡-27直升機的資料鏈進行中繼制導。“基洛夫”級還配有130毫米的AK-130DP多用途雙聯裝艦炮,其射程達22恰米,最大射速35發/分鐘,也能用於對空作戰和對陸支援打擊。

圖片:發射“標準”2型防空導彈的“文森斯”號巡洋艦

從對空作戰系統上來看,“基洛夫”級的整體防空系統更為嚴密,由於裝備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艦空導彈再加上“卡什坦”近防系統,對空攔截防禦火力網十分嚴密。“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後來進行現代化升級,裝備了“海拉姆”和“海麻雀”導彈後,無疑提升了其防空作戰的能力。

而從反艦作戰武器上來看,“基洛夫”級和“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都可以利用艦載導彈和艦炮攻擊海上目標。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基洛夫”級注重的是對敵方航母的打擊能力,所以其反艦火力明顯強於“提康得羅加”級。“提康得羅加”級在海上作戰中除了要在作戰中發揮自身火力,其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於艦載機、驅逐艦、護衛艦及潛艇等作戰平臺的整體配合。

但是,由於“基洛夫”級巡洋艦沒有裝備“相控陣”雷達,所有先期發現空中目標,甚至是海上目標的能力和火力快速反應能力,“提康得羅加”級是要優於“基洛夫”的。另外,“基洛夫”在電子戰方面也不是“提康得羅加”級的對手。

反潛能力“基洛夫”更強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反潛武器主要為24枚垂直發射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射程16.6千米,戰鬥部為MK-46或MK-50魚雷。另外,其艦體中部還有三聯裝MK36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備有36枚MK-46魚雷。其還搭載有2架反潛半徑為160千米的SH-60B反潛直升機,並可投放MK-46反潛魚雷攻擊潛艇。

卡-25反潛直升機降落在基洛夫級甲板上

“基洛夫”級巡洋艦將反潛作戰分為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4個層次。最外層是由“基洛夫”搭載的三架卡-27反潛直升機擔負的,卡-27裝備有反潛戰使用的海面搜索雷達,聲納副本、吊方式聲納和磁探測儀。第二層為SS-N-15遠端反潛導彈,由2具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射程35千米。第三層為40型魚雷,與SS-N-15導彈公用發射管,航程18-22千米。最後是一座10管RBU12000和2座6管RBU1000火箭深彈發射器,射程分別為12千米和1千米,用於對付本艦前方較遠距離的潛艇和艦體兩側的來襲魚雷。

從反潛戰來看,“基洛夫”級相比“提康得羅加”級可供選擇的反潛兵棋種類要多,這也就是說在實戰中,“基洛夫”擁有更多的手段對付潛艇,反潛能力也就要更強。

對地打擊“提康得羅加”最強

“基洛夫”級巡洋艦的對地攻擊主要依靠其艦炮和反潛火箭深彈,雖然“花崗岩”導彈也能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但從成本上和打擊效果上來說十分不划算,而且射程和精度也不理想。

資料圖:美國海軍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提康得羅加”級對地打擊武器主要為“戰斧”巡航導彈,按型號可分為1300千米和1853千米兩種。美軍的核武庫中還有裝備有核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射程2500千米,並可供“提康得羅加”級使用。如此看來,從打擊能力、打擊精度、火力密度和成本上來看,“提康得羅加”級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都要比“基洛夫”划算。

誰才是真正的巡洋艦之王?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與蘇俄在巡洋艦的發展方向上都有獨特指出。但是,總體上來說美國的“提康得羅加”級更加注重防空作戰、對地打擊和協調作戰,而“基洛夫”級則側重反艦、反潛作戰。“提康得羅加”級就像其裝備的“宙斯盾”系統一樣,可以稱之為盾,那麼“基洛夫”則可以稱為矛。但是,從體系上來說,蘇俄海軍的打擊能力是要低於美國海軍的。更何況,“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數量是遠遠低於“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即使再強無法在實戰中生存也就無法真正的發揮自身能力。由此可見,真正的巡洋艦之王的桂冠,只能屬於“提康得羅加”!

本文為科普中國網軍事頻道原創,作者京腔熱血小鯊魚。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提康得羅加”級使用的還是常規動力,而“基洛夫”級則使用的是核動力和蒸汽輪機聯合動力裝置。此外,這兩級艦所擔負的任務也不同,“提康得羅加”級擔負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區域防空指揮與控制;“基洛夫”級是蘇俄海軍海上編隊的作戰和指揮核心,它的作用是其他艦艇無法替代的。

防空體系、反艦作戰各有千秋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防空系統主要倚重“標準”II系導彈,艦載最大備彈量122枚,射程73-180千米,可以應對敵方來襲的空中飽和打擊。“標準”II相比曾經的“標準”I導彈射程提高了1倍,而且在制導方式上也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半主動雷達尋的”,改用慣性制導、中段指令制導、末端半主動雷達制導尋的複合制導模式,從而使得照射雷達不需要在導彈飛行過程中跟蹤目標,只需在最後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因此,末段制導的照射目標的時間極短,變換目標的反應時間也大為減少,也就可以攔截更多的目標。另外,“提康得羅加”級還裝備了兩座“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用於近程防空,而且艦炮也可以執行攔截低空來襲目標的任務。自2001年開始,美國海軍開始逐步用“海拉姆”近程防空系統替換“密集陣”系統,而且垂直發射的“海麻雀”點防禦導彈也開始在2002部署。

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反艦武器為反艦型“戰斧”巡航導彈,及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備彈8枚。艦首和艦尾還各有1座127毫米艦炮,用於攻擊近距離目標。

“基洛夫”級巡洋艦裝備有SA-N-6“雷聲”、SA-N-9“長手套”、AS-N-4“壁虎”三種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及“卡什坦”近防系統、艦炮近防系統,從而工程了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的4個層次攔截火力。SA-N-6“雷聲”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使用12套發射裝置,備彈96枚。SA-N-6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採用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力、長度7米,彈徑45釐米,發射重量1480千克,射程90千米,最大高度25千米,最大速度可以達到5馬赫。SA-N-9“長手套”中程防空導彈射程45千米,飛行速度2馬赫,戰鬥部重15千克,採用指令制導和主動雷達制導,採用六聯裝垂直發射裝置和“十字劍”火控系統。SA-N-4“壁虎”近程防空導彈射程12-10千米,射高5千米,主要用來攔截近程來襲目標。此外,“基洛夫”級還裝備有卡什坦防空系統,其最大跟蹤幾率可達8.4千米。這些防空系統將嚴密的保護好“基洛夫”級巡洋艦,及其整個海上編隊。

“基洛夫”級巡洋艦裝備有“花崗岩”遠端反艦系統,其被安裝在甲板上,呈一個60度仰角。“花崗岩”是俄羅斯第三代反艦導彈,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其全場10.5米,重量6.98噸,最大射程為500-550千米,最高飛行速度為1.6馬赫,可裝備戰術核戰鬥部或750千克的高爆戰鬥部。“花崗岩”採用慣性、指令修正、主動雷達制導。由於地球曲率的問題,“基洛夫”級上的艦載雷達在天氣最好時只能探測450公里外的目標,因此進行超視距攻擊時,就必須通過衛星及卡-27直升機的資料鏈進行中繼制導。“基洛夫”級還配有130毫米的AK-130DP多用途雙聯裝艦炮,其射程達22恰米,最大射速35發/分鐘,也能用於對空作戰和對陸支援打擊。

圖片:發射“標準”2型防空導彈的“文森斯”號巡洋艦

從對空作戰系統上來看,“基洛夫”級的整體防空系統更為嚴密,由於裝備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艦空導彈再加上“卡什坦”近防系統,對空攔截防禦火力網十分嚴密。“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後來進行現代化升級,裝備了“海拉姆”和“海麻雀”導彈後,無疑提升了其防空作戰的能力。

而從反艦作戰武器上來看,“基洛夫”級和“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都可以利用艦載導彈和艦炮攻擊海上目標。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基洛夫”級注重的是對敵方航母的打擊能力,所以其反艦火力明顯強於“提康得羅加”級。“提康得羅加”級在海上作戰中除了要在作戰中發揮自身火力,其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於艦載機、驅逐艦、護衛艦及潛艇等作戰平臺的整體配合。

但是,由於“基洛夫”級巡洋艦沒有裝備“相控陣”雷達,所有先期發現空中目標,甚至是海上目標的能力和火力快速反應能力,“提康得羅加”級是要優於“基洛夫”的。另外,“基洛夫”在電子戰方面也不是“提康得羅加”級的對手。

反潛能力“基洛夫”更強

“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反潛武器主要為24枚垂直發射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射程16.6千米,戰鬥部為MK-46或MK-50魚雷。另外,其艦體中部還有三聯裝MK36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備有36枚MK-46魚雷。其還搭載有2架反潛半徑為160千米的SH-60B反潛直升機,並可投放MK-46反潛魚雷攻擊潛艇。

卡-25反潛直升機降落在基洛夫級甲板上

“基洛夫”級巡洋艦將反潛作戰分為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4個層次。最外層是由“基洛夫”搭載的三架卡-27反潛直升機擔負的,卡-27裝備有反潛戰使用的海面搜索雷達,聲納副本、吊方式聲納和磁探測儀。第二層為SS-N-15遠端反潛導彈,由2具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射程35千米。第三層為40型魚雷,與SS-N-15導彈公用發射管,航程18-22千米。最後是一座10管RBU12000和2座6管RBU1000火箭深彈發射器,射程分別為12千米和1千米,用於對付本艦前方較遠距離的潛艇和艦體兩側的來襲魚雷。

從反潛戰來看,“基洛夫”級相比“提康得羅加”級可供選擇的反潛兵棋種類要多,這也就是說在實戰中,“基洛夫”擁有更多的手段對付潛艇,反潛能力也就要更強。

對地打擊“提康得羅加”最強

“基洛夫”級巡洋艦的對地攻擊主要依靠其艦炮和反潛火箭深彈,雖然“花崗岩”導彈也能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但從成本上和打擊效果上來說十分不划算,而且射程和精度也不理想。

資料圖:美國海軍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提康得羅加”級對地打擊武器主要為“戰斧”巡航導彈,按型號可分為1300千米和1853千米兩種。美軍的核武庫中還有裝備有核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射程2500千米,並可供“提康得羅加”級使用。如此看來,從打擊能力、打擊精度、火力密度和成本上來看,“提康得羅加”級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都要比“基洛夫”划算。

誰才是真正的巡洋艦之王?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與蘇俄在巡洋艦的發展方向上都有獨特指出。但是,總體上來說美國的“提康得羅加”級更加注重防空作戰、對地打擊和協調作戰,而“基洛夫”級則側重反艦、反潛作戰。“提康得羅加”級就像其裝備的“宙斯盾”系統一樣,可以稱之為盾,那麼“基洛夫”則可以稱為矛。但是,從體系上來說,蘇俄海軍的打擊能力是要低於美國海軍的。更何況,“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數量是遠遠低於“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即使再強無法在實戰中生存也就無法真正的發揮自身能力。由此可見,真正的巡洋艦之王的桂冠,只能屬於“提康得羅加”!

本文為科普中國網軍事頻道原創,作者京腔熱血小鯊魚。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