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商14大類,京東問鼎了12個,為何這兩類還是鬥不過馬雲?

昨天京東發佈了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JD僅三季度利潤就達22億,同比狂增359%。

但就在這樣的亮眼資料背後,卻是劉強東多次憤怒且無奈的吐槽“二選一不是一家公司牛逼的表現,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今年雙11,天貓交出了超1600億的成交量,我們且不談雙11後的集中退貨的尷尬是否證實了刷單嫌疑,單就表面的量能來說,天貓還是蓋過獲得1200多億成交的京東。

當然,這其中天貓流量大戶(超過40%)的傢俱、服飾,恰好就是京東的軟肋。用劉強東自己的話來說:

“無論是IT數碼還是圖書、家電,京東最終都成為中國線下線上絕對的第一名。在十四個大的品類裡面,京東已經在其中十二個做到中國第一,只有家紡家居和服裝這兩個品類,目前還不是第一。”

為何家紡家居和服裝這兩個品類一直是京東的軟肋?那是因為淘寶的基因問題,

在此之前,淘寶是靠賣家居、服裝起家的,這就是所謂的電商基因。無論是服務周到程度,商家關係,管道控制能力還是運作體系,大多針對家居、服飾等優化,後期才慢慢擴展到其他。

在京東攪局前,淘寶一度獲得電商服裝類的壟斷地位(實際上也是那個時候商家覺得靠譜的唯一選擇),

直至今日,體量如此大的天貓依舊有約一半的流量來自服飾等類別(不知道大家如何,網購衣服,我確實更喜歡淘寶系)。

伴隨天貓的成長,早一步佈局的服飾類商家都賺到了不少,所以也吸引了更多商戶的入住,隨之店大的天貓不僅能夠欺客(買家秀和買家秀的差距你們懂的),還開始了壓商——也就是東哥發炮中說到的“二選一”,

要求商家站隊,否則流量免談,生意就不用做了……

與天貓不同,京東是靠電子產品、家電等品類發家的,在這方面擁有相當前的管道控制能力。也就在自營模式一步步逼宮天貓的過程中,京東依靠自建物流的優秀體驗展現出了超強的擴張前景,

所以,銷售品類開始向其他領域快速擴張。

很顯然天貓急了,如果服裝這個從娘胎裡帶來的優秀基因也被京東拿去,那麼電商的流量之爭鹿死誰手就真不好說了。也正是由於流量占比大,天貓祭出了二選一法則,品牌商家只能在天貓和京東中選一個平臺。最終結果顯而易見,強大的管道控制力威逼下,商家們顯然不敢輕易丟棄天貓依舊有的大流量。

演繹到最後,東哥也怒了,呐喊顯然沒什麼作用,所以也玩起了二選一,拿自己平臺最成熟的家電等管道開刀,逼迫二選一站隊……

好吧,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原本商家們都可以入駐多平臺做生意,兩大流量平臺的賺錢效應都不耽擱,現在卻非得被攪入電商平臺的競爭恩怨裡。

被人當作棋子的感受我想任何人都會覺得窩火,即便現在屈服於利益,但商家們的內心也絕對有一顆“臥薪嚐膽”式的復仇火種,弄不好就引火上身的事情,真不是天貓這種大平臺該做的。

至於京東的反擊,你可以叫做無奈,但那也是實打實的明知故犯,總之我內心依舊是鄙視有餘的……

演繹到最後,東哥也怒了,呐喊顯然沒什麼作用,所以也玩起了二選一,拿自己平臺最成熟的家電等管道開刀,逼迫二選一站隊……

好吧,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原本商家們都可以入駐多平臺做生意,兩大流量平臺的賺錢效應都不耽擱,現在卻非得被攪入電商平臺的競爭恩怨裡。

被人當作棋子的感受我想任何人都會覺得窩火,即便現在屈服於利益,但商家們的內心也絕對有一顆“臥薪嚐膽”式的復仇火種,弄不好就引火上身的事情,真不是天貓這種大平臺該做的。

至於京東的反擊,你可以叫做無奈,但那也是實打實的明知故犯,總之我內心依舊是鄙視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