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代表大連的街頭小吃,曾風靡一時,如今很難吃到

炒燜子是我小時候很愛吃的一道小吃,街邊熱氣騰騰的大鍋,

翻炒得外脆裡嫩的燜子,澆上芝麻醬和大蒜調好的汁,濃香撲鼻,讓人忍不住吞口水。那時候好像是一小碟幾毛錢,用鐵絲擰成的叉子鏟起來吃。但是現在已經很難吃到小時候那種純正的味道了。

如果不是大連人,可能不知道燜子是什麼。燜子的主要成分是澱粉,由紅薯(地瓜)粉做成。將地瓜磨成粉,提取其中的澱粉,與開水混合,加熱成膠態,切成塊狀。通常是發白的灰綠色,

不透明,看上很厚重的樣子。炒燜子的原料就是它。

關於炒燜子的一些講究:

燜子不能用刀切,要用鏟子把它邊鏟邊壓碎成小塊,塊越小越好。

炒燜子用的是很淺很大的平底煎鍋,用油多少和火候很重要。油大了會發粘,油少了會糊底。火小了不結嘎,火大了容易糊。

同時時間不能太短,否則燜子容易炒不透,外面看著好了,但裡面是實心的,味道大打折扣。而街邊的一些小攤往往因為吃的人多,

就偷偷縮短炒的時間,也就大大影響了口感。傳統炒燜子是用燒煤的大爐子滋潤著炒,等炒到燜子從內到外都變成淡黃色,通體晶亮,軟軟的,糯糯的,上下都已結了一層黃燦燦的嘎,香噴噴地就可以出鍋了。

用料:植物油15克(根據鍋的大小酌情增減),燜子100克,蒜幾瓣,芝麻醬1大勺,魚露()3克,芝麻油5克,白糖適量,熟芝麻適量

做法:

擠蒜汁和蒜泥,備好魚露或海鮮汁,將芝麻醬用芝麻油調到能流動的程度,備用。買到手現成的生燜子是這樣一整塊。

將不粘平底鍋裡塗一層植物油,開小火,用鏟子邊緣一點點壓碎燜子,煸炒變壓,不斷翻動。圖三翻底時出現這樣淺淺的嘎了,還得繼續。圖四這樣,慢慢的燜子的顏色變成淺黃,

輕微的蜂窩狀。

翻開底面出現這樣的狀態,就差不多了。

盛進碗裡,加蒜汁蒜泥,魚露和芝麻醬,芝麻油和白糖拌勻,

趁熱吃吧~~

小提示:

1.吃燜子經典的調料:蒜汁,芝麻醬,糖和魚露(醬油)。也可以在蒜汁中加鹽,魚露的量可以酌減。

2.燜子得現吃現做,而且得趁熱吃,熱的時候芝麻醬更容易拌勻,蒜汁的香味會蒸發出來,而且嘎也是脆的。

3.白糖是用來提味的,加了白糖的芝麻醬更香,不信你試試。

(本文來源美食傑,作者:尋找桃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