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天不吃這道菜,等於沒有過春天(圖)

作者:伴皖水。(原創文圖,請勿轉載)

今年的清明,我因故未能回到老家,媽媽倒是返鄉去了。今天來肥,帶了一些自家種的蔬菜、雞蛋等物,但最讓我心心念的,還是那一簇香椿頭子。


皖北老家的庭院裡,以前曾種過一顆香椿樹。

1984年,媽媽出嫁到了小張莊 ,那一年,爺爺在院子裡種了一顆香椿樹。

媽媽說,那時候香椿最常見的吃法是醃起來,鹹的齁人,就著紅芋面鍋巴或是雜面饃,有時候能夠吃一年。

庭院裡的那顆香椿樹,位置靠近主屋,它不但提供了鮮美的春菜,也見證了一大家子人的枝繁葉茂、成家立業。

在這顆香椿樹的庇佑下,我出生了,妹妹出生了,二叔結婚了,

姑姑出嫁了,小叔結婚了,陸續搬了出去。後來,爺爺奶奶也跟兒子們分了家,搬出去單住。這棟青磚灰瓦的老房子,就留給了我們一家。

這顆香椿樹長得真像一棵樹,筆直筆直的,一直往上生長,就像課本裡學過矛盾的《白楊禮贊》的白楊樹一般。

每年的春天,爸爸都會找根竹竿,一頭綁上鐮刀,然後爬上房頂,才能夠到香椿枝,我和妹妹就在樹下撿拾,然後拿到灶屋裡給媽媽做菜。


夏天,香椿樹葉雖然不多,但也能給屋頂提供一些綠蔭,遮擋炎熱。而在晚上,一家人就宿在樹下,少有蚊蟲。看著天上的星星,不知不覺,夜就涼了。

讀小學時,放學了還要放羊,但每次拴羊,我都是拴在楝樹、桐樹上,這棵香椿,跟其他樹可不一樣呢。

後來讀高中了,就開始離家在外,再也沒有吃到過這棵樹上的新鮮香椿了。倒有幾次,媽媽把香椿醃了起來,托人帶給過我,總算吃到了鄉味。

工作以後,回家的次數更少了。有次爸爸喝了酒,打電話給我,說樹實在是太高了,他也沒本事上樹夠香椿了。那就隨它長吧,人老了,樹也粗了。

前兩年,家中的老屋愈發破舊,那還是上世紀70年代末蓋的,為了翻新房,院子裡的樹全部讓道,統統伐掉了。

但那顆香椿樹,每每憶起舊時,依然是亭亭如蓋。

把香椿芽洗摘乾淨

準備4枚雞蛋

將香椿用熱水過下,切末與雞蛋攪拌

把油燒熱,倒入鍋內後翻炒

2分鐘即可出鍋,吃到了香椿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