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烽火張垣」民國風雲——閻、馮、張混戰張垣(一)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馮玉祥進駐張家口,由於時局變化,張家口成為了國民軍、晉軍和東北軍混戰場所。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閻、馮、張混戰張垣背景、經過、大事件等,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相關文章:

【張垣印記】馮玉祥將軍在張家口的歲月(上)

【張垣印記】馮玉祥將軍在張家口的歲月(下)

閻、馮、張混戰張垣

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舉進攻,直軍作戰不利。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直系腹背受敵,吳佩孚失敗南下,直系軍閥統治時期告終,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權。馮玉祥、閻錫山等擁護段祺瑞出山,皖系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但奉系實際則在背後操縱。奉系大舉入關,控制了天津及津奉鐵路沿線地區。

然而,奉系軍閥張作霖並不以此滿足,他與段祺瑞勾結,一邊排擠馮玉祥,一邊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範圍,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

1925年1月,迫於奉、皖兩系軍閥的壓力,馮玉祥赴張家口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8月任甘肅軍務督辦仍兼西北邊防督辦。在此期間,接受共產黨人和蘇聯專家幫助,建立各種軍事學校,得到了張家口人民的支持。

閻、馮、張混戰張垣

在全國人民掀起反對奉系軍閥高☆禁☆潮的形勢下,奉軍內部也發生了分裂。1925年11月23日,駐守灤州的奉軍主力第三軍副軍長郭松齡,因不滿張作霖投靠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軍閥統治,在與馮玉祥取得聯繫、達成聯合反奉驅張的“密約”之後,

通電全國,宣佈反對張作霖,將所部改編為東北國民軍,正式實行反奉驅張的軍事行動。郭松齡迅速率兵回師東進,佔領了山海關、錦州、新民等地,而後直逼瀋陽。由於郭松齡起事突然,張作霖毫無防備,以至一時間手足無措,狼狽不堪。此時,馮玉祥積極策應郭松齡的行動,在京津線向奉軍展開攻擊,戰事進行得十分激烈。

閻、馮、張混戰張垣

在郭松齡、馮玉祥聯合對奉軍作戰期間,中共北方區委向廣大人民群眾發出了支援國民軍,反對奉系軍閥的號召。張家口的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大力支援國民軍的反奉戰鬥。為了增加國民軍的軍械供應,張家口的鐵路工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工廠改造為兵工廠,並生產出了迫擊炮等武器,還組織了工人參戰隊,開上親手製造的鋼甲車,到天津前線直接參戰。在鋼甲車被奉軍包圍,車上炮火不能發揮威力之時,工人們不懼生死,手拿鐵鍬等工具,與奉軍展開激烈肉搏。張家口鐵路工人這種不懼艱險、勇敢無畏的精神.對國民軍將士產生了極大的激勵作用,他們以鐵路工人為榜樣,積極地向奉軍展開猛烈地進攻。張家口各界人士也行動起來,組成宣傳隊、慰問團分赴前線開展宣傳慰問活動,人民群眾熱情支援和慰問國民軍的情景,與過去軍閥混戰時人民群眾對軍閥怨聲載道、唯恐避之不及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照,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國民軍官兵的士氣。

在國民軍前線用兵,後方兵力減少的情況下,張家口工人糾察隊主動承擔起配合警方維持社會治安的責任,他們身穿藍制服,肩背大刀,站崗、放哨、巡邏等,人們生活有序,毫無驚慌混亂的情況發生。由於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國民軍將士的殊死拼搏,戰事最終以奉軍退出天津,國民軍取得勝利而告終。(待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事典》《細說張家口》《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宣化區志》《懷安縣誌》《中共張家口地方史》《百度百科》等資料)

閻、馮、張混戰張垣

在郭松齡、馮玉祥聯合對奉軍作戰期間,中共北方區委向廣大人民群眾發出了支援國民軍,反對奉系軍閥的號召。張家口的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大力支援國民軍的反奉戰鬥。為了增加國民軍的軍械供應,張家口的鐵路工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工廠改造為兵工廠,並生產出了迫擊炮等武器,還組織了工人參戰隊,開上親手製造的鋼甲車,到天津前線直接參戰。在鋼甲車被奉軍包圍,車上炮火不能發揮威力之時,工人們不懼生死,手拿鐵鍬等工具,與奉軍展開激烈肉搏。張家口鐵路工人這種不懼艱險、勇敢無畏的精神.對國民軍將士產生了極大的激勵作用,他們以鐵路工人為榜樣,積極地向奉軍展開猛烈地進攻。張家口各界人士也行動起來,組成宣傳隊、慰問團分赴前線開展宣傳慰問活動,人民群眾熱情支援和慰問國民軍的情景,與過去軍閥混戰時人民群眾對軍閥怨聲載道、唯恐避之不及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照,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國民軍官兵的士氣。

在國民軍前線用兵,後方兵力減少的情況下,張家口工人糾察隊主動承擔起配合警方維持社會治安的責任,他們身穿藍制服,肩背大刀,站崗、放哨、巡邏等,人們生活有序,毫無驚慌混亂的情況發生。由於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國民軍將士的殊死拼搏,戰事最終以奉軍退出天津,國民軍取得勝利而告終。(待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事典》《細說張家口》《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宣化區志》《懷安縣誌》《中共張家口地方史》《百度百科》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