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後被蘇軍俘虜的關東軍有多慘?凍死後屍體被做成了肥皂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民間流傳著這麼兩句諺語,說中國之所以打敗日本,一是因為“屈原”,二是因為“蘇武”。從字面上講就是日本屈服於美國的原子彈和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才最終選擇投降。

其實現在來看,這兩句話有點無稽之談。日本之所以投降是因為中國軍民艱苦卓絕地抗戰,和美國和蘇聯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話雖這麼說,但日本的戰敗又和美國和蘇聯不無關係,尤其是蘇聯對關東軍的最後一擊,直接斷了日本人想利用蘇聯調停從而有條件投降的妄想。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佈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天皇主持最高會議進行討論,

但沒有商討出一致的結果。7月30日日本政府宣稱,要把戰爭進行到底。這就等於給了蘇聯對日宣戰的契機。

1945年8月8日晚, 蘇聯根據雅爾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宣佈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8月9日,隨著史達林的一聲令下,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157萬蘇聯遠東部隊進攻75萬日本關東軍盤踞的東北地區。

此時的關東軍都是由老弱病殘組成的烏合之眾,而蘇聯遠東部隊則是經歷過蘇德戰場洗禮的精銳之師。

果然不出所料,開戰一周後,日本關東軍就兵敗如山倒。隨著百萬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的最後淩虐,美國也相繼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面對兩大國的最後一擊,日本天皇也最終想明白了。1945年8月15日,

裕仁廣播宣佈投降。

雖然日本政府宣佈投降,但是關東軍在戰場上卻沒有停止抵抗。有鑑於此,史達林下令蘇聯遠東部隊不理會日本的投降宣言,繼續與不放下武器的日本關東軍作戰。最終在8月18日,關東軍司令部向所屬部隊下達了投降命令,並通知了蘇聯遠東軍司令部。因此蘇軍得以俘虜了近60萬關東軍。

可以說,這六十萬戰俘幾乎是蘇聯最想要的“禮物”,因為經過二戰的蘇聯,國內勞動力銳減、經濟凋敝,亟需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來恢復生產。而這六十萬日軍戰俘可以說是最“物美價廉”的勞動力。於是史達林急令華西列夫斯基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六十萬戰俘運回國內。

根據現在解密的資料,我們可以知悉,1945年8月23日,

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給蘇聯紅軍下達命令:接收60萬日本戰俘參加蘇聯境內的強制性勞動,挑選體力適合者到西伯利亞勞動,以1000人為營。

結果有52萬日本關東軍被送往了苦寒之地西伯利亞的戰俘營,在這裡,日本關東軍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據悉僅僅第一個冬季,日本戰俘就凍死了5萬人,後來日本政府索要這些日俘屍骨,結果蘇聯人給了日本一船骨灰。而更有甚者傳說,很多日本兵死後的骨灰都被做了製造肥皂的材料。

除此之外,在這些西伯利亞戰俘營裡還有很多德國戰俘,搞笑的是據倖存下來的日軍戰俘回憶說:在西伯利亞,德國戰俘和日本戰俘經常打架,原因是德國人經常蔑視日本人,說他們是低等民族。日本戰俘還曾就此向勞動營的領導提出過書面抗議。

1956年,蘇聯與日本恢復外交關係,這些日本戰俘才陸陸續續回到了日本,只不過數量只有最初的一半。

除此之外,在這些西伯利亞戰俘營裡還有很多德國戰俘,搞笑的是據倖存下來的日軍戰俘回憶說:在西伯利亞,德國戰俘和日本戰俘經常打架,原因是德國人經常蔑視日本人,說他們是低等民族。日本戰俘還曾就此向勞動營的領導提出過書面抗議。

1956年,蘇聯與日本恢復外交關係,這些日本戰俘才陸陸續續回到了日本,只不過數量只有最初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