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進入“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什麼是無為思維?無為思維是人在面對某一人(或某一事物)時,

不以某一標準作為依據去評判這個人(或這一事物)的對錯(或好壞)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最明顯的表徵就是沒有傾向。

你覺得紅花好看,還是白花好看?在你還沒有形成無為思維之前,你一定是有傾向的。

你會根據一些觀念(或標準)做出判斷,你可能喜歡紅花,也可能喜歡白花,或者你對紅花和白花都喜歡。但是,在你獲得了無為思維後,在你的心裡卻是另一番景象。雖然在你的心裡已經形成的觀念(或標準)無法被自己忘記,但是,你不會再根據它們對紅花和白花做出好看與不好看的判斷。你是沉默的,沒有傾向的;你的心是平靜的,沒有上下起伏。你如同慈悲的佛陀。

就算你知道無為思維的原理,你也很難在實踐中落實。主要原因是:你已經被很多觀念(或標準)左右。你仍然按照已有的思維習慣去行事。這就要求你必須有一個修身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來扭轉自己的思維習慣。要讓自己的心“致虛極,守靜篤。”你必須做減法運算,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到了這個時候,雖然在你的心裡已經形成的觀念(或標準)無法被自己忘記,但是,你不會再根據它們對人(或事物)做出任何評判,不再有任何傾向,反而進入了“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很多問題和矛盾被自己化解了。

綜上所述,一個人要進入“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關鍵在於他有一個修身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不是做加法運算,而是做減法運算,去掉“餘食贅行”後才可以實現。

文/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