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車無樁!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滯後

【電纜網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著力點都集中在電動汽車上,卻忽略了對充電設施發展的支持,因此導致大部分電動汽車發展較快的地區,充電樁的建設不能及時跟上,

出現“有車無樁”的現象。

推廣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配套設施,充電樁等能源補充網路建設相對滯後,使得這項具有廣闊前景的產業面臨挑戰。

談及設施發展相對滯後的原因,易觀分析師王會娥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充電設施的上游環節,現自身處於初級階段,從電池、續航里程方面都不成熟,並且使用者規模較小,以此增加了充電設施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

同樣,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土地經濟與不動產研究室主任王業強表示,充電樁作為電動汽車的配套設施,滯後於電動汽車的發展,與此同時,充電樁又反過來制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電動汽車充電與汽車加油是不一樣的。加油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車輛不用長時間等候,所以加油站不需要太大的場地。而電動汽車充電,即使快充,短則需要半個多小時,長則2小時甚至更長。如此,充電站就需要像一個較大的停車場,否則,就難以滿足多輛車同時充電的需要。

其次,王會娥坦言,充電樁的建設,會涉及到物業、配電、城市規劃、消防等各個部門,當然還包括硬體廠商和運營廠商。可見,在此過程中,利益主體多,協調難度大。

王業強強調,場地和電源問題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當前充電樁建設滯後主要還是在於電源和場地供給方等相關主體如何融入這個價值鏈的問題。另外,充電樁的盈利模式也需要經過市場各方進一步博弈形成。

王會娥提到,目前市面上安裝好的充電樁,聯網程度非常低,車樁之間、樁樁之間不能達到互聯互通。所以,很多充電樁雖然已經成功安裝,但是其利用效率相對較低。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更迭,已經鋪出去的充電樁,

不能適應新的車,所以就產生了一些沒用的充電樁。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充電樁技術的反覆運算非常快,而一些行業標準則相對滯後。尤其缺乏一些具體的配套支持政策,這並不利於這個充電設施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