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收藏家掀起海外流失文物“回購熱”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8日報導,英國倫敦古籍經銷商、香港古書博覽會主辦方伯納德·誇裡奇書店的安德莉亞·馬佐基稱:“一些中國買家認為他們的過去被奪走了,因此希望買回自己的一段歷史。

他說:“早前對此感興趣的僅限於香港居民和海外僑民,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買家也蜂擁而至。”

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亞洲藝術部主席石俊生稱,中國收藏家已有“欲望和能力”回購幾個世紀前被世界各地買家收購的書畫、雕刻及其他藝術品。

將偉大藝術品帶回的愛國主義主張和對未來獲得經濟收益的期望催生了新的收購浪潮。石俊生稱:“這是中國軟實力的一種表現。

”2017年上半年,佳士得拍賣行售出了價值4.309億英鎊(約合37.70億元人民幣——本網注)的亞洲藝術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佳士得2017香港秋季拍賣會的物品包括一本17世紀由耶穌會傳教士撰寫的有關天文儀器的書,以向中國皇帝證明西方科學的優越性。賣方報價為75萬美元(約合497萬元人民幣——本網注)。

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時期朝廷用來印製紙鈔的凸印版的報價是25萬美元(約合166萬元人民幣——本網注)。

出售這塊凸印版的澳大利亞賣家道格拉斯·斯圖爾特說:“來自中國的需求正在與日俱增,尤其是高端需求。”

丹麥圖書銷售商赫爾曼·林格父子書店的威廉·施奈德希望以超過1.5萬美元(約合99.5萬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價格出售一張14世紀中國的銀行券。他說,需求的基礎源於這個物品可以展現中國在印鈔領域的優越性。他說:“直到17世紀,歐洲才印製出第一張紙質銀行券。

劉益謙收購的600年歷史的唐卡 (圖片來自福布斯英文網站)

香港佳士得拍賣行的石俊生稱,新湧現的私人收藏機構也推動了這股熱潮,比如由億萬富翁、投資人劉益謙在上海創建的龍美術館。早前,劉益謙以4500萬美元(約合2.99億元人民幣——本報注)的價格收購了一幅有600年歷史的唐卡,

以及以3600萬美元(約合2.39億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天價拍得一個明代的雞缸杯。

石俊生說:“這與中國崛起有關。政府將文化藝術視為一項重要的產業。它是中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