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電視將進入4.0時代,內容版權共用化成為大勢所趨

雙11不只是交易額值得關注,細化到不同品類上我們還能看到市場趨勢。作為每年雙11重點品類的電視,每年都有不同的變化。今年的電視市場,與往年最大不同便是:智慧電視成了電視的主流品類。

幾大主要參戰電商平臺的電視榜單上的單品,清一色具有智慧化特徵,表現尤為亮眼的是互聯網電視品牌,比如蘇甯易購O2O購物節上,PPTV智慧電視在11天的促銷期實現了產品銷量同比增長221%的成績;再比如天貓等平臺上的電視榜單,同樣是互聯網電視獨佔鰲頭。

可以說,中國電視行業已全面進入智慧電視時代。

2017年智慧電視大洗牌

智慧電視進入千家萬戶的同時,2017年的電視市場也上演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電視市場整體遇冷。在面板價格上漲和用戶缺乏更新動力的大環境下,中國電視市場迎來最冷的一年,奧維雲網(AVC)發佈的《2017年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總結報告》顯示,彩電市場遭遇史上最差三季度,三季度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1041萬台,

同比下降12.9%。事實上,從今年一季度起,彩電市場就持續低迷,零售量不斷萎縮,2017年1~9月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下降了9.2%。

另一方面是部分品牌走俏。除了PPTV、小米等部分互聯網品牌強勢崛起外,夏普、索尼等海外電視巨頭在進行戰略調整,擁抱智慧電視模式,在產品上強化既有技術優勢,在市場上價格、品牌和行銷更本土化,坐上了智慧電視的末班車。

據奧維雲網(AVC)資料顯示,三季度外資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21%,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夏普、索尼財報均顯示,其電視業務在中國市場正在回暖。沒有抓住智慧電視趨勢的品牌慘遭淘汰,近日海信宣佈以約7.98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東芝電視。

幾家歡喜幾家愁,奧維雲網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包括樂視、暴風在內的互聯網品牌規模同樣下降,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占比12%。事實上,

正是因為樂視等品牌遇到麻煩,才給其餘智慧電視玩家留下了市場空隙。因為集團資金鏈問題,樂視致新今年上半年營收46.53億元,同比下滑37.64%,淨利潤虧損達2.82億元,今天還有新聞報導樂視致新等樂視系員工持股突被“清零”,股權成廢紙,可以說樂視正處於艱難的轉型期,其餘互聯網電視品牌還有不少機會。

不過,樂視卻是智慧電視市場的大功臣。沒有樂視就沒有智慧電視這個概念,

也沒有傳統電視品牌如TCL、創維、海信,以及海外巨頭如夏普、索尼和飛利浦的及時轉型,也沒有今天智慧電視成為主流這個結局。樂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也被其餘智慧電視玩家借鑒,比如PPTV就在樂視內容生態+會員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形成會員模式+版權共用的路線,降低平臺內容成本和風險的同時,實現了內容價值的最大化,成為市場上的重量級玩家。

樂視遇阻,更多玩家大戰正酣。一方面,海外品牌和國內大廠都完成智慧化轉型,智慧電視玩家更多;另一方面,電視市場整體遇冷,蛋糕似乎有變小的勢頭。智慧電視市場競爭正變得空前激烈。已經上演一輪大洗牌的智慧電視市場洗牌還將繼續,未來會如何?不妨先看看過去發生了什麼。

智慧電視發生了什麼?

2013年,樂視超級電視S50正式發佈,其開創的“軟體+硬體+內容”一體化的模式,成為智慧電視的起點,從電視這個業務來看,賈躍亭說樂視是“顛覆者”是沒什麼問題的。今天所有智慧電視都採取樂視超級電視相似的“軟硬體+內容”模式,只不過又進行了各自的演化。

電視一直是樂視最有價值的資產,如果樂視專注於電視業務,其命運恐怕也不至於淪落至此。當然,如果說樂視是中國智慧電視的普及者也有點言過其實。樂視成為中國智慧電視的開創者,但小米、暴風、微鯨、PPTV等互聯網電視玩家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TCL、創維、海信等老牌大廠的跟進直接讓智慧電視進入大眾市場。

事實上,樂視也不是智慧電視的始作俑者,只是集大成者。樂視超級電視發佈前,行業就已經意識到電視聯網的重要性。智慧電視概念出現前,行業還有雲電視、IPTV、網路電視等等概念。2012年,我在回答知乎“IPTV、互聯網電視、網路電視、智慧電視,這些概念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時曾指出:雲電視只是噱頭,可忽略;網路電視(IPTV)部分解決內容問題,不會改變行業;但智慧電視有OS可改變整個客廳娛樂生態,“ 未來客廳,看智慧電視。”慶倖的是,我當時說對了,智慧電視已成為電視的代名詞。

不過,梳理過去幾年智慧電視的發展之路不難發現,智慧電視這個產品形態本身在不斷進化,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主要是解決內容豐富度問題。

有更多的內容,是智慧電視與功能電視最大的不同。最初為什麼盒子比較流行?因為很多家庭都有老電視,改造是主流需求,但通過盒子可以快速接入互聯網內容——現在美國還停留在這個階段,ChromeCast、Fire TV等等智慧電視盒子、棒子比智慧電視整機流行。

而在如何實現更豐富的內容上,行業有不同做法。

電視臺、IPTV、網路電視可以說是電視內容的1.0時代,電視廠商只關注硬體本身,對於內容整合幾乎沒什麼動作,內容由運營商提供,廣電運營商甚至通信運營商主導了這個階段;

沿著IPTV、網路電視的路,互聯網電視興起,則讓電視聯網進而可以獲取更多互聯網內容。最初是樂視超級電視發佈,其基於自有內容做硬體,硬體只是內容的分發工具,其做法是電視內容的2.0時代,行業內這樣的玩家不多。

然而從樂視的經歷來看,自製內容的缺陷很明顯,成本高,且難以最大化內容價值,內容版權的優勢很可能成為包袱。小米等玩家入局後採取了先有硬體、再佈局內容的做法,通過與優酷土豆、PPTV、愛奇藝等協力廠商內容戰略合作的方式,實現了內容的豐富完善,採買協力廠商內容的做法可以說是3.0階段。

第二個維度,主要是強調電視的配置性能。

不只是要有內容,還要能玩遊戲甚至安裝各種App,這個階段智慧電視玩家特別強調配置性能,處理器、記憶體、存儲等等,特別重視對娛樂體驗如玩兒遊戲、看球、K歌等等的宣傳。在發佈會上,智慧電視PK跑分,體現出智慧電視曾經像手機一樣對性能很關注。智慧電視過去4年的配置也不斷提升,在智慧手機行業失效的摩爾定律在智慧電視上重演。

第三個維度,圍繞電視硬體本身展開優化。

電視的根本還是視聽體驗。有的廠商強化電視的視覺能力,特別是索尼、TCL等老牌電視巨頭,更是將圖像能力當核心賣點,內容只是必要的補充;有的廠商則在音訊能力上下功夫。曲面、VR、4k、8k、HDR、OLED、杜比諸多與硬體有關的賣點被強調。

可以說,過去四年是智慧電視從無到有再到大眾普及的階段,也是智慧電視這個概念走向成熟的過程,今天的智慧電視不能再比拼單一能力,如硬體、內容、系統、交互,而是要較量綜合娛樂體驗,從硬體到內容到系統等等都很重要。

智慧電視市場充滿變數

儘管今天新增的電視以智慧電視為主,但存量電視中智慧電視比例還很低。年中的相關資料顯示,在35城電視人口中,超過20%的觀眾擁有OTT/智慧電視終端。由此可以看到智慧電視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這個市場本身也還有許多變數。

第一、內容版權進入共用時代。

智慧電視內容永遠都是第一重要。不過,通過自製或採買版權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內容的貪婪——沒有一個視頻網站可以涵蓋所有重點內容,不同平臺有自己的特色內容,有的擅長體育,有的擅長娛樂,沒有一個智慧電視品牌有實力採買所有版權,未來的主流趨勢將是智慧電視版權的共用。就像QQ音樂的版權可以在騰訊、網易和阿裡之間共用一樣,版權在不同平臺之間通過一定規則的流轉將是主流趨勢。

電視版權內容比音樂更加昂貴,一個平臺很難實現自產自銷,一定要共用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智慧電視領域,視頻內容已在面向智慧電視開放,比如PPTV在今年6月就召開了發佈會宣佈百億內容戰略,將其耗資百億、包括歐洲五大聯賽等頂級賽事在內的覆蓋國內外90%賽事的體育內容開放共用,與傳統電視廠商甚至是互聯網電視平臺合作共贏。

如果樂視採取內容版權開放路線,恐怕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未來的趨勢是:智慧電視不只是接入版權平臺的內容,還要與版權平臺聯合運營使用者,比如作業系統定制、垂直頻道聯運、內容App預裝、視頻SDK合作、甚至變現層面的聯合運作。智慧電視公司專注於硬體、系統等;版權平臺專注於內容提供和內容變現,這種模式正在行業內受到歡迎,PPTV已經與小米、康佳、飛利浦、海信、長虹、創維、夏普等品牌電視達成多種合作,共用版權和使用者、最大化內容價值,取得了雙贏。

可以說,智慧電視內容的整合走過了不同階段,先後是不做內容的1.0階段、自製內容的2.0階段、接入協力廠商內容的3.0階段,今天則進入與版權平臺共用內容的4.0階段。而PPTV毫無疑問是這個階段的領軍品牌,無論是頂級內容的共用戰略,還是同樣在6月發佈會上上市的高端機型N55系列,都很好地體現了PPTV在“後樂視時代”引領行業風潮的能力和魄力。

第二,AI技術讓智慧電視真智慧。

這個事情在智慧手機行業也在發生——過去十年,智慧手機的“智慧”更多是指可以安裝五花八門的App進而讓手機具有豐富的功能,比如叫車、叫外賣、買單等等,變得“聰明”起來,SmartPhone更像是聰明手機。今天,智慧手機在AI技術的加持下變得真正智慧,比如iPhone X可以像僕人一樣通過樣子來識別主人(Face ID),再比如Siri的能力也日益精進。在智慧電視上,未來AI技術也會變得更加重要,比如類似於今日頭條應用的個性化推薦技術,未來將被更多應用于智慧電視版權運營(因為內容共用,所以每個智慧電視的內容數量將會爆發式增長),讓使用者可以在電視上獲得千人千面的內容推薦,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電視臺”;再比如通過AI技術來對智慧電視的使用者進行精准的變現,等等,總之AI技術將更多應用于智慧電視上。

第三,智慧電視成為客廳娛樂平臺。

很早之前,人們對於智慧電視都有很多想像,比如有的人說智慧電視會是客廳資訊化樞紐——客廳電腦,甚至要把家庭存儲、路由器、家庭閘道、智慧家居控制等等都集成進去。現在看來家庭智慧設備還是要各司其職,路由器做路由器的事,電視做電視的事情。不過,智慧電視在具備視聽能力後,未來一定會承載更多娛樂功能,比如K歌功能、遊戲、兒童娛樂功能,再比如智慧電視還可以集成攝像頭成為一個視頻通話設備,方便家庭成員的溝通。總而言之,智慧電視不會成為客廳唯一樞紐,但一定會成為重要的家庭娛樂平臺,不只是看節目。

樂視遇阻,更多玩家大戰正酣。一方面,海外品牌和國內大廠都完成智慧化轉型,智慧電視玩家更多;另一方面,電視市場整體遇冷,蛋糕似乎有變小的勢頭。智慧電視市場競爭正變得空前激烈。已經上演一輪大洗牌的智慧電視市場洗牌還將繼續,未來會如何?不妨先看看過去發生了什麼。

智慧電視發生了什麼?

2013年,樂視超級電視S50正式發佈,其開創的“軟體+硬體+內容”一體化的模式,成為智慧電視的起點,從電視這個業務來看,賈躍亭說樂視是“顛覆者”是沒什麼問題的。今天所有智慧電視都採取樂視超級電視相似的“軟硬體+內容”模式,只不過又進行了各自的演化。

電視一直是樂視最有價值的資產,如果樂視專注於電視業務,其命運恐怕也不至於淪落至此。當然,如果說樂視是中國智慧電視的普及者也有點言過其實。樂視成為中國智慧電視的開創者,但小米、暴風、微鯨、PPTV等互聯網電視玩家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TCL、創維、海信等老牌大廠的跟進直接讓智慧電視進入大眾市場。

事實上,樂視也不是智慧電視的始作俑者,只是集大成者。樂視超級電視發佈前,行業就已經意識到電視聯網的重要性。智慧電視概念出現前,行業還有雲電視、IPTV、網路電視等等概念。2012年,我在回答知乎“IPTV、互聯網電視、網路電視、智慧電視,這些概念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時曾指出:雲電視只是噱頭,可忽略;網路電視(IPTV)部分解決內容問題,不會改變行業;但智慧電視有OS可改變整個客廳娛樂生態,“ 未來客廳,看智慧電視。”慶倖的是,我當時說對了,智慧電視已成為電視的代名詞。

不過,梳理過去幾年智慧電視的發展之路不難發現,智慧電視這個產品形態本身在不斷進化,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主要是解決內容豐富度問題。

有更多的內容,是智慧電視與功能電視最大的不同。最初為什麼盒子比較流行?因為很多家庭都有老電視,改造是主流需求,但通過盒子可以快速接入互聯網內容——現在美國還停留在這個階段,ChromeCast、Fire TV等等智慧電視盒子、棒子比智慧電視整機流行。

而在如何實現更豐富的內容上,行業有不同做法。

電視臺、IPTV、網路電視可以說是電視內容的1.0時代,電視廠商只關注硬體本身,對於內容整合幾乎沒什麼動作,內容由運營商提供,廣電運營商甚至通信運營商主導了這個階段;

沿著IPTV、網路電視的路,互聯網電視興起,則讓電視聯網進而可以獲取更多互聯網內容。最初是樂視超級電視發佈,其基於自有內容做硬體,硬體只是內容的分發工具,其做法是電視內容的2.0時代,行業內這樣的玩家不多。

然而從樂視的經歷來看,自製內容的缺陷很明顯,成本高,且難以最大化內容價值,內容版權的優勢很可能成為包袱。小米等玩家入局後採取了先有硬體、再佈局內容的做法,通過與優酷土豆、PPTV、愛奇藝等協力廠商內容戰略合作的方式,實現了內容的豐富完善,採買協力廠商內容的做法可以說是3.0階段。

第二個維度,主要是強調電視的配置性能。

不只是要有內容,還要能玩遊戲甚至安裝各種App,這個階段智慧電視玩家特別強調配置性能,處理器、記憶體、存儲等等,特別重視對娛樂體驗如玩兒遊戲、看球、K歌等等的宣傳。在發佈會上,智慧電視PK跑分,體現出智慧電視曾經像手機一樣對性能很關注。智慧電視過去4年的配置也不斷提升,在智慧手機行業失效的摩爾定律在智慧電視上重演。

第三個維度,圍繞電視硬體本身展開優化。

電視的根本還是視聽體驗。有的廠商強化電視的視覺能力,特別是索尼、TCL等老牌電視巨頭,更是將圖像能力當核心賣點,內容只是必要的補充;有的廠商則在音訊能力上下功夫。曲面、VR、4k、8k、HDR、OLED、杜比諸多與硬體有關的賣點被強調。

可以說,過去四年是智慧電視從無到有再到大眾普及的階段,也是智慧電視這個概念走向成熟的過程,今天的智慧電視不能再比拼單一能力,如硬體、內容、系統、交互,而是要較量綜合娛樂體驗,從硬體到內容到系統等等都很重要。

智慧電視市場充滿變數

儘管今天新增的電視以智慧電視為主,但存量電視中智慧電視比例還很低。年中的相關資料顯示,在35城電視人口中,超過20%的觀眾擁有OTT/智慧電視終端。由此可以看到智慧電視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這個市場本身也還有許多變數。

第一、內容版權進入共用時代。

智慧電視內容永遠都是第一重要。不過,通過自製或採買版權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內容的貪婪——沒有一個視頻網站可以涵蓋所有重點內容,不同平臺有自己的特色內容,有的擅長體育,有的擅長娛樂,沒有一個智慧電視品牌有實力採買所有版權,未來的主流趨勢將是智慧電視版權的共用。就像QQ音樂的版權可以在騰訊、網易和阿裡之間共用一樣,版權在不同平臺之間通過一定規則的流轉將是主流趨勢。

電視版權內容比音樂更加昂貴,一個平臺很難實現自產自銷,一定要共用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智慧電視領域,視頻內容已在面向智慧電視開放,比如PPTV在今年6月就召開了發佈會宣佈百億內容戰略,將其耗資百億、包括歐洲五大聯賽等頂級賽事在內的覆蓋國內外90%賽事的體育內容開放共用,與傳統電視廠商甚至是互聯網電視平臺合作共贏。

如果樂視採取內容版權開放路線,恐怕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未來的趨勢是:智慧電視不只是接入版權平臺的內容,還要與版權平臺聯合運營使用者,比如作業系統定制、垂直頻道聯運、內容App預裝、視頻SDK合作、甚至變現層面的聯合運作。智慧電視公司專注於硬體、系統等;版權平臺專注於內容提供和內容變現,這種模式正在行業內受到歡迎,PPTV已經與小米、康佳、飛利浦、海信、長虹、創維、夏普等品牌電視達成多種合作,共用版權和使用者、最大化內容價值,取得了雙贏。

可以說,智慧電視內容的整合走過了不同階段,先後是不做內容的1.0階段、自製內容的2.0階段、接入協力廠商內容的3.0階段,今天則進入與版權平臺共用內容的4.0階段。而PPTV毫無疑問是這個階段的領軍品牌,無論是頂級內容的共用戰略,還是同樣在6月發佈會上上市的高端機型N55系列,都很好地體現了PPTV在“後樂視時代”引領行業風潮的能力和魄力。

第二,AI技術讓智慧電視真智慧。

這個事情在智慧手機行業也在發生——過去十年,智慧手機的“智慧”更多是指可以安裝五花八門的App進而讓手機具有豐富的功能,比如叫車、叫外賣、買單等等,變得“聰明”起來,SmartPhone更像是聰明手機。今天,智慧手機在AI技術的加持下變得真正智慧,比如iPhone X可以像僕人一樣通過樣子來識別主人(Face ID),再比如Siri的能力也日益精進。在智慧電視上,未來AI技術也會變得更加重要,比如類似於今日頭條應用的個性化推薦技術,未來將被更多應用于智慧電視版權運營(因為內容共用,所以每個智慧電視的內容數量將會爆發式增長),讓使用者可以在電視上獲得千人千面的內容推薦,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電視臺”;再比如通過AI技術來對智慧電視的使用者進行精准的變現,等等,總之AI技術將更多應用于智慧電視上。

第三,智慧電視成為客廳娛樂平臺。

很早之前,人們對於智慧電視都有很多想像,比如有的人說智慧電視會是客廳資訊化樞紐——客廳電腦,甚至要把家庭存儲、路由器、家庭閘道、智慧家居控制等等都集成進去。現在看來家庭智慧設備還是要各司其職,路由器做路由器的事,電視做電視的事情。不過,智慧電視在具備視聽能力後,未來一定會承載更多娛樂功能,比如K歌功能、遊戲、兒童娛樂功能,再比如智慧電視還可以集成攝像頭成為一個視頻通話設備,方便家庭成員的溝通。總而言之,智慧電視不會成為客廳唯一樞紐,但一定會成為重要的家庭娛樂平臺,不只是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