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思踐悟十九大·第一書記」一堂特殊的黨課

不怕險,不怕難,黨員沖在前;不怕髒,不怕累,黨員做模範。11月10日一大早,走進溪翁莊鎮東智北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全村黨員率先垂范,與村民一起剷除路邊雜草,

清掃路面衛生,清運垃圾……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勞作,而是村黨支部特別安排的一堂“特殊的黨課”。

“為民辦實事既體現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惠及全社會的‘大事’,也體現在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家門口的‘小事’上。”習總書記的這句話讓東智北村的黨員們印象深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樣的話不能只掛在嘴皮子上,關鍵還得看行動!要是連‘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辦不牢靠,群眾怎麼信你、服你?”村黨支部書記高賀民語重心長地說。為了讓廣大黨員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村支部決定組織一次“特殊的黨課”,不拿書本,不講理論,內容就是黨員帶頭,整治家門口的環境,通過實實在在的操練,在行動中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這麼重要的“課程”為什麼偏偏從整治村莊環境開始?說起來事出有因。近幾年,在村兩委的努力下,東智北村的整體環境雖然有所提升,但還是存在柴垛亂堆、私搭亂建等現象,影響了整個“村莊印象”。用高賀民的話說:“人還要天天洗臉呢,

這環境也跟人一樣,你不洗臉,人家會嫌你髒,環境亂七八糟的太難看,肯定沒人願意來。”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面子”問題,村裡於今年年初將村莊環境治理納入了年度工作重點。但在農村,堆柴禾、搭棚子、壘廁所、紮籬笆,這都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想讓村民犧牲自己的利益配合全村工作談何容易。怎麼辦?這時有人提出,不妨讓村裡的黨員來個率先垂范,帶頭清理好自家門口的頑疾,
說不定群眾也會跟著響應。很快,全村55名黨員紛紛行動起來,拆違建、整柴垛、清雜物,將自家院裡院外打造成了一個個“樣板”。從黨員們的行動中,村民們看到了誠意,看到了決心,更看到了環境治理的效果,慢慢地,也都回應起來。“有了上次的基礎,這次黨課也算是進一步趁熱打鐵、推波助瀾。讓黨員亮身份,讓他們對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認識得清一些,讓群眾與黨員的距離更近一些。
”高賀民說。

雖說是要出汗出力的“特殊黨課”,黨員們參與的熱情高漲,在活動現場,隨處可見他們認真勞作的身影。64歲的老黨員高賀旭將自家的叉車開了出來,義務幫助村民把堆放在街邊的柴禾運上房頂;80歲的老黨員李政來也像幾位中年黨員一樣,拿著鐵鍁上街清理垃圾、鏟野草;幾位在市區和密雲城區工作的年輕黨員專門向單位請了假回村參加義務勞動;有些黨員因為工作關係不能離崗,便讓自己的家人代自己參加黨日活動……“黨員身份不能只是花架子,光擺著,不幹事兒。作為一名黨員,今天能在家門口為群眾、為村裡做一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兒,心裡特別高興。”活動結束後,高賀旭道出了每一名黨員的心聲。

黨員們為村裡所做的一切,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贊許,紛紛為他們點贊,黨員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拿著鐵鍁上街清理垃圾、鏟野草;幾位在市區和密雲城區工作的年輕黨員專門向單位請了假回村參加義務勞動;有些黨員因為工作關係不能離崗,便讓自己的家人代自己參加黨日活動……“黨員身份不能只是花架子,光擺著,不幹事兒。作為一名黨員,今天能在家門口為群眾、為村裡做一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兒,心裡特別高興。”活動結束後,高賀旭道出了每一名黨員的心聲。

黨員們為村裡所做的一切,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贊許,紛紛為他們點贊,黨員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