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醫治療痛經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與多發病,指女性在經期限或行經前後出現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痛甚引發嘔吐、昏厥的病證。

中醫診治痛經應根據症狀與體征論治,首先分清虛實。虛者腹痛喜暖、喜按,

冷痛,絞痛屬寒。實者腹痛拒按,灼痛屬熱;脹痛為氣滯。痛經的治療,虛者補之,補益氣血,或滋養肝腎;實者攻之,理氣活血止痛,或清熱利濕止痛。

養生指導

痛經的養生指導原則: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經期以調經止痛治其標。應迅速緩解、消除疼痛,

平時應辨證求因治其本,或行氣,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熱,或補虛,或瀉實,依據不同的證候與體征,辨證治之。

①預防指導

a.防寒保暖

中醫認為寒主收引、血瘀寒凝。平時應注意季節氣候的變化,如果經期感受寒邪,或冒雨淋水,或經期游泳,或過食寒涼生冷之物,寒邪客于沖任,與血搏結,致瘀阻沖任胞宮,血行不暢,胞脈胞宮失榮致痛經。故應注意生活調攝,重視衣食住行,防寒保暖。

b.調暢情志

精神過度緊張、情志抑鬱或憤怒傷肝,青春期應給予精神安慰,消除顧慮、恐懼、緊張情緒。有的經行心煩易怒,如果此時吵架則肝鬱氣滯、氣滯血瘀,出現痛經。故經前應情緒放鬆,勿緊張,勿心煩,不吵架,保持樂觀心情。

c.食療預防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30克,生薑20克,羊肉500克,蔥、黃酒、花椒、鹽等適量,煮湯,最後撒上胡椒粉,喝湯吃肉。有補虛溫經止痛的功效。

d.足浴泡腳

艾葉30克,

紅花6克,煎水,待水溫45℃時足浴泡腳。能溫經活血止痛。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趙紅教授

本平臺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聲的官方頭條號,想要瞭解更多中醫藥科普知識,歡迎訂閱本頭條號或關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聲官方微信(cacmzy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