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絲路“鋼鐵駝隊”從這裡駛往歐亞 串起互聯互通貿易紐帶

歷史上,橫跨亞歐大陸的古商道,因為中國盛產的絲綢在絲路上長期佔有主要位置而稱為“絲綢之路”,駝隊則是活躍在絲路上的主要運輸工具。如今,列車飛馳的轟鳴聲,替代了響徹千年的聲聲駝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改革辦常務副主任劉建新說,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倡議使得長期以來偏居一隅的新疆,轉而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最前沿,賓士在西出鐵軌上的多個中歐班列,都選擇途經新疆經由阿拉山口口岸前往歐洲市場,這也為中歐班列中國境內“最後一站”新疆帶來發展機遇。中歐班列的開行,被視為鐵軌上的“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實施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背景下,

這些絲路上的鋼鐵駝隊,開始跨越上萬公里的征程。

年出境班列超1200列

新疆是國家“一帶一路”願景與規劃中重要的節點地區,阿拉山口便是新亞歐大陸橋上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阿拉”在突厥語中是“花色”的意思,如今,昔日茫茫戈壁已經多點開花,成為以進出口貿易、加工業、中轉貨物為主的口岸新城,有35種中歐班列都會途經此處進行編組。

阿拉山口口岸也因此成為一個集鐵路、公路、航空、輸油管道四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的一類口岸,也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和我國向西開放的第一門戶。

阿拉山口火車站貨場

班列的開行為我國內地與歐洲的貿易往來打開了便捷通道。

來自新疆經信委的資訊顯示,自2011年國際貨運班列開行至今,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助力國際貨運班列突破千列大關,由此帶來的物流、商品流等流通資訊是其他省份所不具備的。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中歐、中亞班列開行範圍及密度迅速增加,僅去年一年,途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就超過1200列,實現了中歐、中亞國際貨運班列的常態化運作。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其主要特點是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具有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綜合優勢,已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之一。

記者從阿拉山口市口岸管理辦公室獲悉,出境班列的增加,

還帶動了口岸集裝箱出口量的穩定增長。去年阿拉山口鐵路口岸出口集裝箱138萬噸,同比增長25.8%。其中,12月鐵路口岸出口集裝箱13.7萬噸,同比增長七成多。

躋身國際物流運輸體系

去年7月,在盛夏的炎陽中,滿載著1750噸貨物的“絲綢之路號”貨運專列平穩地駛出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向目的地開去。由30節車皮組成的這趟貨運列車,是綜保區內新疆中泰進出口公司的專列,7天后到達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市。

這是由阿拉山口綜保區開往中亞地區的第一趟貨運專列,標誌著阿拉山口市不滿足于僅僅成為中歐班列運行的西出大通道,積極躋身國際物流運輸體系,由通道型經濟向綜合型、區域型經濟的轉型。

新疆中泰進出口公司地邊貿總經理張齊海告訴記者,中泰公司以前都是從烏魯木齊裝鐵路車皮發往中亞,運輸時間大致是15-22天。現在用專列從阿拉山口綜保區內發貨到塔什干只用7天時間,每噸節約成本近百元。

與此同時,記者從阿拉山口市獲悉,新疆首個綜保區——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還與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聯手共同發展國際物流運輸。

阿拉山口市委書記狄永江透露說,雙方將充分利用阿拉山口綜保區資源優勢和漢歐物流運輸特點,結合武漢市和阿拉山口市貿易、物流等相關情況,推進開通武漢-阿拉山口鐵路貨運班列和漢歐-中亞五國班列,共同發展“漢新歐”國際物流運輸。雙方還將積極拓展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貨物搭乘漢歐西行、東歸班列合作內容。

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武漢至歐洲國際貨運班列的運營商。阿拉山口綜保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勇說,在加強雙方貿易合作上,“漢新歐”國際貨運班列將充分利用阿拉山口口岸地緣優勢和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功能優勢,提升“漢新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的運行品質和效率,促進“漢新歐”沿線現代商貿物流業和開放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將積極推薦、引導、協助“漢新歐”與區內企業在貿易、代理、物流等方面的合作。

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

今年1月29日,正值新春佳節,一趟由“渝新歐”班列搭載的國際郵包駛入阿拉山口口岸,這是“渝新歐”班列自去年10月順利搭載測試郵包後,首次搭載國際郵包出境。這批郵包由集裝箱裝載,共計400件3900公斤,目的地為德國。

阿拉山口海關為這趟國際郵包開闢了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其審核及放行手續,不到半小時所有手續就全部辦理完成,國際郵包當日就順利出境。據瞭解,這趟“渝新歐”國際郵包班列的順利出境,不僅使得中國郵政國際網路更廣更富有競爭力,也促使中歐班列發展更為多樣化。

為了助力“渝新歐”鐵路運郵業務常態化發展,擴大中歐班列輻射效應,阿拉山口海關設立了綠色通道,實現“預約通關”和“隨到隨放”機制結合,確保搭載國際郵包的中歐班列通關24小時不斷檔、365天不停歇。與此同時,烏魯木齊海關還與重慶海關簽訂了《重慶海關與烏魯木齊海關關於渝新歐鐵路運郵測試工作監管聯繫配合辦法》《區域通關協定》和《轉關業務合作備忘錄》,建立了與重慶等內地海關長效聯絡配合機制,實現鐵路運郵業務無障礙通關。阿拉山口海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歐班列的迅猛發展,使得一些新興業務也選擇搭載班列,海關將為鐵路運郵業務常態化發展提供更多的通關便利。

近年來,阿拉山口市不斷加強口岸跨區域合作,積極做好中歐、中亞班列的服務保障工作,各聯檢單位、鐵路車站有效加強合作,開闢綠色通道,助推中歐、中亞國際班列在阿拉山口口岸快速通關。今年以來,阿拉山口口岸更是不斷創新業務,實現鐵路國際郵包運郵業務常態化,打通中哈糧食過境大通道,致力於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第一門戶和“一帶一路”的支點。

此前,中國首批統一品牌標識的“中歐班列”就率先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一路向西開往歐洲國家。為了讓“中歐班列”快速出境,駐守在“亞歐大陸橋”橋頭堡阿拉山口口岸的新疆公安邊防總隊阿拉山口邊檢站傾力為“中歐班列”護航。阿拉山口邊檢站政委範文華告訴記者,邊檢站啟動了應急預案,開通了綠色通道,連續不間斷地對貨物進行查驗,最大限度地縮短了班列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確保了班列高效、順暢通關。

阿拉山口市市長阿力木·肉孜告訴記者,近年來,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通關效率不斷提高,“大通關”協調機制、關檢合作“三個一”、24小時預約通關等便利化措施,使得阿拉山口口岸在功能不斷豐富拓展的基礎上,通關環境不斷優化,受到各國客商和班列公司的讚譽,展示了“一帶一路”最前沿中國口岸的形象。

【編輯:巴·金夢】

這是由阿拉山口綜保區開往中亞地區的第一趟貨運專列,標誌著阿拉山口市不滿足于僅僅成為中歐班列運行的西出大通道,積極躋身國際物流運輸體系,由通道型經濟向綜合型、區域型經濟的轉型。

新疆中泰進出口公司地邊貿總經理張齊海告訴記者,中泰公司以前都是從烏魯木齊裝鐵路車皮發往中亞,運輸時間大致是15-22天。現在用專列從阿拉山口綜保區內發貨到塔什干只用7天時間,每噸節約成本近百元。

與此同時,記者從阿拉山口市獲悉,新疆首個綜保區——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還與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聯手共同發展國際物流運輸。

阿拉山口市委書記狄永江透露說,雙方將充分利用阿拉山口綜保區資源優勢和漢歐物流運輸特點,結合武漢市和阿拉山口市貿易、物流等相關情況,推進開通武漢-阿拉山口鐵路貨運班列和漢歐-中亞五國班列,共同發展“漢新歐”國際物流運輸。雙方還將積極拓展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貨物搭乘漢歐西行、東歸班列合作內容。

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武漢至歐洲國際貨運班列的運營商。阿拉山口綜保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勇說,在加強雙方貿易合作上,“漢新歐”國際貨運班列將充分利用阿拉山口口岸地緣優勢和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功能優勢,提升“漢新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的運行品質和效率,促進“漢新歐”沿線現代商貿物流業和開放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將積極推薦、引導、協助“漢新歐”與區內企業在貿易、代理、物流等方面的合作。

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

今年1月29日,正值新春佳節,一趟由“渝新歐”班列搭載的國際郵包駛入阿拉山口口岸,這是“渝新歐”班列自去年10月順利搭載測試郵包後,首次搭載國際郵包出境。這批郵包由集裝箱裝載,共計400件3900公斤,目的地為德國。

阿拉山口海關為這趟國際郵包開闢了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其審核及放行手續,不到半小時所有手續就全部辦理完成,國際郵包當日就順利出境。據瞭解,這趟“渝新歐”國際郵包班列的順利出境,不僅使得中國郵政國際網路更廣更富有競爭力,也促使中歐班列發展更為多樣化。

為了助力“渝新歐”鐵路運郵業務常態化發展,擴大中歐班列輻射效應,阿拉山口海關設立了綠色通道,實現“預約通關”和“隨到隨放”機制結合,確保搭載國際郵包的中歐班列通關24小時不斷檔、365天不停歇。與此同時,烏魯木齊海關還與重慶海關簽訂了《重慶海關與烏魯木齊海關關於渝新歐鐵路運郵測試工作監管聯繫配合辦法》《區域通關協定》和《轉關業務合作備忘錄》,建立了與重慶等內地海關長效聯絡配合機制,實現鐵路運郵業務無障礙通關。阿拉山口海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歐班列的迅猛發展,使得一些新興業務也選擇搭載班列,海關將為鐵路運郵業務常態化發展提供更多的通關便利。

近年來,阿拉山口市不斷加強口岸跨區域合作,積極做好中歐、中亞班列的服務保障工作,各聯檢單位、鐵路車站有效加強合作,開闢綠色通道,助推中歐、中亞國際班列在阿拉山口口岸快速通關。今年以來,阿拉山口口岸更是不斷創新業務,實現鐵路國際郵包運郵業務常態化,打通中哈糧食過境大通道,致力於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第一門戶和“一帶一路”的支點。

此前,中國首批統一品牌標識的“中歐班列”就率先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一路向西開往歐洲國家。為了讓“中歐班列”快速出境,駐守在“亞歐大陸橋”橋頭堡阿拉山口口岸的新疆公安邊防總隊阿拉山口邊檢站傾力為“中歐班列”護航。阿拉山口邊檢站政委範文華告訴記者,邊檢站啟動了應急預案,開通了綠色通道,連續不間斷地對貨物進行查驗,最大限度地縮短了班列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確保了班列高效、順暢通關。

阿拉山口市市長阿力木·肉孜告訴記者,近年來,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通關效率不斷提高,“大通關”協調機制、關檢合作“三個一”、24小時預約通關等便利化措施,使得阿拉山口口岸在功能不斷豐富拓展的基礎上,通關環境不斷優化,受到各國客商和班列公司的讚譽,展示了“一帶一路”最前沿中國口岸的形象。

【編輯:巴·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