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南的這些美味藥膳 不吃會後悔

中國自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古時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

小黑藥燉雞

中國自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古時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而雲南自古就有吃藥膳的食俗,藏族的糖醋喀比、景頗族的竹筒煮鱔魚、哈尼族的苤菜根燉排骨、傣族的帕哈煮螺螄、怒族的斜拉,白族的冰糖螺豆腐……琳琅滿目,聞所未聞。

小黑藥燉雞

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居住在高海拔山區的少數民族有一道傳統佳餚—小黑藥燉雞。

小黑藥別名草三角楓,一般生長於陰冷潮濕地區,其根、莖、葉皆可入藥。苗族習慣用小黑藥治療腎虛、腰痛、哮喘等病症。用小黑藥燉雞已在民間沿襲多年,燉制出的雞肉不僅香味獨特,湯鮮肉嫩,還具有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陰補腎等功效,是民間款待貴賓的鄉土美食和大病體虛的滋補良藥。

帕哈煮螺螄

帕哈煮螺螄是德宏自治州梁河縣傣族的美味佳餚,素以做法講究、佐料齊全、湯白、味香、麻辣著稱,並有消炎解毒的食療作用。帕哈生長于亞熱帶陰濕處,擇尖部而食,香味濃郁,是香料中含葉綠素最多的一種。田螺味甘、性寒、祛濕、清熱解毒,並有助於合成眼睛中的視色素,起到明目及防治夜盲症的作用。

煮鵪鶉肉湯

煮鵪鶉肉湯

鵪鶉素有“動物人參”之美稱,在雲南雙江、孟連、永德等民族自治縣的佤族最喜歡捕捉鵪鶉煮湯喝,且佤族古老民歌中唱到:“水芹菜湯淡如水,鵪鶉肉湯美無限”。

加工手法也很獨特:將鵪鶉摔死後放在明火上燒去毛,

待其肉烤黃,開膛去內臟且不用水洗。將檳榔鮮葉在手心裡揉幾下,放進鍋裡和鵪鶉同煮,最後加入適量的酸筍、鹽、辣子和花椒面。這樣煮出來的鵪鶉肉湯,原汁原味,酸辣鮮醇,香氣宜人,聞之口角流涎。

鵪鶉的肉蛋對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氣管炎、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小兒疳積、月經不調病症都有理想的療效。

斜拉

斜拉是三江並流區域怒族的名菜,在怒族語中“斜”即肉,“拉”為酒,漢意砂罐醉雞。它是怒族男女老少喜愛的一種食物。

做法是將雞宰殺,清洗乾淨,切塊備用。炒鍋上火,注入漆油,燒至六成熱,下雞塊爆炸,至雞塊呈金黃色時,把雞肉和漆油倒入砂罐內,加鹽、蔥段、薑片、白酒,蓋上碗,碗內注入冷水,用麵糊封嚴罐口,置於小火上燜 2小時即熟。

“斜拉”富含營養,它是生活在大山裡怒族人民滋補身體、恢復體力的傳統佳餚。它兼有治療風濕、婦科病等疾病的療效。

怒族民間有“漆油燜雞下粑粑,天熱不怕,地熱不怕,遇上瘴氣也不怕”的民諺。

杜鵑花炒肉片

杜鵑花炒肉片

在雲南生活的白族、彝族、傣族、納西族等名族都有採摘菊花、杜鵑花、苦刺花、芭蕉花等花卉做菜的食俗。

白族視杜鵑花為待客的佳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的山林原野中,分佈著種類繁多,花色各異的杜鵑花,一般來說,當地人只採食白杜鵑花,他們認為顏色深的杜鵑有毒性,通常將摘好的杜鵑花采投入沸水中氽幾分鐘,取出泡在冷水中漂洗,漂去苦味和毒素後用來煮湯或與蠶豆、火腿等煮食或用酸醃菜炒食。成菜花色素雅,味道香醇,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有潤肺清喉、益氣寧神、調和經血,強健大腦神經、增強體質的功效。

炸地參

炸地參

地參,又名地藕、銀條菜。外形有點像去掉草的蟲草。它含有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食用後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功效。地參的吃法比較特別,要用油炸至金黃,然後在表面撒上糖霜,吃起來格外香脆。

香椿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

香椿被稱為“長在樹上的菜”,曾在明清時期列為貢品。雲南野生椿樹一般為紫香椿,每年開春,一場春雨過後,椿樹就發芽抽枝了。人們采下香椿芽,放在開水鍋裡一燙,浸泡在汆香椿的原汁中,再將當地製作的板豆腐燙後晾涼,用手捏碎,加入作料同香椿拌在一起,就做成了“香椿拌豆腐”這一時令美食。此菜做法看似家常,風味卻別具一格,芳香四溢、清嫩爽口,食後讓你通體舒展,頭輕身爽。

苤菜根

苤菜根燉排骨

雲南紅河州蒙自、元陽等地多出野生韭菜,當地人民稱野韭菜為苤菜,苤菜形式蒜苗,其葉、莖、花、根均可食。“苤菜根燉排骨”是當地一道時令美食,取新鮮的苤菜根與排骨燉湯食用,催乳最為有效,而且寶寶吃了母乳後睡覺香。

酸木瓜炒肉絲

酸木瓜炒肉絲

木瓜對於雲南人來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東西,它含有糖、有機酸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木瓜入藥有舒經活絡、和胃化濕、樹幹之痛等功效。而大理白族經常用當地特產酸木瓜與雞、魚、豬腳烹飪。其味道鮮美,是具美味、藥用價值為一身的綠色水果。

苦筍炒豆豉

苦筍炒豆豉

苦筍炒豆豉是元陽哈尼族的一道家常菜。竹筍每年農曆冬臘月從土中萌發筍芽,長到來年二三月間,高約20cm時味苦濃郁,故叫“苦筍”。將苦筍外殼撕去,切成小坨,放入開水鍋中煮後再倒入清水中浸泡,兩三天就可除去大部分苦味。用哈尼族自製豆豉配鮮辣椒炒苦筍,口感鹹鮮香辣回苦,食後有下火解涼,解暑開胃,保健身體之功效。苦味在烹飪調味中不常見,此菜特色在於苦而適口,妙不可言,地處炎熱地區的元陽哈尼族同胞人人愛吃。

置於小火上燜 2小時即熟。

“斜拉”富含營養,它是生活在大山裡怒族人民滋補身體、恢復體力的傳統佳餚。它兼有治療風濕、婦科病等疾病的療效。

怒族民間有“漆油燜雞下粑粑,天熱不怕,地熱不怕,遇上瘴氣也不怕”的民諺。

杜鵑花炒肉片

杜鵑花炒肉片

在雲南生活的白族、彝族、傣族、納西族等名族都有採摘菊花、杜鵑花、苦刺花、芭蕉花等花卉做菜的食俗。

白族視杜鵑花為待客的佳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的山林原野中,分佈著種類繁多,花色各異的杜鵑花,一般來說,當地人只採食白杜鵑花,他們認為顏色深的杜鵑有毒性,通常將摘好的杜鵑花采投入沸水中氽幾分鐘,取出泡在冷水中漂洗,漂去苦味和毒素後用來煮湯或與蠶豆、火腿等煮食或用酸醃菜炒食。成菜花色素雅,味道香醇,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有潤肺清喉、益氣寧神、調和經血,強健大腦神經、增強體質的功效。

炸地參

炸地參

地參,又名地藕、銀條菜。外形有點像去掉草的蟲草。它含有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食用後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功效。地參的吃法比較特別,要用油炸至金黃,然後在表面撒上糖霜,吃起來格外香脆。

香椿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

香椿被稱為“長在樹上的菜”,曾在明清時期列為貢品。雲南野生椿樹一般為紫香椿,每年開春,一場春雨過後,椿樹就發芽抽枝了。人們采下香椿芽,放在開水鍋裡一燙,浸泡在汆香椿的原汁中,再將當地製作的板豆腐燙後晾涼,用手捏碎,加入作料同香椿拌在一起,就做成了“香椿拌豆腐”這一時令美食。此菜做法看似家常,風味卻別具一格,芳香四溢、清嫩爽口,食後讓你通體舒展,頭輕身爽。

苤菜根

苤菜根燉排骨

雲南紅河州蒙自、元陽等地多出野生韭菜,當地人民稱野韭菜為苤菜,苤菜形式蒜苗,其葉、莖、花、根均可食。“苤菜根燉排骨”是當地一道時令美食,取新鮮的苤菜根與排骨燉湯食用,催乳最為有效,而且寶寶吃了母乳後睡覺香。

酸木瓜炒肉絲

酸木瓜炒肉絲

木瓜對於雲南人來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東西,它含有糖、有機酸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木瓜入藥有舒經活絡、和胃化濕、樹幹之痛等功效。而大理白族經常用當地特產酸木瓜與雞、魚、豬腳烹飪。其味道鮮美,是具美味、藥用價值為一身的綠色水果。

苦筍炒豆豉

苦筍炒豆豉

苦筍炒豆豉是元陽哈尼族的一道家常菜。竹筍每年農曆冬臘月從土中萌發筍芽,長到來年二三月間,高約20cm時味苦濃郁,故叫“苦筍”。將苦筍外殼撕去,切成小坨,放入開水鍋中煮後再倒入清水中浸泡,兩三天就可除去大部分苦味。用哈尼族自製豆豉配鮮辣椒炒苦筍,口感鹹鮮香辣回苦,食後有下火解涼,解暑開胃,保健身體之功效。苦味在烹飪調味中不常見,此菜特色在於苦而適口,妙不可言,地處炎熱地區的元陽哈尼族同胞人人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