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各種口服降糖藥的作用都在這,沒時間問醫生也能自己學

用藥對於大多數糖人們來說都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很多糖友通過飲食和運動還無法將血糖控制穩定,都需要服用一些口服降糖藥來輔助降血糖,少數人需要胰島素。

現在市面上的口服降糖藥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很多的糖人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選擇。其實,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糖人,口服降糖藥的選擇是不盡相同的。口服降糖藥的分類其實比較明朗,一般來說主要分為以下6大類。

一、降糖類

1、磺脲類促泌劑

磺脲類藥物主要是促進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這類藥物主要適用於胰島細胞還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友,

對於胰島素分泌功能喪失的糖人來說,這類藥物是不起作用的。磺脲類降糖藥的主要不良反應就是低血糖,這一點糖人也要注意預防。

一般來說,大多數磺脲類藥物起到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都要經過一個半小時才能達到高峰,所以,要想使胰島素分泌的高峰時間與餐後血糖的高峰時間同步,二代磺脲類藥物應當在餐前30分鐘左右服用(三代藥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磺脲類降糖藥代表藥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2、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

這類降糖藥主要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4,減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降解,從而使GLP-1能有效發揮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還可以抑制食欲、減輕體重。

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代表藥物有:西格列汀、維格列汀、沙格列汀。

3、格列奈類促泌劑

格列奈促泌劑的作用點和構造跟磺脲類降糖藥有著很大的區別,這種藥物起效更快、達峰速度更快、作用維持時間比較短,能夠有效控制住餐後血糖,也基本不會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這類藥物一般是餐前即刻服用,不進餐的話就不服藥。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奈促泌劑非常適合老年人、輕度糖尿病腎病患者以及飲食不規律的糖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格列奈類藥是餐時胰島素分泌調節劑,

它一般是對控制餐後血糖有效,所以不能有效控制基礎血糖即空腹血糖。

格列奈類代表藥物主要有:瑞格列奈、米格列奈、那格列奈。

二、抗糖類

1、雙胍類

雙胍類降糖藥不是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而起作用的,它主要是通過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異生、抑制或延緩葡萄糖在胃腸道的吸收、減少食欲等途徑來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而且還有一定的降脂、減肥及心血管保護作用,非常適合肥胖的2型糖友,可以說是2型糖友的基礎用藥。

雙胍類藥物雖然不能直接單獨幫助1型糖友控制血糖,但1型糖友在使用胰島素基礎上,如果血糖還是波動很大,這時候可以加用雙胍類藥物,非常有助於平穩控糖。

雙胍類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多,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反應,如口幹、口苦、食欲減退、金屬味、噁心、嘔吐、腹瀉等。而且這類藥物主要是從腎臟排泄,因此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這類藥物,心衰、缺氧患者也慎用。

雙胍類降糖藥的代表藥物就是二甲雙胍。二甲雙胍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降餐後血糖的效果則沒那麼好。該藥對血糖比較穩定的人沒有降糖作用,單獨使用也不會引起低血糖,與磺脲類合用可增強降糖效果。

2、噻唑烷二酮類

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也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它可以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適用於伴有明顯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友。這種藥物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聯用。單獨服用該藥不會引起低血糖,而且這類藥物不受飲食影響,所以在餐前、餐後服用均可。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為水鈉瀦留所致的體重增加及水腫,所以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異常的糖友禁用這類藥物。這類藥物起效較慢,需要2~3周才明顯見效,但作用非常持久。

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的代表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大分子多糖和雙糖,只有在消化酶(主要指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小分子的單糖,才能被腸道吸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以抑制腸道α-葡萄糖苷酶,延緩大分子多糖、雙糖的分解和吸收,能夠有效降低餐後血糖,非常適合絕大多數餐後血糖較高的1型和2型糖友。

這類藥物的降糖效果緩和,單用時不會引起低血糖,但與磺脲類或胰島素合用時則會發生低血糖,因此要注意預防。由於這類藥物的作用底物是食物中的多糖和雙糖,所以,這類藥物在服用時應與第一口飯一起服用,否則不能發揮明顯的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如腹脹、排氣過多、腹瀉等,因此有消化道疾病以及疝氣的患者忌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個別糖友在服用阿卡波糖後,會引起嚴重的肝損害,所以有嚴重肝損害的2型糖友也最好不用阿卡波糖。

代表藥物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多知識關注公號【貝塔系】

這時候可以加用雙胍類藥物,非常有助於平穩控糖。

雙胍類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多,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反應,如口幹、口苦、食欲減退、金屬味、噁心、嘔吐、腹瀉等。而且這類藥物主要是從腎臟排泄,因此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這類藥物,心衰、缺氧患者也慎用。

雙胍類降糖藥的代表藥物就是二甲雙胍。二甲雙胍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降餐後血糖的效果則沒那麼好。該藥對血糖比較穩定的人沒有降糖作用,單獨使用也不會引起低血糖,與磺脲類合用可增強降糖效果。

2、噻唑烷二酮類

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也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它可以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適用於伴有明顯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友。這種藥物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聯用。單獨服用該藥不會引起低血糖,而且這類藥物不受飲食影響,所以在餐前、餐後服用均可。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為水鈉瀦留所致的體重增加及水腫,所以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異常的糖友禁用這類藥物。這類藥物起效較慢,需要2~3周才明顯見效,但作用非常持久。

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的代表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大分子多糖和雙糖,只有在消化酶(主要指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小分子的單糖,才能被腸道吸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以抑制腸道α-葡萄糖苷酶,延緩大分子多糖、雙糖的分解和吸收,能夠有效降低餐後血糖,非常適合絕大多數餐後血糖較高的1型和2型糖友。

這類藥物的降糖效果緩和,單用時不會引起低血糖,但與磺脲類或胰島素合用時則會發生低血糖,因此要注意預防。由於這類藥物的作用底物是食物中的多糖和雙糖,所以,這類藥物在服用時應與第一口飯一起服用,否則不能發揮明顯的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如腹脹、排氣過多、腹瀉等,因此有消化道疾病以及疝氣的患者忌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個別糖友在服用阿卡波糖後,會引起嚴重的肝損害,所以有嚴重肝損害的2型糖友也最好不用阿卡波糖。

代表藥物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多知識關注公號【貝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