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口服降糖藥的作用特點及注意事項!

在患糖尿病之前,胰腺分泌的胰島素量是合適的,比如餐後血糖升高,β細胞察覺之後會在2-3小時內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而胰島素也會發出信號控制肝臟葡萄糖的輸出,這樣人體內的血糖就能被控制在正常範圍。

然而當出現糖尿病出現時,β細胞功能已經開始喪失,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開始對胰島素不敏感,出現胰島素抵抗,相對於需求來講“胰島素不夠用了”,這時肝臟的葡萄糖輸出不能被抑制,進餐後升高的血糖也不能被控制,使得血糖升高。如果僅僅通過飲食和運動控制也仍然很難使血糖水準達標時,就需要去醫院進行藥物治療了。

糖天使APP專家提醒:很多糖尿病患者對於口服降糖藥的作用特點都不太清楚,也有許多患者常常忽略藥物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項,以為血糖高了什麼降糖藥都可以服用,這樣非常不利於長期有效的血糖控制和整體健康的把握。因此,瞭解常用口服降糖藥的作用特點和注意事項,

有助於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及綜合健康狀況正確選藥。

一、磺脲類:適用於2型糖尿病及消瘦患者,不適合1型患者

磺脲類藥物屬於促胰島素分泌劑,主要藥理作用是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水準。在幾類口服降糖藥中,磺脲類藥物的降糖作用最強,而且服用磺脲類藥物的病友達成率高,目前被很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推薦為控制2型糖尿病病友高血糖的主要用藥,

常常和二甲雙胍等降糖藥聯合使用。臨床研究顯示,使用磺尿素類藥物可以將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2%,隨著療程的延長,效果逐漸變差。5年後約半數的患者還能保持滿意的血糖控制效果。

注意事項:

由於磺脲類藥物降糖作用快,能降低正常的血糖,因此有發生低血糖的副作用,嚴重的低血糖可致命或導致大腦永久性損傷。

此類藥物還可導致體重增加。因此必須嚴格在餐前服用,劑量合適,使用這種藥的患者外出時需要隨身攜帶糖果。本品不適合1型糖尿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急性代謝紊亂的患者。

二、雙胍類:適用於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

雙胍類藥物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產生而降低血糖,即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目前主要使用的雙胍類藥物是鹽酸二甲雙胍,

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好,降餐後血糖效果稍微弱些。臨床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可以使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2%。二甲雙胍不但能防止或延緩糖尿病的進展,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病和死亡發生的危險。如果單獨使用二甲雙胍不會讓你發生低血糖和增重,同時還有一定的減肥作用。因此它也是肥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物。

注意事項:

二甲雙胍的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刺激,如噁心、異味感覺、腹瀉等。該藥對肝臟、腎臟和全身器官均無傷害作用,但若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或缺氧者,請慎用或禁用雙胍類藥物。

三、格列奈類藥物(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適用于基礎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後血糖高者,不適於1型患者

與磺脲類藥物作用機制類似,格列奈類藥物也是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來發揮降糖作用。但不同的是,此類藥物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更快,並且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1.0%-1.5%,控制餐後血糖的作用強於降低空腹血糖。服藥後立即可以進餐,在餐後1小時血糖高峰時,刺激分泌的胰島素也同時達到高峰,當餐後2小時血糖下降後,該藥的作用基本消失,因為它不會刺激基礎胰島素的分泌。

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適用于基礎血糖正常者,而不適用於1型糖尿病及嚴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若患者基礎血糖高,餐後血糖也不會降到正常水準。但由於此類藥物代謝快,合併輕度肝腎損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格列奈類藥物易耐受,不良反應較少。需要注意的是,您應該在餐前服藥,且進食則服用,不進食就不服用,以防止一些短時間內不打算進食的患者服用後發生低血糖,不過發生低血糖的頻率較磺尿素類藥物少,低血糖程度往往也較輕。

四、α-糖苷酶抑制劑:適用于餐後血糖高的2型、1型及糖耐量受損患者

α-糖苷酶抑制劑的作用方式是抑制澱粉類食物所產生的糖類在小腸前部分的吸收,這樣就可以降低因進餐而導致的餐後血糖的升高,並通過對餐後血糖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適用于以穀類食物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後血糖高的病友。這類藥物控制血糖的能力居中偏弱,可使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5%-0.8%。α-糖苷酶抑制劑的優勢在於降低餐後血糖和不增加體重,常推藥物為拜糖平。因其無低血糖危險,無全身副作用,適合輕型、肥胖、年紀大、腎功不好、餐後高血糖的2型患者、1型患者及糖耐量異常者使用。

注意事項:

此類藥的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脹氣,偶爾可能出現腹瀉。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加量,並和第一口飯一同嚼碎後服用。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有肝腎功能損害者禁服,18歲以下患者慎服。

五、噻唑烷二酮類 (格列酮類):適用於2型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適合1型患者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主要通過增強人體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不刺激胰島素分泌,可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臨床研究顯示,這類藥可以使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1.5%。與其他口服藥物相比,此藥作用緩慢,但維持血糖控制的時間持久,不受飲食影響,因此餐前餐後服用均可。

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最適於伴有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不適於1型糖尿病。伴有嚴重肝臟病變、心衰、水腫、酮症酸中毒及孕期和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禁用。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此藥單用不引起低血糖;若與胰島素聯合使用,可改善血糖控制,使胰島素用量減少10%-20%。由於胰島素增敏劑和胰島素都可使體重增加,故兩藥合用時一定要注意監測體重,嚴格控制飲食。

來自於:公眾號-糖天使家園。

注意事項:

二甲雙胍的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刺激,如噁心、異味感覺、腹瀉等。該藥對肝臟、腎臟和全身器官均無傷害作用,但若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或缺氧者,請慎用或禁用雙胍類藥物。

三、格列奈類藥物(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適用于基礎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後血糖高者,不適於1型患者

與磺脲類藥物作用機制類似,格列奈類藥物也是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來發揮降糖作用。但不同的是,此類藥物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更快,並且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1.0%-1.5%,控制餐後血糖的作用強於降低空腹血糖。服藥後立即可以進餐,在餐後1小時血糖高峰時,刺激分泌的胰島素也同時達到高峰,當餐後2小時血糖下降後,該藥的作用基本消失,因為它不會刺激基礎胰島素的分泌。

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適用于基礎血糖正常者,而不適用於1型糖尿病及嚴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若患者基礎血糖高,餐後血糖也不會降到正常水準。但由於此類藥物代謝快,合併輕度肝腎損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格列奈類藥物易耐受,不良反應較少。需要注意的是,您應該在餐前服藥,且進食則服用,不進食就不服用,以防止一些短時間內不打算進食的患者服用後發生低血糖,不過發生低血糖的頻率較磺尿素類藥物少,低血糖程度往往也較輕。

四、α-糖苷酶抑制劑:適用于餐後血糖高的2型、1型及糖耐量受損患者

α-糖苷酶抑制劑的作用方式是抑制澱粉類食物所產生的糖類在小腸前部分的吸收,這樣就可以降低因進餐而導致的餐後血糖的升高,並通過對餐後血糖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適用于以穀類食物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後血糖高的病友。這類藥物控制血糖的能力居中偏弱,可使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5%-0.8%。α-糖苷酶抑制劑的優勢在於降低餐後血糖和不增加體重,常推藥物為拜糖平。因其無低血糖危險,無全身副作用,適合輕型、肥胖、年紀大、腎功不好、餐後高血糖的2型患者、1型患者及糖耐量異常者使用。

注意事項:

此類藥的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脹氣,偶爾可能出現腹瀉。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加量,並和第一口飯一同嚼碎後服用。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有肝腎功能損害者禁服,18歲以下患者慎服。

五、噻唑烷二酮類 (格列酮類):適用於2型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適合1型患者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主要通過增強人體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不刺激胰島素分泌,可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臨床研究顯示,這類藥可以使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1.5%。與其他口服藥物相比,此藥作用緩慢,但維持血糖控制的時間持久,不受飲食影響,因此餐前餐後服用均可。

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最適於伴有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不適於1型糖尿病。伴有嚴重肝臟病變、心衰、水腫、酮症酸中毒及孕期和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禁用。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此藥單用不引起低血糖;若與胰島素聯合使用,可改善血糖控制,使胰島素用量減少10%-20%。由於胰島素增敏劑和胰島素都可使體重增加,故兩藥合用時一定要注意監測體重,嚴格控制飲食。

來自於:公眾號-糖天使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