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德文:企業生死關頭是對企業家精神最好的檢驗

“改革開放就將迎來40周年,我們的創業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溫州的企業家精神有著永恆的價值。”9日下午,周德文在創業武漢公開課“長江經濟帶雙創新趨勢峰會”上說,

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寫入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國家對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定了調”。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先行者與風向標,周德文是研究溫州經濟“繞不過去的物件”,他在民間被稱為“溫州師爺”,但相對于民營企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周德文更關心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溫州的資源稟賦相比武漢來說,差太多了。”周德文說,改革開放之初的溫州,是地少人多,交通不便,礦產資源貧瘠,但正是因為“窮而思變”,才有了現在走向世界的溫州商人,“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是溫州人當年創業的真實寫照,溫州是一座崇尚創業的城市,“口袋只有兩百塊錢,都要自己當老闆,能當老闆不會去打工。”

周德文認為,企業家精神是溫州人走向世界的最大推動力,

“現在已經不是富二代不願意接班,而是老一輩也不願意下一代繼續接班,做企業實在太辛苦。”2009年以來,溫州製造業企業的利潤持續下滑,企業轉型遇到阻礙。

“但是不能因為企業發展困難就徹底退出,這不是企業家精神。”他認為,面對企業的生死關頭,企業家如何選擇?是逃避、放棄,還是敢擔當、勇“闖關”,是對企業家精神的最好檢驗。

十九大召開前不久,國家首度發文提到企業家精神,十九大報告中更是第一次把民營企業寫入。

他說,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家要發揚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企業家要努力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企業家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要增強法治觀念。

“未來三到五年,特別是明年,是很關鍵的一年。”周德文認為,明年是傳統企業重新洗牌的一年,危機會倒逼傳統企業轉型。

“不轉型是死,轉型是找死。”周德文說,這是當前企業家的一個司空見慣的藉口,轉型需要人才、技術、資本,需要有足夠的積累才可能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抱團發展,中小企業轉型要走聯合發展之路。”周德文開出了藥方,整合資源要素抱團轉型,當前合作可能比競爭更重要,

盡最大可能利用有限資源促進企業生產品質、效率提升,集中有限資源辦大事。

“新時代對民營經濟來說,在危機、挑戰中都蘊含著機會。”他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國內中小企業應有國際化視野,向外擴張應該成為企業發展的常態。

他認為,在國內市場上中小企業也有眾多的機遇,關鍵在於看清趨勢,依託現有資源打造特色小鎮,從區縣一級開始做創新發展,形成核心支柱型產業。

“改革開放快40年了,從家庭小作坊走出大市場的溫州模式可能已經過時,但是溫州模式背後的企業家精神正是我們當下所需要的。”周德文說,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要發揮“四千”精神,“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提升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

從區縣一級開始做創新發展,形成核心支柱型產業。

“改革開放快40年了,從家庭小作坊走出大市場的溫州模式可能已經過時,但是溫州模式背後的企業家精神正是我們當下所需要的。”周德文說,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要發揮“四千”精神,“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提升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