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淞滬會戰:居民貪小做女間諜,準確情報助日軍金山衛輕鬆登陸

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

八一三淞滬抗戰(油畫)

淞滬會戰進入10月底和11月初,

中國軍隊雖處於被動地位,一再後撤,但仍控制上海,這無疑是與日本當初的判斷和盤算背道而馳的。

為貫徹速戰速決戰略,解決上海戰局,日本參謀本部決定增兵上海,把主戰場從華北南移淞滬。

日軍統帥部於10月20日下令從華北和國內抽調第6、第18、第114師團,國崎支隊(第5師團第9旅團),獨立山炮第2團,野戰重炮第6旅,第1、第2後備步兵團等部隊共約12萬人,組成第10軍,

由柳川平助中將擔任司令官,準備實施登陸作戰以打開局面。

日軍計畫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包抄中國軍隊後路,很快,日軍派出間諜偵察登陸場杭州灣北岸金山衛。


1937年,兩名日本女間諜在上海被抓

對於奉命潛入金山衛一帶刺探軍情之事,日軍山田武一曾有如下回憶:

“我在接受任務時,感到了迷惑,我沒有受過搜集情報這類事的訓練,中國話也講得不好,可是同伴們都鼓動我,用輕鬆的口氣告訴我這是一趟愉快的旅行。

我們隨身帶著許多當地人喜歡的小禮物,糖果、煙捲、電筒、膠靴,還有為數可觀的‘法幣’,那是前兩年剛在中國流通的一種紙幣,信譽很好,中國人相信它。

我們都穿著便衣出發了。”

在淞滬抗戰之後,從事的間諜活動的日軍軍曹山田武一曾洋洋得意地描述:

“從我們對主人家以及當地的居民的觀察來看,他們對現政權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他們常常說這樣的話,盧永祥時代我們要吃飯,孫傳芳時代我們要吃飯,蔣介石時代我們還是要吃飯,日本人來了我們仍然這樣”。

1937年上海抓捕日本女間諜

據日軍軍曹、間諜山田武一供述,淞滬會戰爆發後僅一個星期,山田武一等日本間諜就從上海出發潛入金山縣的金山衛,租住在當地一陸姓人家,這家人派其兒子為日間諜做嚮導,一天的報酬為10元“法幣”,(當時中國一個普通飛行員的月薪也不過30元左右)。

日本間諜潛入金山衛,隨身攜帶了大量“法幣”,利用手裡的錢財博得了當地人的好感,

利誘中國人幫她做事。他們把隨身所帶的糖果、煙捲、電筒、膠靴等小禮物送給當地居民,並且以略高於市場的價格買進當地人售出的物品,從而博得了當地居民的好感。

靠著這些小恩小惠,他們證實了防守金山衛的中國軍隊是屬於“雜牌”的地方武裝,沒有多少戰鬥力,而且防區遠離海岸線,對登陸部隊構不成威脅。

1937年上海抓捕日本女間諜

《金山縣誌·外患》記載:“(1937年)10月初,日軍派出大批奸細在金山衛附近活動,繪製了極其精確的金山衛海陸地形圖和中國軍隊佈防圖。”這裡面金山衛的漢奸頗為賣命。

在金錢的誘惑下,山田武一租住的陸姓人家不僅派其兒子做嚮導,還為日軍間諜測量水深、水流等登陸需要的資料情報。

日本間諜山田武一稱:

陸姓人家兒子“很珍惜這份工作,十分賣力和熱情,有時候赤著上身鑽進海中,快活地濺起一身水花。”

1937年上海抓捕日本女間諜

山田武一等日本間諜經過實地考察,在當地漢奸的幫助下,得出以下情報:

“金山衛海面遼闊,地形開闊,很方便大部隊的集散、運動。但是,水比較淺”

“軍艦停下後,士兵們劃著小艇需2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海岸,在這段時間裡,守衛部隊完全能夠組織起一種有效的阻擊”。

“慶倖的是,中國軍隊沒有在這裡佈防,金山衛就像敞開了胸懷”。

除了派往金山衛的山田武一等日本間諜,其他間諜也分別到達浙江平湖、乍浦、全塘、黃姑等地。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不少當地人都知道了山田武一是日本人,而且他們的活動也很可疑。然而讓人痛心的是,由於得到了日本間諜的小恩小惠。這些人中沒人向當地政府、員警或駐軍報告,從而使得日軍間諜們活動暢行無阻。

圖為中國軍隊槍決漢奸

當時防守乍浦至浦東一線的中國軍隊第8集團軍在防區司令官張發奎的督令下,動員民夫修築沿海一線的野戰工事,日本間諜發現後,日軍出動轟炸機三番五次轟炸金山衛海邊修築工事的軍民。因張發奎部隊防守的戰線過長(幾十公里長的海岸線,4個師1個旅數萬人的防守兵力),為避免空襲傷亡,暫停沿海野戰工事的修築。

日本軍部獲得山田武一等人的密報:

一、金山衛適宜於大兵團登岸;

二、中國軍隊防守力量較為薄弱;

三、陸上還有通往上海的三條公路,並有通往杭州的水陸交通,到達楓涇鐵路網站有便捷通道,以及穿越蘇、皖邊境通向蕪湖、南京的便利通道。

這其中,中國軍隊在金山衛一帶防守力量薄弱無疑是決定性因素。

日本軍部最終批准了第十軍在金山衛登陸的計畫。

淞滬會戰

因蔣介石一直認為日軍全力進攻上海正面,不會有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故在戰事趨於激烈、兵源枯竭之時,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一一投入前方戰場。

這一重要情報又被日方掌握。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

1937年11月5日拂曉5時左右,侵華日軍第十軍3個師團共11萬日軍趁漲潮之際,憑藉著大霧駕著小船從東起戚家墩西至白沙灣一帶灘頭陣地偷襲。7時左右,日軍大部隊在炮火、飛機掩護下對金山衛大舉進犯。當時我駐守金山衛沿海的62師調防川沙,接防部隊尚未抵達,沿海一帶僅有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炮兵第2旅2團6連及少數地方武裝共300余戰士留守。

中國守軍殊死抵抗,僅40餘人突圍,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

日軍在金山衛成功登陸後,即與先期在杭州灣登陸的日軍一起對上海形成了合圍之勢,淞滬地區的中國守軍陷入腹背受敵、四面被圍的危急境地。

日軍登陸成功後,之前已在淞滬地區作戰的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合編成立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統一指揮,日本大本營規定其作戰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任務"以挫傷敵之戰鬥意志,獲得結束戰局的機會為目的,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的敵人。"第6、第18師團按照預先部署,分別向松江、滬杭鐵路撲去。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後從水路包圍中國守軍

淞滬戰局徹底逆轉:

11月8日,中國軍隊全線撤退。

11月11日晚,中國軍隊退出上海南市,接著,昆山、嘉興、常熟、蘇州、無錫、吳興等地相繼陷於敵手。

日均攻佔嘉興

12月2日江陰要塞陷落,淞滬會戰最終以中國戰敗而結束。

登陸杭州灣北岸的日軍,之後參與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1937年上海抓捕日本女間諜

《金山縣誌·外患》記載:“(1937年)10月初,日軍派出大批奸細在金山衛附近活動,繪製了極其精確的金山衛海陸地形圖和中國軍隊佈防圖。”這裡面金山衛的漢奸頗為賣命。

在金錢的誘惑下,山田武一租住的陸姓人家不僅派其兒子做嚮導,還為日軍間諜測量水深、水流等登陸需要的資料情報。

日本間諜山田武一稱:

陸姓人家兒子“很珍惜這份工作,十分賣力和熱情,有時候赤著上身鑽進海中,快活地濺起一身水花。”

1937年上海抓捕日本女間諜

山田武一等日本間諜經過實地考察,在當地漢奸的幫助下,得出以下情報:

“金山衛海面遼闊,地形開闊,很方便大部隊的集散、運動。但是,水比較淺”

“軍艦停下後,士兵們劃著小艇需2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海岸,在這段時間裡,守衛部隊完全能夠組織起一種有效的阻擊”。

“慶倖的是,中國軍隊沒有在這裡佈防,金山衛就像敞開了胸懷”。

除了派往金山衛的山田武一等日本間諜,其他間諜也分別到達浙江平湖、乍浦、全塘、黃姑等地。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不少當地人都知道了山田武一是日本人,而且他們的活動也很可疑。然而讓人痛心的是,由於得到了日本間諜的小恩小惠。這些人中沒人向當地政府、員警或駐軍報告,從而使得日軍間諜們活動暢行無阻。

圖為中國軍隊槍決漢奸

當時防守乍浦至浦東一線的中國軍隊第8集團軍在防區司令官張發奎的督令下,動員民夫修築沿海一線的野戰工事,日本間諜發現後,日軍出動轟炸機三番五次轟炸金山衛海邊修築工事的軍民。因張發奎部隊防守的戰線過長(幾十公里長的海岸線,4個師1個旅數萬人的防守兵力),為避免空襲傷亡,暫停沿海野戰工事的修築。

日本軍部獲得山田武一等人的密報:

一、金山衛適宜於大兵團登岸;

二、中國軍隊防守力量較為薄弱;

三、陸上還有通往上海的三條公路,並有通往杭州的水陸交通,到達楓涇鐵路網站有便捷通道,以及穿越蘇、皖邊境通向蕪湖、南京的便利通道。

這其中,中國軍隊在金山衛一帶防守力量薄弱無疑是決定性因素。

日本軍部最終批准了第十軍在金山衛登陸的計畫。

淞滬會戰

因蔣介石一直認為日軍全力進攻上海正面,不會有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故在戰事趨於激烈、兵源枯竭之時,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一一投入前方戰場。

這一重要情報又被日方掌握。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

1937年11月5日拂曉5時左右,侵華日軍第十軍3個師團共11萬日軍趁漲潮之際,憑藉著大霧駕著小船從東起戚家墩西至白沙灣一帶灘頭陣地偷襲。7時左右,日軍大部隊在炮火、飛機掩護下對金山衛大舉進犯。當時我駐守金山衛沿海的62師調防川沙,接防部隊尚未抵達,沿海一帶僅有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炮兵第2旅2團6連及少數地方武裝共300余戰士留守。

中國守軍殊死抵抗,僅40餘人突圍,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

日軍在金山衛成功登陸後,即與先期在杭州灣登陸的日軍一起對上海形成了合圍之勢,淞滬地區的中國守軍陷入腹背受敵、四面被圍的危急境地。

日軍登陸成功後,之前已在淞滬地區作戰的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合編成立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統一指揮,日本大本營規定其作戰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任務"以挫傷敵之戰鬥意志,獲得結束戰局的機會為目的,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的敵人。"第6、第18師團按照預先部署,分別向松江、滬杭鐵路撲去。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後從水路包圍中國守軍

淞滬戰局徹底逆轉:

11月8日,中國軍隊全線撤退。

11月11日晚,中國軍隊退出上海南市,接著,昆山、嘉興、常熟、蘇州、無錫、吳興等地相繼陷於敵手。

日均攻佔嘉興

12月2日江陰要塞陷落,淞滬會戰最終以中國戰敗而結束。

登陸杭州灣北岸的日軍,之後參與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