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芳華》蹭越戰老兵熱點?軍事宣傳人算酸葡萄心理嗎?

作者:大都督;

終於,在磕磕絆絆中,《芳華》上映了。回想起當時經歷過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影片的突然下架,

被吊足胃口的我,還是迫不及待地買了原著回來看。

“You Touched Me”,嚴歌苓女性獨有的視角,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部隊文工團的一群少年男女,四十年間命運的浮浮沉沉流轉變遷。也許是她當過8年文藝兵的緣故,

故事真實細膩生動,直擊人心So Deeply。

也只有讀完才知道,故事和想像中的不一樣。越戰並不是主題,關於那段戰鬥經歷的筆墨其實很少,字裡行間甚至都沒有見到彈道和硝煙,而更像是像一部文工團幾個人的感情戲,甚至有些類似於校園愛情場景,善良的男主與女主卻沒有很完美的結局,跟軍旅題材作品相去甚遠。

而這正是馮導略顯江郎才盡為人詬病之處,緊緊抓住“越戰”和“老兵”這兩個現實社會中不怎麼被觸碰的敏感詞,

小切口入手探究人性與社會、利益與堅守、至善與至惡。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適與戲謔:

“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本是一部宏大的敘事史詩,也是《芳華》這樣的作品所無力展示的,無論是嚴歌苓的原著,還是馮小剛的電影,都完全不著調。也許,他們都只是需要那塊招牌而已,搭售點自己的私貨。一代代的老兵們還是喜歡《高山下的花環》《雷場相思樹》《凱旋在子夜》,

無論老兵是否上過戰場,那些經典作品所表現出的精神高度是如今的作品所無法企及的。在這核心問題上,《芳華》給了一個消極的答案,因此,它不及格。而這樣的作品都大行其道,本身就是值得深思的。”

“歷史最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肢解後的任性消費。”

......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電影拍出來就是讓人看的,這些評價本身無可厚非,

但硬要把一部商業片放到嚴肅歷史背景下去加以考察,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冠之以商業搭私蹭熱點,還是牽強了些。如若這樣,我們又該如何評論同樣是商業片賺的盆滿缽滿的《戰狼2》?同為商業片,都是為盈利,只不過一部踏准了情緒的鼓點,一部刺到了社會的痛點,僅此而已。那麼,走出作品本身,該如何正確理性地看待借著軍事類熱點的商業搭私呢?

一、蹭熱點的本質就是佔領輿論陣地。

技不如人丟失陣地,唯有正視差距迎頭趕上,開撕反而會丟了氣場失了身份。

田間地頭,無人問津則雜草叢生,精耕細作則年豐歲稔。輿論陣地亦如此,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來佔領。

老山、貓耳洞,手風琴、子彈殼,理解萬歲、保衛祖國,這些場景、物件、口號,對於出生於改革開放前後的這代人並不陌生,圍繞那場並不遙遠的南疆邊境作而創作的一批為數不多的優秀作品,把英雄情結和浪漫主義的種子種進了這代人的心底。

但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面對這類話題,可回憶的畫面仿佛還停留在黑白電視裡和缺了頁的書本中,以至於越來越模糊。

面對軍事題材,真的沒有可開採的富礦了麼?不是的。我們缺的不是素材,而是對素材的挖掘和加工、是像馮導這樣勇於蹭熱點的意識和善於蹭熱點的套路。

小說裡嚴歌苓講述了兩個並不複雜的戰鬥故事,一共215頁,有關戰鬥的只用了不到10頁的篇幅,從很多敘述細節可以看出,作者並不擅長用文字還原真實而具體的戰鬥,而馮導卻用鏡頭把這些還原成了不亞于《兄弟連》的真實場面;

再往遠說,一艘名叫泰坦尼克號的沉船,二十世紀福斯就拍了三版,從2d拍到3d,從1997拍到2017,打造了一幫演員明星,輸出了N多價值觀,賺走了一眾票房。

平心而論,這些熱點蹭得下功夫了,一般導演也蹭不出這種水準。所以,你說你NB,你說你要佔領陣地,那就不要撕,拿出NB的作品和應有的態度。

二、蹭熱點只能按套路來。作品入眼不走心,一切都白扯,高山流水不一定能遇到知音,更多的是曲高和寡。

“文章合為時而著”。文宣本來就是文無第一的事業,作品好不好,大多時候是跟自己拼。你覺得自己要說的說明白了沒有,有沒有跳出人們習以為常到麻木的邏輯,創作出來的東西自己首先相不相信、有沒有被感動?

如果不在這些點用力去精益求精,總是高高在上,一副我這麼NB你們怎麼看不懂的姿態,說明你是在幹一件希望別人以為NB的事情,而不是在幹真正NB的事情,你的成就感正是別人無法承受之折磨;突出“主旋律”閉門造車,弄出來的只能是張四有和“粑粑文”這種高級黑。

不可否認,民族、國家、社會和人民,需要被那種“雖敵萬千吾亦往也”的英雄氣概所激勵和鼓舞,需要金戈鐵馬,需要洪鐘大呂,需要馬踏飛燕封狼居胥,需要不破樓蘭終不還,需要每一個人樹立一份牢固的信念和堅守。但相對於冰冷機械的說教,我們該如何表達這種情懷?

李幼斌在《亮劍》裡成功塑造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許三多通過《士兵突擊》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有意義的事”,《戰狼2》的雖遠必誅激起了多少國人久未燃燒的血性.......這些就是應有的表達方式。跳出情懷講情懷,才是蹭熱點應有的套路。

▲這大概是《芳華》中最有情懷的一段

三、蹭熱點目的就是抓住熱點為我所用。打著市場需求旗號刻意逢迎的作品,最終只能丟了風骨,失了情懷,毫無生命力可言。

國內外各種題材的戰爭片拍過不少,但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像《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敦克爾克》這些還算不錯的作品,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好的戰爭片不應該喚起仇恨,不應去鼓動的戰爭,而應該呈現戰爭的慘酷、對人性的思考和對和平的渴望。這一點,一部只有不到半小時戰爭場面的《芳華》做到了:

電影前半段鋪排的青春胴☆禁☆體、熠熠發光的面孔和優美的舞步,充滿了荷爾蒙的味道,但在一場九分鐘寂靜的、危機四伏的行軍之後,突然被炸成碎片的排頭兵打破,切換到了血肉橫飛的叢林戰場,血肉模糊的戰地醫院,燒焦的屍體和鮮血狂噴的傷口和斷肢。之後是慘烈,是瘋狂,是生命和尊嚴的突然消失。

雖然受眾需要這些抓人眼球的套路和場景,但停留在這個層面,就會落入尋常軍旅題材中三角戀的感情糾紛或者抗日神劇中“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的俗套,看著痛快,過後遺忘。

所以芳華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通過殘酷的戰爭和平靜的生活之間的強烈反差,詮釋出人性的複雜。而在眾多複雜之中,因為能夠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仍能一如既往地堅守自己當初的選擇而一生不變,才顯示出人性高貴的一面,比如劉峰那種不求回報的善良,比如何小曼從始至終的執拗。

北島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詩歌: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青春到頭,都免不了一場破碎。但到底是青春,不論怎樣的漏洞百出,那也是馮導的芳華,只不過是一場被戰爭閹割了的青春。

把英雄情結和浪漫主義的種子種進了這代人的心底。

但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面對這類話題,可回憶的畫面仿佛還停留在黑白電視裡和缺了頁的書本中,以至於越來越模糊。

面對軍事題材,真的沒有可開採的富礦了麼?不是的。我們缺的不是素材,而是對素材的挖掘和加工、是像馮導這樣勇於蹭熱點的意識和善於蹭熱點的套路。

小說裡嚴歌苓講述了兩個並不複雜的戰鬥故事,一共215頁,有關戰鬥的只用了不到10頁的篇幅,從很多敘述細節可以看出,作者並不擅長用文字還原真實而具體的戰鬥,而馮導卻用鏡頭把這些還原成了不亞于《兄弟連》的真實場面;

再往遠說,一艘名叫泰坦尼克號的沉船,二十世紀福斯就拍了三版,從2d拍到3d,從1997拍到2017,打造了一幫演員明星,輸出了N多價值觀,賺走了一眾票房。

平心而論,這些熱點蹭得下功夫了,一般導演也蹭不出這種水準。所以,你說你NB,你說你要佔領陣地,那就不要撕,拿出NB的作品和應有的態度。

二、蹭熱點只能按套路來。作品入眼不走心,一切都白扯,高山流水不一定能遇到知音,更多的是曲高和寡。

“文章合為時而著”。文宣本來就是文無第一的事業,作品好不好,大多時候是跟自己拼。你覺得自己要說的說明白了沒有,有沒有跳出人們習以為常到麻木的邏輯,創作出來的東西自己首先相不相信、有沒有被感動?

如果不在這些點用力去精益求精,總是高高在上,一副我這麼NB你們怎麼看不懂的姿態,說明你是在幹一件希望別人以為NB的事情,而不是在幹真正NB的事情,你的成就感正是別人無法承受之折磨;突出“主旋律”閉門造車,弄出來的只能是張四有和“粑粑文”這種高級黑。

不可否認,民族、國家、社會和人民,需要被那種“雖敵萬千吾亦往也”的英雄氣概所激勵和鼓舞,需要金戈鐵馬,需要洪鐘大呂,需要馬踏飛燕封狼居胥,需要不破樓蘭終不還,需要每一個人樹立一份牢固的信念和堅守。但相對於冰冷機械的說教,我們該如何表達這種情懷?

李幼斌在《亮劍》裡成功塑造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許三多通過《士兵突擊》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有意義的事”,《戰狼2》的雖遠必誅激起了多少國人久未燃燒的血性.......這些就是應有的表達方式。跳出情懷講情懷,才是蹭熱點應有的套路。

▲這大概是《芳華》中最有情懷的一段

三、蹭熱點目的就是抓住熱點為我所用。打著市場需求旗號刻意逢迎的作品,最終只能丟了風骨,失了情懷,毫無生命力可言。

國內外各種題材的戰爭片拍過不少,但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像《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敦克爾克》這些還算不錯的作品,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好的戰爭片不應該喚起仇恨,不應去鼓動的戰爭,而應該呈現戰爭的慘酷、對人性的思考和對和平的渴望。這一點,一部只有不到半小時戰爭場面的《芳華》做到了:

電影前半段鋪排的青春胴☆禁☆體、熠熠發光的面孔和優美的舞步,充滿了荷爾蒙的味道,但在一場九分鐘寂靜的、危機四伏的行軍之後,突然被炸成碎片的排頭兵打破,切換到了血肉橫飛的叢林戰場,血肉模糊的戰地醫院,燒焦的屍體和鮮血狂噴的傷口和斷肢。之後是慘烈,是瘋狂,是生命和尊嚴的突然消失。

雖然受眾需要這些抓人眼球的套路和場景,但停留在這個層面,就會落入尋常軍旅題材中三角戀的感情糾紛或者抗日神劇中“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的俗套,看著痛快,過後遺忘。

所以芳華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通過殘酷的戰爭和平靜的生活之間的強烈反差,詮釋出人性的複雜。而在眾多複雜之中,因為能夠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仍能一如既往地堅守自己當初的選擇而一生不變,才顯示出人性高貴的一面,比如劉峰那種不求回報的善良,比如何小曼從始至終的執拗。

北島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詩歌: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青春到頭,都免不了一場破碎。但到底是青春,不論怎樣的漏洞百出,那也是馮導的芳華,只不過是一場被戰爭閹割了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