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羅永浩:我只提過一次情懷,差異且優秀是產品永動力!

套牢你的股票代碼回復給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哦!

作者:李根

雙羅會 資料圖

“雙羅會”在一個月前錄製,足足談了9小時。

當時不少錘子科技員工也在現場,他們從坐著、站著到蹲著,換了好多回姿勢,但很多人還是待到了錄製完全結束——也想聽羅永浩把話說完。

跟著羅永浩創業這幾年,他們每天見到“活”的羅永浩,聽到別人評價和議論的羅永浩,但真正羅永浩的所思所想,他們之前也沒空完整聽過,在錘子風雲際會的這5年中,

外界真真假假的聲音比內部經歷的,喧嘩得多。

這不僅是錘子員工的機會,也是關注羅永浩創業的“錘友”的機會,在9個小時的馬拉松錄製中,他們聽到另一個“羅”向羅永浩問到了創業、產品、使用者、投資人、高管、員工、合作夥伴和自己等八個維度的關係,這是之前所有的報導都未曾完整呈現的。

情懷是別人眼裡的我,工匠精神是趨勢,標籤和真相是兩回事

創業五年來,外界貼在羅永浩身上的標籤非常鮮明:情懷、工匠精神、天生驕傲。

在大眾的觀點裡,這些詞語原本都是很好的詞語,但是在羅永浩強大的行銷能力下,這些詞語已經出現爛大街的厭煩感。

“手機是白送的,情懷就值三千塊。”這是羅永浩發佈第一款手機遭遇的大面積嘲諷。面對身帶情懷這個標籤,羅永浩解釋了這個詞語一開始貼在錘子科技的歷史。“我們開第一代的作業系統發佈會的時候,

在那個發佈會上,全程我就提了這麼一句,結果這一句被很多偏文青的這種媒體的記者當成一個事去講,這樣就導致那些偏理科生覺得很煩,你做科技企業的講什麼情懷,然後拿那個就使勁噁心我。”羅永浩回憶了“情懷”的歷史來源。

而在面對近年來的大熱詞“工匠精神”的時候,羅永浩則是更加坦然了這是一種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

面對這些標籤,羅永浩除了更多地追本溯源地去解釋成因歷史,

並沒有做過多的闡述,在羅永浩的心裡,公眾眼裡的當事人、當事人眼裡的自己和客觀的真相,永遠是三件事。

起步六十分,但額外四十分導致波折不斷

2012年,羅永浩接受了陌陌CEO唐岩的900萬天使投資,從已經盈利的英語培訓機構轉型做手機。“一個英語老師做手機?”來自外界的第一個疑問便從此誕生。而對於羅永浩的身邊的朋友來說,

這更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身邊的朋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反對的。”羅永浩在訪談中也透露了創業初期時遭遇朋友們的“良言善勸”。但是作為一個熱愛數碼產品多年的文藝中年,在看到有可能從事最喜歡行業的機會面前,朋友們的勸告只是會給他帶來打擊,而不能改變他要從事科技行業的決心。

但是“一個英語老師如何做手機?”這個問題依然等待羅永浩的解答。在羅永浩看來,手機屬於系統工程,自己從事研究軟體人機交互的六年以上,工業設計領域已經研究了十年以上,市場和品牌傳播能力在英語培訓機構已經獲得了證明,唯一缺少的則是硬體領域的積累和研究,而這個環節就需要有豐富經驗的硬體產品合夥人來解決。

“所以我認為比起其他的創業公司來說,我做這個風險是很小的,我起步就是六十分,我需要彌補我自己的那個四十分短板。”羅永浩對於自己的創業邏輯非常清楚。但是事後的事實證明,恰恰是羅永浩比較擔心的四十分短板導致了這些年來錘子科技波折不斷。

2014年,錘子科技發佈第一代產品 Smartisan T1,一時風光無限。但是隨後的四個月時間裡沒能解決供貨問題,徹底讓這代產品埋沒在供應鏈裡。雖然後來資料顯示發佈會後七個月裡一共賣掉了26多萬台手機,但是這款產品相比較於它在國際工業設計史上的地位:第一款中國大陸獲得IF設計金獎的手機。它的銷量和獲得過該獎項的前輩們(主要是蘋果手機)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第一代產品的拖延也帶來了後續產品的不斷推遲,連續幾款產品的拖延,導致產品在硬體設定上出現落後同時期作品,這也讓外界反復詬病。

對於工程實現的難度估計不足成為羅永浩口中反復強調的話語,這也是羅永浩創業五年來談論到的自己的錯誤之一。技術實現需要有敬畏之心,這句在科技行業的工程師圈子流行的格言,也開始出現在羅永浩口中。

但是創業依然在繼續,在越來越重視工程實現的難度時,羅永浩挖來了前華為榮耀的產品線負責人吳德周。從研發到產品交付,擁有十幾年豐富經驗的吳德周開始去解決羅永浩心中的最大心病。在即將到來的新品發佈會,羅永浩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新的目標,而這個目標的背後則是錘子科技第一次解決了產品供貨的問題。“發佈會當晚我們就會現貨供應四十萬到五十萬台現貨。”羅永浩坦言這從未在錘子科技歷史上做到過。

談約伯斯:我只想闡釋產品型CEO

在羅永浩身上,還有一個行業的習慣性解讀:自詡為約伯斯的傳人。面對這個標籤,羅永浩也第一次闡述了外界這個標籤的誤解。

而對這個誤解的解釋就是羅永浩和錘子科技的核心創業邏輯——一家靠產品驅動的公司。

“人類電子產品的消費歷史上有三個格外不一樣的公司,就是博朗電器、索尼和蘋果。這三家公司和同時代的所有的電子產品的公司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從用戶體驗角度體現出來就是產品設計得好,細節很細膩,做了一些非常優秀的讓人驚喜的一些東西。從研究企業的角度來看這三家公司的共同特徵就是三個公司的創始人或者創業團隊兼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維。在大概率是由理科生、科學家創辦公司的科技行業,如果公司是純技術驅動,理科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製造面對大眾消費者的產品,這些技術驅動的公司就會欠缺審美、設計和細膩的心理學考量。而上面的這三家公司則兼具這些思維,所以他們的產品就會格外不一樣。我們認為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創業的邏輯。”

其實,羅永浩還有更大的野心和未來的商業邏輯:下一個計算平臺的參賽選手。自從人類發明了計算平臺以來,從早些年科學家在實驗室使用的大型電腦到後來的個人電腦,再到如今的手機,每隔一二十年,承載著人類最主要的工作所需的計算平臺都孕育了無數科技商業公司的成功。微軟、蘋果等等,他們分別是兩個時代的計算平臺霸主,但是他們都會參與下一個計算平臺的搭建與角逐。在PC時代,微軟打敗了蘋果成為霸主,但是在智慧手機時代到來時,同樣擁有技術積累和人才貯備的蘋果則將微軟遠遠甩在了身後。而背後的商業邏輯則是科技公司在面對人類新計算平臺時是否有參賽權。

“所以要考慮這個夢想的話,我就不能放棄手機,就算我有一天真的不喜歡手機了,也不能放棄,我必須做這個時代最大的計算平臺,才有機會成為下一代最大平臺的一個預備選手。”羅永浩很認真地分析了商業邏輯。

不過每一個時代,底層的商業邏輯帶來的是具象式的CEO表現。“忙碌命、死摳細節、完美主義、強迫症”這些無一例外都存在羅永浩身上。而在傳統的商業邏輯要求的企業家特點上,羅永浩看起來則是毫不沾邊,不過羅永浩很清楚自己的定位:產品型CEO。而且作為一名產品型CEO,羅永浩不僅非常理解自己的定位,同時也清楚其他企業成功原因:“商業成功不是一定要產品成功,可以依賴其他很多因素,只是在我的信仰裡,我認為消費者花錢買的是產品,所以我希望打造的企業成功,是因為產品成功而不是其他。”

支持者叫錘友,而不叫錘粉

娛樂圈給商業的最大貢獻就是粉絲文化的經營,而當崇拜式的粉絲文化席捲到科技圈時,只有少量的科技公司依然在堅持使用用戶而不是粉絲。與此相反有趣的是:約伯斯在世的時候,約伯斯在發佈會上談論到產品使用者時,口中常用的英文單詞也是Our Customers(我們的用戶)而不是Our fans。

而粉絲這個詞也是羅永浩創業以來的另一個關鍵字。

在錘子科技創辦四年多來,每一次錘子科技的發佈會都會在互聯網圈刷屏,錘子科技作為一家自帶流量和粉絲的科技公司,CEO 羅永浩的網紅身份也曾經多次受到外界的熱議。

在關於錘子科技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常常看到錘粉和錘黑相互掐架,“購買錘子手機的都是腦殘”和“錘黑就是腦殘黑”,兩種對立貼標籤式的謾駡常常讓彼此各自站在自己的高地享受鄙視對方帶來的愉悅感。

但是在錘子科技內部,一直有一個隱形的規矩:所有的官方稱呼裡,錘子科技的支持者都是錘友,而不是錘粉。

在強調“粉絲文化”的互聯網行業,“粉絲”一詞反而成為了錘子科技內部忌諱的敏感詞,而這一切都取決於羅永浩對於錘子科技定位的認知:由於在理念上和價值觀上,我本質上和他們是一類人,只是因為我由於某些特殊原因而一路走紅,我充當了他們認可的價值觀的執行者。所以我們不認為他們是我們的粉絲,因為一旦我們公司做了任何違背我們信任的價值觀方面的事情,他們都會立刻跑掉。

而在筆者看來,價值觀的認同者、行動的共同體等關於粉絲文化的描述,不管是出於任何目的,最後落在商業運營上只不過是用戶與商家的買賣關係。喜歡就買,不喜歡就罵,自由的互聯網文化就這樣孕育了“得罪不起”的未來用戶。

差異化且優秀是核心品質,它是進步的永動力

不管是羅永浩早些年創辦英語培訓機構,還是轉型後做錘子手機,羅永浩和他的公司給人們帶來的印象裡還有一個關鍵字:與眾不同。從產品層面,發佈於2014年的第一代產品是當年少見的使用雙面玻璃的手機,在手機構造上也是依然少見在使用三明治構造的設計。而外界看來錘子科技最大的競爭力核心:Smartisan OS,從圖示的扁平化到整個細節的設計,Smartisan OS展現出來的氣質都給人們留下了與眾不同的印象。

只不過這個差異化從商業成就上還未獲得市場的認可,但是面對此景,羅永浩依然堅持創業一開始的方向,努力將差異化做得更好,並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這個平臺創新乏力的這八到十年,如果我們能把差異化的東西比今天做得更好,我們當然沒認為自己做得足夠好。只是說如果做得更好,我們有希望在這兒弄出一個特別大的一個份額來,這個是很有信心的。”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不斷尋求差異化的歷史,而在當下的手機環境裡,急需一些人物帶來全新的不一樣,它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兩個:像三星這樣的技術強手從硬體技術層面的變革,或者像蘋果這麼多年來從用戶體驗層面的整合性創新方案。不管是從硬體技術層面帶來的全新突破,還是軟體行業帶來的新想法,甚至是軟硬體結合帶來的新交互,所有的不一樣都會成為科技行業的一次新轉捩點。而製造轉捩點的人物,則被稱為這個行業的英雄。

“在錘子科技的官網介紹上有這麼一句話:錘子科技的使命是用完美主義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戶體驗一流的數碼消費類產品(智慧手機為主),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在即將走過第五年的錘子科技,這家一手由自己創辦,在自己心裡得分為70多分的公司即將迎來新的產品發佈會,而這一次新品發佈會,羅永浩的錘子科技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樣的用戶體驗一流的數碼消費類產品?

在這次採訪裡,羅永浩對於此次新品抱有極大的信心,而此次新品可能是錘子科技創業五年來能交出來的綜合實力最強的一份答卷,而這份答卷需要在周圍都是八九十分的答卷中脫穎而出,市場最終會給錘子這次的差異化打出多少分?

手機屬於系統工程,自己從事研究軟體人機交互的六年以上,工業設計領域已經研究了十年以上,市場和品牌傳播能力在英語培訓機構已經獲得了證明,唯一缺少的則是硬體領域的積累和研究,而這個環節就需要有豐富經驗的硬體產品合夥人來解決。

“所以我認為比起其他的創業公司來說,我做這個風險是很小的,我起步就是六十分,我需要彌補我自己的那個四十分短板。”羅永浩對於自己的創業邏輯非常清楚。但是事後的事實證明,恰恰是羅永浩比較擔心的四十分短板導致了這些年來錘子科技波折不斷。

2014年,錘子科技發佈第一代產品 Smartisan T1,一時風光無限。但是隨後的四個月時間裡沒能解決供貨問題,徹底讓這代產品埋沒在供應鏈裡。雖然後來資料顯示發佈會後七個月裡一共賣掉了26多萬台手機,但是這款產品相比較於它在國際工業設計史上的地位:第一款中國大陸獲得IF設計金獎的手機。它的銷量和獲得過該獎項的前輩們(主要是蘋果手機)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第一代產品的拖延也帶來了後續產品的不斷推遲,連續幾款產品的拖延,導致產品在硬體設定上出現落後同時期作品,這也讓外界反復詬病。

對於工程實現的難度估計不足成為羅永浩口中反復強調的話語,這也是羅永浩創業五年來談論到的自己的錯誤之一。技術實現需要有敬畏之心,這句在科技行業的工程師圈子流行的格言,也開始出現在羅永浩口中。

但是創業依然在繼續,在越來越重視工程實現的難度時,羅永浩挖來了前華為榮耀的產品線負責人吳德周。從研發到產品交付,擁有十幾年豐富經驗的吳德周開始去解決羅永浩心中的最大心病。在即將到來的新品發佈會,羅永浩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新的目標,而這個目標的背後則是錘子科技第一次解決了產品供貨的問題。“發佈會當晚我們就會現貨供應四十萬到五十萬台現貨。”羅永浩坦言這從未在錘子科技歷史上做到過。

談約伯斯:我只想闡釋產品型CEO

在羅永浩身上,還有一個行業的習慣性解讀:自詡為約伯斯的傳人。面對這個標籤,羅永浩也第一次闡述了外界這個標籤的誤解。

而對這個誤解的解釋就是羅永浩和錘子科技的核心創業邏輯——一家靠產品驅動的公司。

“人類電子產品的消費歷史上有三個格外不一樣的公司,就是博朗電器、索尼和蘋果。這三家公司和同時代的所有的電子產品的公司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從用戶體驗角度體現出來就是產品設計得好,細節很細膩,做了一些非常優秀的讓人驚喜的一些東西。從研究企業的角度來看這三家公司的共同特徵就是三個公司的創始人或者創業團隊兼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維。在大概率是由理科生、科學家創辦公司的科技行業,如果公司是純技術驅動,理科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製造面對大眾消費者的產品,這些技術驅動的公司就會欠缺審美、設計和細膩的心理學考量。而上面的這三家公司則兼具這些思維,所以他們的產品就會格外不一樣。我們認為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創業的邏輯。”

其實,羅永浩還有更大的野心和未來的商業邏輯:下一個計算平臺的參賽選手。自從人類發明了計算平臺以來,從早些年科學家在實驗室使用的大型電腦到後來的個人電腦,再到如今的手機,每隔一二十年,承載著人類最主要的工作所需的計算平臺都孕育了無數科技商業公司的成功。微軟、蘋果等等,他們分別是兩個時代的計算平臺霸主,但是他們都會參與下一個計算平臺的搭建與角逐。在PC時代,微軟打敗了蘋果成為霸主,但是在智慧手機時代到來時,同樣擁有技術積累和人才貯備的蘋果則將微軟遠遠甩在了身後。而背後的商業邏輯則是科技公司在面對人類新計算平臺時是否有參賽權。

“所以要考慮這個夢想的話,我就不能放棄手機,就算我有一天真的不喜歡手機了,也不能放棄,我必須做這個時代最大的計算平臺,才有機會成為下一代最大平臺的一個預備選手。”羅永浩很認真地分析了商業邏輯。

不過每一個時代,底層的商業邏輯帶來的是具象式的CEO表現。“忙碌命、死摳細節、完美主義、強迫症”這些無一例外都存在羅永浩身上。而在傳統的商業邏輯要求的企業家特點上,羅永浩看起來則是毫不沾邊,不過羅永浩很清楚自己的定位:產品型CEO。而且作為一名產品型CEO,羅永浩不僅非常理解自己的定位,同時也清楚其他企業成功原因:“商業成功不是一定要產品成功,可以依賴其他很多因素,只是在我的信仰裡,我認為消費者花錢買的是產品,所以我希望打造的企業成功,是因為產品成功而不是其他。”

支持者叫錘友,而不叫錘粉

娛樂圈給商業的最大貢獻就是粉絲文化的經營,而當崇拜式的粉絲文化席捲到科技圈時,只有少量的科技公司依然在堅持使用用戶而不是粉絲。與此相反有趣的是:約伯斯在世的時候,約伯斯在發佈會上談論到產品使用者時,口中常用的英文單詞也是Our Customers(我們的用戶)而不是Our fans。

而粉絲這個詞也是羅永浩創業以來的另一個關鍵字。

在錘子科技創辦四年多來,每一次錘子科技的發佈會都會在互聯網圈刷屏,錘子科技作為一家自帶流量和粉絲的科技公司,CEO 羅永浩的網紅身份也曾經多次受到外界的熱議。

在關於錘子科技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常常看到錘粉和錘黑相互掐架,“購買錘子手機的都是腦殘”和“錘黑就是腦殘黑”,兩種對立貼標籤式的謾駡常常讓彼此各自站在自己的高地享受鄙視對方帶來的愉悅感。

但是在錘子科技內部,一直有一個隱形的規矩:所有的官方稱呼裡,錘子科技的支持者都是錘友,而不是錘粉。

在強調“粉絲文化”的互聯網行業,“粉絲”一詞反而成為了錘子科技內部忌諱的敏感詞,而這一切都取決於羅永浩對於錘子科技定位的認知:由於在理念上和價值觀上,我本質上和他們是一類人,只是因為我由於某些特殊原因而一路走紅,我充當了他們認可的價值觀的執行者。所以我們不認為他們是我們的粉絲,因為一旦我們公司做了任何違背我們信任的價值觀方面的事情,他們都會立刻跑掉。

而在筆者看來,價值觀的認同者、行動的共同體等關於粉絲文化的描述,不管是出於任何目的,最後落在商業運營上只不過是用戶與商家的買賣關係。喜歡就買,不喜歡就罵,自由的互聯網文化就這樣孕育了“得罪不起”的未來用戶。

差異化且優秀是核心品質,它是進步的永動力

不管是羅永浩早些年創辦英語培訓機構,還是轉型後做錘子手機,羅永浩和他的公司給人們帶來的印象裡還有一個關鍵字:與眾不同。從產品層面,發佈於2014年的第一代產品是當年少見的使用雙面玻璃的手機,在手機構造上也是依然少見在使用三明治構造的設計。而外界看來錘子科技最大的競爭力核心:Smartisan OS,從圖示的扁平化到整個細節的設計,Smartisan OS展現出來的氣質都給人們留下了與眾不同的印象。

只不過這個差異化從商業成就上還未獲得市場的認可,但是面對此景,羅永浩依然堅持創業一開始的方向,努力將差異化做得更好,並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這個平臺創新乏力的這八到十年,如果我們能把差異化的東西比今天做得更好,我們當然沒認為自己做得足夠好。只是說如果做得更好,我們有希望在這兒弄出一個特別大的一個份額來,這個是很有信心的。”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不斷尋求差異化的歷史,而在當下的手機環境裡,急需一些人物帶來全新的不一樣,它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兩個:像三星這樣的技術強手從硬體技術層面的變革,或者像蘋果這麼多年來從用戶體驗層面的整合性創新方案。不管是從硬體技術層面帶來的全新突破,還是軟體行業帶來的新想法,甚至是軟硬體結合帶來的新交互,所有的不一樣都會成為科技行業的一次新轉捩點。而製造轉捩點的人物,則被稱為這個行業的英雄。

“在錘子科技的官網介紹上有這麼一句話:錘子科技的使命是用完美主義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戶體驗一流的數碼消費類產品(智慧手機為主),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在即將走過第五年的錘子科技,這家一手由自己創辦,在自己心裡得分為70多分的公司即將迎來新的產品發佈會,而這一次新品發佈會,羅永浩的錘子科技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樣的用戶體驗一流的數碼消費類產品?

在這次採訪裡,羅永浩對於此次新品抱有極大的信心,而此次新品可能是錘子科技創業五年來能交出來的綜合實力最強的一份答卷,而這份答卷需要在周圍都是八九十分的答卷中脫穎而出,市場最終會給錘子這次的差異化打出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