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羅永浩:我至今也沒買房,但我比多數有房子的人活得都好

套牢你的股票代碼回復給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哦!

我看了一下,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居然是房地產的問題,而且也是現在所有人都關心焦慮的一個問題,我付費看了,老羅的三觀還是非常的正,分享出來給大家,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啟發。

1、房地產悖論的地方

談不上欺壓,你可以不買房子嘛。我覺得對經常出差的人來說,私人飛機這東西就挺實用的,我想買一個,發現買不起,但不會因此覺得被機價“欺壓”了。

這世上除了空氣,

食物和水,沒有什麼是所謂的“剛需”。覺得有的,都是觀念問題導致的。

我今年四十五歲了,買得起房子,但到今天也沒買,也活得非常好,甚至比多數有房子的人活得都好,這也是觀念問題導致的。

中國房價飛速增長的這近二十年,個人買房真正獲益的,都是投資性購買(比如自己租房住,但投資買房的;或自住一套,再投資買一套或多套的)。整體的看,這種人在有房人群裡的比例並不高。

而且他們之所以能賺到遠比別人打工賺得多得多的錢,正是因為本來就應該買不起房子(以收入來說)的大量買房教信徒,把買房當成生活的終極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某種方式或選擇,這是導致房價一直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這個傳統農業社會的大規模城市化,可以解釋房價上漲,但解釋不了荒唐的租售比。

一個低收入工薪階層的房奴夫婦,

依靠雙方老人湊的錢交了首付後,住在上千萬元的公寓裡吐血交房貸和苛捐雜稅,不管房價漲了多少,只要不賣掉轉為收益,就還是坐在金山上吃速食麵的房奴。

一個有趣的悖論是,他們既然是買房教的信徒,怎麼可能賣掉房子去租房子住呢?即便他們買房後房價增長的那部分已經足以讓他們租一個好得多的豪宅住到死還綽綽有餘。

簡而言之,在中國,這二十來年手頭有閒錢但一直沒買過房子的,

都是二十年一遇的倒楣蛋;

手頭緊但湊錢買了一套漲了很多倍後賣掉過上了好日子的,都是幸運的聰明人;

手頭緊全家湊錢交了一套首付後吐血供房,房價翻了十幾倍後還住在裡面吃速食麵的,都是大xx;

手頭緊開始沒買但發現越漲越嚇人死扛了十多年後終於下決心全家湊錢買了一套很小的然後吐血供房住在裡面吃著速食麵天天等房價上漲但即便漲了一些也不賣繼續住在裡面吃速食麵一直吃到房市泡沫破滅的,

都是超級大......折翼的天使;

手頭寬裕買了好幾套漲了很多倍後又賣掉了的,都是聰明的幸運兒;

手頭寬裕買了好幾套漲了很多倍但還沒賣掉的......手頭寬裕的人,怎麼做都是對的。

2、讀書是不是有用

我們國家的人吃飽肚子也有好些年了......“知識改變命運”是沒錯的,但這並不是說高學歷就都能買得起房子。如果甚至不能正確理解這個,就說明讀書還是讀得不夠。

3、對年輕人有什麼可說的

好爹的孩子們一直都比窮爹的孩子們活得舒服,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這樣的。對現狀不滿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就錯誤認識世界,並基於這個錯誤的認識展開下一步的討論。

今天的中國,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如果想“向上流動”,應該是四九年以來最好的理想時期(一些極端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某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甚至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如果想創業或參與創業,那更是趕上了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人類的常態,身處大航海時代的,生逢其時的冒險家們也常常無知地羡慕過他們那些只有兩艘小破船的海盲流前輩們)。

橫向比較的話,你也會發現,多數發達國家的社會階層是相對穩定的,“向上流動”基本沒什麼機會。以日本為例,這幾十年幾乎就沒有什麼新崛起的像樣的大企業。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健康富裕的社會應該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到了這個階段,階層穩定也未必不是好事。

對年輕人有什麼可說的?建議努力工作之餘多讀書,多思考。

以上就是羅永浩的回復,寫完之後後面有人留言說言論耽誤別人買房子,羅永浩轉發了這條問題並且留言說:

有人說我耽誤別人買房子,在買房的問題上,我就是回答中的那個“二十年一遇的倒楣蛋”,所以我也就是說說我個人對買房的看法,不敢也沒資格充當別人買房的顧問。

有人還因此說我誤導年輕人,恩……年輕人也分很多種,不同的人對生活的需求和由此產生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祝正確。

最後聊聊我的個人看法

雖然羅永浩沒怎麼做過房地產,但是很多觀點還是很值得深思的,我記憶中有一點就是:

我們身邊大部分都是以買房為最終使命的信徒,所以哪怕房子增值,他們也不會賣掉房子去租房子,哪怕可以租一套豪華公寓一直住到死。

但對於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吃著速食麵的信徒們,人生的愉悅感到底怎麼樣,也只有自己知道。

一個強大的人,最終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買房沒有錯,但不買房或許也有自己的生活軌跡,就像老羅最後說的,人分很多種,對生活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不論怎麼樣,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了。

如果甚至不能正確理解這個,就說明讀書還是讀得不夠。

3、對年輕人有什麼可說的

好爹的孩子們一直都比窮爹的孩子們活得舒服,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這樣的。對現狀不滿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就錯誤認識世界,並基於這個錯誤的認識展開下一步的討論。

今天的中國,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如果想“向上流動”,應該是四九年以來最好的理想時期(一些極端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某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甚至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如果想創業或參與創業,那更是趕上了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人類的常態,身處大航海時代的,生逢其時的冒險家們也常常無知地羡慕過他們那些只有兩艘小破船的海盲流前輩們)。

橫向比較的話,你也會發現,多數發達國家的社會階層是相對穩定的,“向上流動”基本沒什麼機會。以日本為例,這幾十年幾乎就沒有什麼新崛起的像樣的大企業。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健康富裕的社會應該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到了這個階段,階層穩定也未必不是好事。

對年輕人有什麼可說的?建議努力工作之餘多讀書,多思考。

以上就是羅永浩的回復,寫完之後後面有人留言說言論耽誤別人買房子,羅永浩轉發了這條問題並且留言說:

有人說我耽誤別人買房子,在買房的問題上,我就是回答中的那個“二十年一遇的倒楣蛋”,所以我也就是說說我個人對買房的看法,不敢也沒資格充當別人買房的顧問。

有人還因此說我誤導年輕人,恩……年輕人也分很多種,不同的人對生活的需求和由此產生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祝正確。

最後聊聊我的個人看法

雖然羅永浩沒怎麼做過房地產,但是很多觀點還是很值得深思的,我記憶中有一點就是:

我們身邊大部分都是以買房為最終使命的信徒,所以哪怕房子增值,他們也不會賣掉房子去租房子,哪怕可以租一套豪華公寓一直住到死。

但對於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吃著速食麵的信徒們,人生的愉悅感到底怎麼樣,也只有自己知道。

一個強大的人,最終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買房沒有錯,但不買房或許也有自己的生活軌跡,就像老羅最後說的,人分很多種,對生活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不論怎麼樣,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