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劇光」《如果國寶會說話》“微紀錄”讓歷史活起來 構建中華文明視頻索引庫

3856268、2018、100、5、1,這一列看似沒有任何排列順序的數位組合,卻是通往一個神秘世界的唯一密碼,

在那裡它能夠讓8千歲的文物開口講話,能夠讓枯燥沉重的歷史鮮活起來,它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答案盡在《如果國寶會說話》。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由中宣部、國家文物局、中央電視臺共同實施的國家涵養工程,由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央視紀錄頻道承制,於 2018 年元旦在央視紀錄頻道黃金時間首播。該片共 100 集,每集5 分鐘,
通過講述一件文物,介紹國寶背後的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觀,述說中國古人的創造力,以全新視角領略中華文化。

尊盤

3856268件:滿天星斗摘千顆共賞

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目光跨越8千年,攝製組足跡遍佈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

50 餘處考古遺址,從全國3,856,268 件珍貴文物中精選出100 件國寶(採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報告資料)。這100件文物展示了中國古人的創造力,入選的國寶具有所屬時代的氣息,見證或改變了文明的進程,以本身的魅力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該片用文物講述文物,雖然每集只講述一件國寶,但 100 集呈現給觀眾的文物卻有近千件,那些同時期、同地域,
具有共同文明特徵的文物精品使每集的內容更加豐富,增加了文物的多樣性和實證性。

勾越劍

玉琮王

該片以文物“親證”歷史的講述方式,使得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櫃後的一個物件,它們被賦予了人的思想、智慧和靈魂,生動活潑地將其背後的傳奇故事、坎坷身世、匠人品格呈現在世人面前。如此,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在國寶的講述中感知到國寶的生命力,

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被尊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不但製作工藝先進,也是大爭之世中華英雄的象徵,它將如何講述自己在戰場上的榮耀時刻?西漢長信宮燈設計之精巧,製作工藝水準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堪稱“中華第一燈”,多次易主的它有著怎樣的感受?第一個記載“中國”二字的何尊,從被山崖中的泥土掩埋到重見天日,它將如何回憶自己的前世今生?這些文物承載著中華文明,讓歷史變得鮮活起來。

三星堆

100×5分鐘:構建中華文明視頻索引庫

《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及其主創團隊曾成功創作了《故宮 100》系列紀錄片。該片以每集 5 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 100 個空間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故宮 100》的成功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創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國寶會說話》共4季,100 集,每季 25 集,每集 5 分鐘講述一件文物,介紹國寶背後的中國文化,這與以往的紀錄片製作模式有很大不同。精緻的微紀錄短視頻,更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徵。

人頭壺

當下社會的快節奏將視頻製作推向了短平快時代,而該片順應時代潮流,將底蘊深厚的國寶搭載5分鐘的短視頻快車,以一種有新有料有內涵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短不代表糙,而是對“精”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能體現出製作方敢於創新的改變,更是一種對當下觀眾快速充電需求的積極回應。總導演徐歡表示:“我們期待能通過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利用多屏互動多管道傳播的優勢,為100件國寶建個朋友圈,把更多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加進來,聽聽國寶想訴說什麼?一起聊聊什麼?我們也有一個願景,希望這100個5分鐘能夠成為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看後激發你瞭解我們歷史的渴望。我們也有信心在各方努力下把本片打造成一個全新的紀錄片品牌!”

編鐘

一個國:弘揚文化自信、彰顯中國力量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參觀首都博物館時說的話讓世人深思。實際上,只有始終對歷史文化保持一種敬畏,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進當代,才可能讓中國文化走向未來、走向世界。《如果國寶會說話》生動詮釋著文物的珍貴價值,帶領我們感受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內涵。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中華民族的文脈一直延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薪火相傳,以留後人。通過觀賞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觀眾得以穿越時空,傾聽國寶背後的故事,感受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智慧。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祖先留給我們的榮光,今天又將如何融入我們的文化自信呢?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習總書記還說:“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承載著祖先的文化之魂,見證著華夏的文明之路,凝聚著中國的強盛之力,讓我們更有自信地走向未來。

大克鼎

它將如何回憶自己的前世今生?這些文物承載著中華文明,讓歷史變得鮮活起來。

三星堆

100×5分鐘:構建中華文明視頻索引庫

《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及其主創團隊曾成功創作了《故宮 100》系列紀錄片。該片以每集 5 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 100 個空間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故宮 100》的成功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創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國寶會說話》共4季,100 集,每季 25 集,每集 5 分鐘講述一件文物,介紹國寶背後的中國文化,這與以往的紀錄片製作模式有很大不同。精緻的微紀錄短視頻,更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徵。

人頭壺

當下社會的快節奏將視頻製作推向了短平快時代,而該片順應時代潮流,將底蘊深厚的國寶搭載5分鐘的短視頻快車,以一種有新有料有內涵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短不代表糙,而是對“精”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能體現出製作方敢於創新的改變,更是一種對當下觀眾快速充電需求的積極回應。總導演徐歡表示:“我們期待能通過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利用多屏互動多管道傳播的優勢,為100件國寶建個朋友圈,把更多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加進來,聽聽國寶想訴說什麼?一起聊聊什麼?我們也有一個願景,希望這100個5分鐘能夠成為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看後激發你瞭解我們歷史的渴望。我們也有信心在各方努力下把本片打造成一個全新的紀錄片品牌!”

編鐘

一個國:弘揚文化自信、彰顯中國力量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參觀首都博物館時說的話讓世人深思。實際上,只有始終對歷史文化保持一種敬畏,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進當代,才可能讓中國文化走向未來、走向世界。《如果國寶會說話》生動詮釋著文物的珍貴價值,帶領我們感受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內涵。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中華民族的文脈一直延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薪火相傳,以留後人。通過觀賞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觀眾得以穿越時空,傾聽國寶背後的故事,感受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智慧。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祖先留給我們的榮光,今天又將如何融入我們的文化自信呢?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習總書記還說:“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承載著祖先的文化之魂,見證著華夏的文明之路,凝聚著中國的強盛之力,讓我們更有自信地走向未來。

大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