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工藝繁縟,造型複雜,一器之成費時日久,人力物力不可計數

以象為供,千年傳承,寓“太平有象”,指時事安寧平和,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至為吉祥。

象,瑞獸,厚重穩行,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喻,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遠古時北方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

大象多生長其間,先民曾馴養並用象為耕地之牲,象亦與農業、農耕的關係密切,漢代王充《論衡·書虛》說:“舜葬於蒼梧,象為之耕。”這一習俗至唐代仍多見於江南土著中,唐代《蠻書》雲:“象大如水牛,土俗養象以耕田,仍燒其糞”,並稱“象,開南以南多有之。或捕得,人家多養之,以代耕田”,可見象在當時的農業耕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商王武丁卜辭記載:“今夕其雨,獲象。” 《左傳·定公四年》載,
楚軍把大象的尾巴點上火,象群拼命沖入吳軍陣中,嚇得吳軍士兵四散潰逃,楚軍大勝而歸。司馬相如《上林賦》雲:“青龍蚴蟉於東箱,象輿婉蟬於西清。” 《說文》曰:“象,南越大獸,長象牙,三年一乳。”《白虎通》稱:“象者,象太平而作,示已太平。”《漢書·禮樂志》雲:“象來致福。” 可見大象自古具盛大、勝利、吉祥之象徵,是人們心目中體形碩大、行走穩健的瑞獸,民間因素有“太平有象”之頌。而魏晉以後,
佛教自印度不斷向漢地中原傳播,佛教中亦它也是普賢菩薩的坐騎,寓意吉祥。歷代帝王皆以銅、玉、瓷等材質禦制“太平有象”器型,或陳於廳堂之中,或置於案台之上,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平安”之福瑞。傳統的太平有象圖案常畫象馱寶瓶,瓶中還插有花卉作裝飾,瓶寓意“太平”。傳說觀世音的淨水瓶,亦叫觀音瓶,內盛聖水,滴灑能得祥瑞,與象一起比喻天下太平的美好景象。
成對流傳且保存較好的掐絲琺瑯大象並不多見,圖示同以往842萬元港幣成交的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無論從象背蓋毯裝飾,亦或所托寶瓶式樣,非常相近,可為參考。

清中期 銅胎掐絲琺瑯太平有象 (一對)

尺 寸:高25.5cm

創作年代:清中期

拍賣成交價: 3,000,000

整體造型以華貴見長,工藝繁縟,製作精細,且體量碩大,造型恢弘大氣,令人歎為觀止,具有濃郁的宮廷氣息。整器保存狀況尤佳,溫潤自然,鎏金處寶光鮮亮,諸彩妍美,填塗細膩。審其工藝繁縟,造型複雜,一器之成必將費時日久,人力物力不可計數,故此類多見內府製作。與此品一般裝飾龍紋者,可參見故宮舊藏。北京故宮養心殿東暖閣亦有陳設,南京博物院展陳中亦有同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