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包子婆婆”夫婦的誠信故事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包子婆婆”一家合影。

搜尋引擎裡,“包子婆婆”的新聞報導很多。

華龍網報導截圖。

11月13日,在“銅梁APP”手機用戶端上,一條新聞吸引了不少讀者的眼球,那就是居住在銅梁六順花園的一對普通的老年夫婦李其雲和陳淑梅,

獲得全國第六屆道德模範,作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重慶人,即將於當月17日赴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這對平凡的身邊人有著怎樣驚天動地的故事,才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呢?不少市民開始迫不及待地在手機上搜索兩人的名字,關注央視對全國第六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的現場直播。

11月18日,夫婦倆載譽歸來,

重慶日報、華龍網、銅梁各家主流媒體等紛紛對夫妻倆替子還債的誠信故事進行了報導,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只要在任何一個搜尋引擎中輸入“包子婆婆陳淑梅”,就會有成千上萬條新聞報導和精彩評論跳入你的眼簾。

主流媒體濃墨重彩

自媒體鋪天蓋地

就在獲悉陳淑梅、李其雲夫婦獲獎的第一時間,《重慶晨報》的記者就奔赴銅梁,11月14日,該報就刊登了一篇題為《夫妻倆賣包子替過世兒子還67萬債務》的專版文章。

隨後於19日,該報又連續刊登兩篇文章,題目為《榮譽不僅屬於我們兩個人》和《這是全社會對崇德向善的禮遇》,深度闡述了還債故事和兩塊獎牌背後的社會價值和道德意義。

陳淑梅、李其雲夫婦回銅當天,重慶日報社5名記者提前2個小時守候在六順花園社區門口。等待中,他們和社區居民聊天,想從街坊鄰居的口中,

瞭解夫妻倆更多的故事。採訪兩位元老人,重慶日報社的記者們眼含熱淚,心潮澎湃,帶著無比的尊重和激動。採訪結束,他們在銅梁區新聞中心的一台電腦上連夜加班成稿,一氣呵成,第二天《重慶日報》頭版頭條,一篇題為《“兒子的債,我們來還!”--銅梁“包子婆婆”夫婦靠賣包子饅頭和打工替子償還巨額債務》的大幅文章和一個專版,將陳淑梅和李其雲的不幸遭遇、心中所想、鄰里溫情、還債艱辛和銅梁人互助等故事寫得淋漓盡致。
就在當日,許多讀了這篇稿子的重慶人,都毫不猶豫地將它自己的朋友圈,或者轉發給不少QQ、微信好友;不少知名博主和網站達人都轉載了該文,“包子婆婆”的誠信故事在重慶大地很快家喻戶曉。

第二天一大早,陳淑梅和李其雲就乘車前往渝北區,作客《華龍會客廳》,和廣大觀眾和網友一起聊還債途中的辛酸和感人的故事。當天,這段40多分鐘的視頻在網路上掛出後,很快點擊量就上百萬。不少網友還專門下載下來,拿回家給父母看。

隨後,重慶晚報、重慶商報等都市媒體以及湖北、河北等地的記者也爭相報導了這一事蹟;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以及搜狐網、大眾網、天涯論壇等數十個綜合網站、論壇和自媒體紛紛轉載了相關文章。就在同時,《銅梁日報》、“銅梁APP”、“銅梁電視臺”等銅梁全媒體火力全開,除了轉載上級主流媒體的稿件,記者們還自主采寫了10餘條稿件,並刊發評論文章,進行連續性報導,深度挖掘了“包子婆婆”替子還債背後的諸多故事,謳歌團結善良的銅梁人,呼籲和諧社會需要更多的誠信。

重慶日報社記者現場採訪“包子婆婆”夫婦。

上游新聞讀者評論。

“銅梁APP”粉絲留言。

自媒體粉絲的評論。

網友們點贊:“‘包子婆婆’了不起!”

儘管離“包子婆婆”夫婦領獎歸來的日子已近一月,然而網上的熱度依然未減。不少自媒體仍在不停轉載,眾多網友還在文章的後面附上真誠的評論,在《今日頭條》上,記者發現,不少有關“包子婆婆”事蹟的報導後面有數十條評論,有的文章評論數百。

網友的評論大致分為三類,最多的就是給李其雲和陳淑梅這份誠信點贊,認為“包子婆婆”夫婦的品格真了不起;第二類是揭露社會一些不誠信現象的;第三類就是感慨夫妻倆的不容易,同時安慰和鼓勵夫妻倆,希望他倆要保重身體,更加堅強生活下去,帶好兩個孫子,並祝願他們晚年幸福。

網友“廣龍”說:“看到此篇,淚眼模糊,為老人的精神所感動,讓那些年輕力壯的老賴們看看吧!這就是做人的道德和底線。”網友“神仙下凡”說:“守誠信的兩位老人太不容易了,道德模範,給你們點贊!”網友“君子”說:“感動!我也是離婚了帶一小孩,平常工作時間也是父母幫我帶孩子,深知其中的艱辛,希望兩位老人這種誠信、自強的精神傳承下去,也祝願兩位老人的兩個孫子學業有成!”網友“滄海桑田”說:“小編,你應該多發如此正能量的的報導,社會太需要了!”銅梁網友“醉後的溫柔”在評論中驕傲地說:“為我們銅梁人點贊,以後我繞道都會去他們家裡吃包子!”……這些話語是記者在各大媒體的評論區裡摘錄的點滴,它們雖然樸實,卻溫暖而帶有強勁的力量。

訪銅梁人:“把‘包子婆婆’的誠信接力棒傳遞下去。”

巴川小學曹友琴老師是陳淑梅大孫子李勇興的班主任,起初,她只是知道孩子幼年喪父,一家人生活比較困難,還不知道孩子的爺爺奶奶還背負起了67萬元的巨債要償還。從那時起,曹老師就特別關注這個懂事可愛的孩子,默默地幫助他,給他買衣服、餅乾,幫他輔導功課,因此,李勇興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後來,曹友琴老師不是孩子的班主任了,但她從報導中得知陳淑梅賣包子還巨債的事蹟後,依然經常鼓勵孩子要自立自強。“以前是同情‘包子婆婆’一家的遭遇,後來上升到敬佩,這樣活生生的誠信品質,不正是教育孩子們的好教材嗎?”曹友琴告訴記者,“我經常叫班上的孩子向李勇興學習,這讓李勇興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孩子是這個家庭的希望,老師多一分努力和關愛,孩子就會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就會有更多動力,品學兼優,今後才有本領讓兩位老人晚年幸福。”

“全國道德模範的兩個孫子都在我們學校上學,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巴川小學校長夏德明說,“正因如此,‘包子婆婆’夫妻倆的榮譽和品質對於學校來說,意義變得更加特殊,這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作為培育祖國接班人的學校,就應該把這根接力棒好好傳遞下去。因此,近段時間,學校已陸續開展活動,用主題班會課、微信群、紅旗下講話等形式,給孩子們講‘包子婆婆’的故事,教育他們要做一個善良誠信的人。”

11月底開始,重慶巴川中學也將“包子婆婆”的故事製作成PPT,在學生政治課課堂、主題班會課和自由表達課上進行深入講解。“從課堂效果看,互動效果特別好,誠信這兩個字一定在學生心中紮根了。”2020級年級組長令狐雲國告訴記者,“學校特別重視身邊活教材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包子婆婆’的品質值得每個學校將此作為最生動的教材,這比孩子多學幾個生字、多寫幾篇作文更有價值。”

“我曾經和陳淑梅在廣東一起打過工,我印象中,她是一個特別講信用的人,而且心腸特別好,愛幫助人。”平灘鎮村民陳秀動情地說,廣東一別就是10多年,兩人沒有了聯繫,當她從媒體上看到陳淑梅獲獎的消息後,立馬辭工回來找她,並在銅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裡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今後我也會向她學習,工作勤勤懇懇,才能對得起這份友情。”陳秀說。

“過去社會上不誠信的事件太多了,因此,‘包子婆婆’的誠信真的像金子一樣,希望我們人人爭當這樣的模範,那麼我們中國一定是世界上最強大美滿的家庭。”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張勇說,他一直致力於對老賴的執行,相信隨著法律的健全和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的優化,今後的中國,誠信的主流將最終戰勝老賴,社會更加透明陽光,群眾生活的安全感也會進一步提升。

“過去啥假雞蛋、假藥、違法添加、潲水油上餐桌等案件屢見不鮮,這些年經過大力整治,情況有了根本好轉;那些年詐騙也很多,特別是電信詐騙滿天飛,這兩年公安給力,詐騙電話少多了。我把10萬元借給朋友20多年了,可她家房子車子都買齊了,就是不還我,去討要過幾次都未果,還把我拉黑了,這樣的不誠信行為真讓人心寒。”銅梁某私營企業業主彭慧深有感觸地說,她仔細讀了“包子婆婆”的每一篇文章,而且都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中了,她特別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好好讀讀,多一些思考,每個人如果都能從自身做起,多一些警醒和反思,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社會就會少很多猜忌和不愉快,生活就會更加和睦幸福。

時代需要正能量

從全國道德模範“包子婆婆”夫婦的誠信談弘揚社會新風正氣

○丁丁

銅梁區六順花園社區一對平凡的老年夫妻,起早貪黑做包子賣和打工,帶病堅持4年,將意外身亡的兒子借的巨額債務67萬元給還上了。不少人認為他們沒有義務還這筆錢,然而他們卻認為還錢理所應當,並主動承擔。這個事情觸動了很多生活在世俗環境中的人們心底最柔軟的那根神經,讓很多人打心眼裡佩服和感動。

“包子婆婆”陳淑梅和李其雲夫婦之所以能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是因為夫妻倆身上難能可貴的誠信品質,是現代不少人缺乏的,時代需要的正能量。

曾經何時,由於人性貪婪的弱點和社會監管體制的缺失,制假售假隨處可見、食品安全令人擔憂、老賴混混橫行無阻……一部分人一度丟失了誠信這個美德。然而讓我們欣喜的是,隨著打造誠信社會的不斷推進,言必信,行必果的社會風氣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樹立社會新風正氣,是新時代的新要求和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為此付出努力。銅梁人身邊有很多正能量,向“包子婆婆”夫妻學習,我們將成為一個善良誠信的人;學冷遠志、張均,我們會更好地愛自己的家人;學雷電、郭開學,我們會在別人危難時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學王林勇、趙明,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都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只有我們每個人明辨是非,崇善好德,讓誠實和勤勉成為自己永久的伴侶,乾坤就會滿正氣,每個人才能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當天,這段40多分鐘的視頻在網路上掛出後,很快點擊量就上百萬。不少網友還專門下載下來,拿回家給父母看。

隨後,重慶晚報、重慶商報等都市媒體以及湖北、河北等地的記者也爭相報導了這一事蹟;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以及搜狐網、大眾網、天涯論壇等數十個綜合網站、論壇和自媒體紛紛轉載了相關文章。就在同時,《銅梁日報》、“銅梁APP”、“銅梁電視臺”等銅梁全媒體火力全開,除了轉載上級主流媒體的稿件,記者們還自主采寫了10餘條稿件,並刊發評論文章,進行連續性報導,深度挖掘了“包子婆婆”替子還債背後的諸多故事,謳歌團結善良的銅梁人,呼籲和諧社會需要更多的誠信。

重慶日報社記者現場採訪“包子婆婆”夫婦。

上游新聞讀者評論。

“銅梁APP”粉絲留言。

自媒體粉絲的評論。

網友們點贊:“‘包子婆婆’了不起!”

儘管離“包子婆婆”夫婦領獎歸來的日子已近一月,然而網上的熱度依然未減。不少自媒體仍在不停轉載,眾多網友還在文章的後面附上真誠的評論,在《今日頭條》上,記者發現,不少有關“包子婆婆”事蹟的報導後面有數十條評論,有的文章評論數百。

網友的評論大致分為三類,最多的就是給李其雲和陳淑梅這份誠信點贊,認為“包子婆婆”夫婦的品格真了不起;第二類是揭露社會一些不誠信現象的;第三類就是感慨夫妻倆的不容易,同時安慰和鼓勵夫妻倆,希望他倆要保重身體,更加堅強生活下去,帶好兩個孫子,並祝願他們晚年幸福。

網友“廣龍”說:“看到此篇,淚眼模糊,為老人的精神所感動,讓那些年輕力壯的老賴們看看吧!這就是做人的道德和底線。”網友“神仙下凡”說:“守誠信的兩位老人太不容易了,道德模範,給你們點贊!”網友“君子”說:“感動!我也是離婚了帶一小孩,平常工作時間也是父母幫我帶孩子,深知其中的艱辛,希望兩位老人這種誠信、自強的精神傳承下去,也祝願兩位老人的兩個孫子學業有成!”網友“滄海桑田”說:“小編,你應該多發如此正能量的的報導,社會太需要了!”銅梁網友“醉後的溫柔”在評論中驕傲地說:“為我們銅梁人點贊,以後我繞道都會去他們家裡吃包子!”……這些話語是記者在各大媒體的評論區裡摘錄的點滴,它們雖然樸實,卻溫暖而帶有強勁的力量。

訪銅梁人:“把‘包子婆婆’的誠信接力棒傳遞下去。”

巴川小學曹友琴老師是陳淑梅大孫子李勇興的班主任,起初,她只是知道孩子幼年喪父,一家人生活比較困難,還不知道孩子的爺爺奶奶還背負起了67萬元的巨債要償還。從那時起,曹老師就特別關注這個懂事可愛的孩子,默默地幫助他,給他買衣服、餅乾,幫他輔導功課,因此,李勇興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後來,曹友琴老師不是孩子的班主任了,但她從報導中得知陳淑梅賣包子還巨債的事蹟後,依然經常鼓勵孩子要自立自強。“以前是同情‘包子婆婆’一家的遭遇,後來上升到敬佩,這樣活生生的誠信品質,不正是教育孩子們的好教材嗎?”曹友琴告訴記者,“我經常叫班上的孩子向李勇興學習,這讓李勇興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孩子是這個家庭的希望,老師多一分努力和關愛,孩子就會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就會有更多動力,品學兼優,今後才有本領讓兩位老人晚年幸福。”

“全國道德模範的兩個孫子都在我們學校上學,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巴川小學校長夏德明說,“正因如此,‘包子婆婆’夫妻倆的榮譽和品質對於學校來說,意義變得更加特殊,這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作為培育祖國接班人的學校,就應該把這根接力棒好好傳遞下去。因此,近段時間,學校已陸續開展活動,用主題班會課、微信群、紅旗下講話等形式,給孩子們講‘包子婆婆’的故事,教育他們要做一個善良誠信的人。”

11月底開始,重慶巴川中學也將“包子婆婆”的故事製作成PPT,在學生政治課課堂、主題班會課和自由表達課上進行深入講解。“從課堂效果看,互動效果特別好,誠信這兩個字一定在學生心中紮根了。”2020級年級組長令狐雲國告訴記者,“學校特別重視身邊活教材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包子婆婆’的品質值得每個學校將此作為最生動的教材,這比孩子多學幾個生字、多寫幾篇作文更有價值。”

“我曾經和陳淑梅在廣東一起打過工,我印象中,她是一個特別講信用的人,而且心腸特別好,愛幫助人。”平灘鎮村民陳秀動情地說,廣東一別就是10多年,兩人沒有了聯繫,當她從媒體上看到陳淑梅獲獎的消息後,立馬辭工回來找她,並在銅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裡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今後我也會向她學習,工作勤勤懇懇,才能對得起這份友情。”陳秀說。

“過去社會上不誠信的事件太多了,因此,‘包子婆婆’的誠信真的像金子一樣,希望我們人人爭當這樣的模範,那麼我們中國一定是世界上最強大美滿的家庭。”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張勇說,他一直致力於對老賴的執行,相信隨著法律的健全和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的優化,今後的中國,誠信的主流將最終戰勝老賴,社會更加透明陽光,群眾生活的安全感也會進一步提升。

“過去啥假雞蛋、假藥、違法添加、潲水油上餐桌等案件屢見不鮮,這些年經過大力整治,情況有了根本好轉;那些年詐騙也很多,特別是電信詐騙滿天飛,這兩年公安給力,詐騙電話少多了。我把10萬元借給朋友20多年了,可她家房子車子都買齊了,就是不還我,去討要過幾次都未果,還把我拉黑了,這樣的不誠信行為真讓人心寒。”銅梁某私營企業業主彭慧深有感觸地說,她仔細讀了“包子婆婆”的每一篇文章,而且都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中了,她特別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好好讀讀,多一些思考,每個人如果都能從自身做起,多一些警醒和反思,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社會就會少很多猜忌和不愉快,生活就會更加和睦幸福。

時代需要正能量

從全國道德模範“包子婆婆”夫婦的誠信談弘揚社會新風正氣

○丁丁

銅梁區六順花園社區一對平凡的老年夫妻,起早貪黑做包子賣和打工,帶病堅持4年,將意外身亡的兒子借的巨額債務67萬元給還上了。不少人認為他們沒有義務還這筆錢,然而他們卻認為還錢理所應當,並主動承擔。這個事情觸動了很多生活在世俗環境中的人們心底最柔軟的那根神經,讓很多人打心眼裡佩服和感動。

“包子婆婆”陳淑梅和李其雲夫婦之所以能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是因為夫妻倆身上難能可貴的誠信品質,是現代不少人缺乏的,時代需要的正能量。

曾經何時,由於人性貪婪的弱點和社會監管體制的缺失,制假售假隨處可見、食品安全令人擔憂、老賴混混橫行無阻……一部分人一度丟失了誠信這個美德。然而讓我們欣喜的是,隨著打造誠信社會的不斷推進,言必信,行必果的社會風氣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樹立社會新風正氣,是新時代的新要求和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為此付出努力。銅梁人身邊有很多正能量,向“包子婆婆”夫妻學習,我們將成為一個善良誠信的人;學冷遠志、張均,我們會更好地愛自己的家人;學雷電、郭開學,我們會在別人危難時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學王林勇、趙明,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都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只有我們每個人明辨是非,崇善好德,讓誠實和勤勉成為自己永久的伴侶,乾坤就會滿正氣,每個人才能實現自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