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終專特稿|熱詞:2017,中東熱點“此起彼伏”

2017年12月5日,在葉門首都沙那,胡塞武裝人員查看空襲現場。

2017年,中東很多突然事件。

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只出訪過一次的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11月突然訪問俄羅斯,沙特等國與卡達斷交;黎巴嫩總理哈裡裡辭職;也門前總統薩利赫被打死……

亂局背後,歸因於俄羅斯、美國等大國在中東的博弈,也歸因於沙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地區強國的角力。

【三場戰事】

普京會見巴沙爾正逢敘利亞局勢轉捩點。當時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敘境內僅剩個別據點,

敘政府在俄軍兩年多來的支持下已收復全國大部分領土。此後20天內,敘利亞和伊拉克先後宣佈結束打擊“伊斯蘭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極端組織在敘伊行將覆滅,標誌著2017年中東反恐取得決定性勝利。

多名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中東問題專家判斷,俄羅斯與美國在中東的博弈,俄方占上風。

唐繼贊說,俄羅斯協同土耳其和伊朗創立敘利亞問題阿斯坦納和談機制,

促成敘4個“衝突降級區”設立,為鞏固敘內戰停火奠定堅實基礎。拱振喜說,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戰略和戰術取得了勝利,而美國更迭巴沙爾政權的戰略失敗。顧正龍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決定停止向敘“溫和反對派”提供武器和訓練,是美國調整對敘政策的實質性一步,迫使其中東盟友作出相應調整。敘利亞戰場形勢以及國際和地區環境由此朝有利於巴沙爾政權的方向發展。

2017年6月27日,在敘利亞赫邁米姆,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中)訪問俄羅斯駐敘利亞空軍基地。(新華/美聯)

拱振喜認為,敘利亞和伊拉克形勢在2014年6月“伊斯蘭國”宣佈建國時陷入最低谷。近幾年的中東動亂,中心位置是敘利亞危機。隨著敘伊局勢穩定,

以及敘利亞危機逐步解決,未來中東形勢有可能向好發展。

特別是牽制敘利亞和談的巴沙爾去留問題,拱振喜認為,敘利亞政府軍取得勝利的戰場形勢必然反映到談判桌上。敘反對派堅持要求巴沙爾在政治過渡前下臺的立場已不可能實現。而且現在看,巴沙爾掌權對維護敘穩定較有保證,敘利亞如果再生亂,“伊斯蘭國”恐將捲土重來。他判斷,巴沙爾很可能在2021年第三任總統屆滿時下臺。

拱振喜說,美國、俄羅斯、土耳其、沙特和伊朗等地區大國一致同意結束敘伊戰爭,意味著主要相關方已達成內部諒解,保持敘伊兩國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大框架不會有變化”。

按半島電視臺說法,今年過後,也門將是唯一一個尚未找到和平路線圖的中東國家。拱振喜說,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三場戰事相互聯繫。沙特主導的多國聯軍2015年發起對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戰亂造成葉門境內出現霍亂肆虐、平民傷亡等問題,受到國際社會批評,“沙特外交頭等大事就是結束葉門戰爭”。但若想撲滅戰火,沙特勢必要緩和與伊朗關係,在這方面俄羅斯“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兩大陣營】

過去一年中東多強纏鬥。唐繼贊分析,沙特和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兩個國家,兩國當權者均是強勢人物,預計未來沙伊將持續激烈博弈。顧正龍認為,沙特聯合其他海灣國家與卡達斷交、參與葉門內戰,以及黎巴嫩總理哈裡裡辭職等系列事件凸顯沙伊兩強對抗不斷強化,也為美俄介入中東地區事務提供了空間。

沙伊之外,以色列和土耳其不甘示弱。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長期對立,但在沙伊陣營角力升級之際,以色列與沙特有意協同制衡伊朗。唐繼贊指出,土耳其參與博弈的地盤是敘北部地方,以打擊“伊斯蘭國”為名,防止當地庫爾德人勢力擴張。

2017年12月10日,在伊拉克巴格達解放廣場,一名男子揮舞國旗慶祝擊敗“伊斯蘭國”。(新華/法新)

美俄博弈致使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出現變化。唐繼贊認為,與俄羅斯鮮有交集的沙特國王薩勒曼到訪莫斯科,是這一變化的重要標誌之一。美國的中東傳統盟友,近年來也出現離心傾向,日益看重俄羅斯。

總結今年形勢,拱振喜說,中東地區各種矛盾盤根錯節,域外大國介入很深,舊矛盾緩和了,往往又出現新矛盾。唐繼贊認為,2017年可謂中東“多事之秋”,俄美博弈、沙伊角力外,如何解決庫爾德問題也擺上議事日程。臨近歲末,美國認定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則讓巴以矛盾再次成為衝突焦點。

展望明年,顧正龍認為,巴以、伊核、葉門、庫爾德等仍是困擾中東的熱點。2018年的中東,仍難走出亂局。

戰亂造成葉門境內出現霍亂肆虐、平民傷亡等問題,受到國際社會批評,“沙特外交頭等大事就是結束葉門戰爭”。但若想撲滅戰火,沙特勢必要緩和與伊朗關係,在這方面俄羅斯“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兩大陣營】

過去一年中東多強纏鬥。唐繼贊分析,沙特和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兩個國家,兩國當權者均是強勢人物,預計未來沙伊將持續激烈博弈。顧正龍認為,沙特聯合其他海灣國家與卡達斷交、參與葉門內戰,以及黎巴嫩總理哈裡裡辭職等系列事件凸顯沙伊兩強對抗不斷強化,也為美俄介入中東地區事務提供了空間。

沙伊之外,以色列和土耳其不甘示弱。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長期對立,但在沙伊陣營角力升級之際,以色列與沙特有意協同制衡伊朗。唐繼贊指出,土耳其參與博弈的地盤是敘北部地方,以打擊“伊斯蘭國”為名,防止當地庫爾德人勢力擴張。

2017年12月10日,在伊拉克巴格達解放廣場,一名男子揮舞國旗慶祝擊敗“伊斯蘭國”。(新華/法新)

美俄博弈致使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出現變化。唐繼贊認為,與俄羅斯鮮有交集的沙特國王薩勒曼到訪莫斯科,是這一變化的重要標誌之一。美國的中東傳統盟友,近年來也出現離心傾向,日益看重俄羅斯。

總結今年形勢,拱振喜說,中東地區各種矛盾盤根錯節,域外大國介入很深,舊矛盾緩和了,往往又出現新矛盾。唐繼贊認為,2017年可謂中東“多事之秋”,俄美博弈、沙伊角力外,如何解決庫爾德問題也擺上議事日程。臨近歲末,美國認定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則讓巴以矛盾再次成為衝突焦點。

展望明年,顧正龍認為,巴以、伊核、葉門、庫爾德等仍是困擾中東的熱點。2018年的中東,仍難走出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