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每年光進口晶片就要花上萬億元:直到這一位科學家的出現!

中國晶片依賴於進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許,我們認為小小的晶片不值錢,但是,據央視最新報導,2016年進口晶片總額高達兩千多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一萬四千億,成為了16年進口最多也是金額最多的產品,

中國有多家手機廠家,但是,核心晶片技術卻只能依賴於進口,從手機到衛星,沒有能夠離得開晶片的。據最新報導,中國晶片有望自行製造。

經過16年的辛勤奮鬥,晶片已日臻完善。

胡偉武,兩彈一星的科學家,現如今投身晶片事業16年,

完成了中國晶片零的突破,在他的課堂上,胡老師一直強調中國必須有獨立自主的核心晶片,不然極易受制於人,國家安全,甚至是銀行都面臨安全威脅。

16年的風雨歷程,龍芯這個產品很多大學生都不瞭解,龍芯的基地在北京西六環的科技園內,

在那裡,我們可以瞭解到晶片製造的困難,北斗衛星上的晶片,必須能夠承受零下五十五度以及一百二十五度的極端溫度,還要有抵抗輻射的能力,總之,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們一點點的進行摸索研究。新一代的北斗衛星上一共裝有六個龍芯晶片。

想想十幾年龍芯的研發過程,我們可以想像其艱難,沒有可以借鑒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摸索,在詢問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認真嚴謹,正因為有嚴謹的科學態度,他們一步步摸索到了現在,現在,龍芯的銷量已經有五百萬套,海信,海爾等都在使用龍芯的晶片。

2001年,龍芯一代就已經成功臨世,很多人為之振奮,也有很多人想捐款支援中國芯。現如今,龍芯已經是第三代了,但是,除了機上盒,我們很難看到被用於其他領域,尤其是電腦。

最新的龍芯產品,64位元處理內核,每秒運算兩百四十億次,但是,這個只能算是英特爾的中低端晶片,我們從無一直在追趕,一直在縮短和世界的距離。胡院士是中國少有的自主研發晶片的人,

其他人也在努力,購買別人的產權,收購公司,相信,再過幾年,中國的晶片就能夠走到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