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戰前華北最大的兵工廠:月產火炮百餘門,衝鋒槍九百支

文/寂寞的紅酒

太原兵工廠,是民國時期山西軍閥閻錫山創辦的一家大型兵工企業,和瀋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並稱中國三大兵工廠。閻錫山能在山西統治三十八年之久,和太原兵工廠密不可分。

辛亥革命後,閻錫山當上了山西大都督,獨攬山西軍政大權,成為山西的土皇帝。他在山西推行了保境安民、義務教育等多項政策,將山西治理成了民國僅有的兩個模範省。1917年,閻錫山在參觀漢陽兵工廠後目睹了漢陽兵工廠精良的槍炮,

深感自己軍隊武器裝備的落後,回到山西便萌生了創辦自己兵工廠的想法,開始籌辦太原兵工廠。

1920年,閻錫山將修械所和銅元局合併為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這就是太原兵工廠的前身。閻錫山為打造一流的兵工廠,省吃儉用,瘋狂追加投入,

引入德國先進機械設備,高薪聘請國內外一流人才,使得太原兵工廠很快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在閻錫山的主持下,到二十年代末山西兵工廠已經初具規模,有槍彈廠、火炮廠、炸藥廠等多個分廠,共有設備3800部,職工1.5萬人,還擁有西北煉鋼廠、汽油提煉廠等多個輔助廠礦企業,實力超過了當時的國府第一兵工廠金陵兵工廠。

1928年-1930年,太原兵工廠月產步槍3000支、衝鋒槍900支、火炮135門(含迫擊炮100門),炮彈2萬多發。據說兵工廠巔峰時期曾日產手榴彈十余萬枚,其軍火生產能力在全國數一數二。太原兵工廠還有汽車修配廠、飛機製造廠(為掩人耳目對外稱汽車廠),曾組裝出飛機和汽車。閻錫山靠著太原兵工廠武裝起三十萬晉綏軍,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之一。

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武器不僅能夠自給自足,而且外銷給馬鴻逵、李宗仁、馮玉祥等外省軍閥。

不過在1931年中原大戰後,反蔣聯盟盟主閻錫山失敗下野,兵工廠由張學良接手。張學良遣散了大部分晉綏軍,太原兵工廠也被迫停產,

僅僅保留了1800名職工,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軍械和民品修造。雖然後來閻錫山回到山西重新恢復了太原兵工廠的軍火生產,不過兵工廠已經元氣大傷,再也不復往日的輝煌。

1937年抗戰爆發後,閻錫山組織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依靠太原兵工廠硬是擋了日軍數月之久,太原會戰中日軍傷亡高達三萬。在忻口會戰中,晉綏軍用八萬餘枚炮彈回敬日軍,讓日軍吃驚不已。不過由於敵強我弱,閻錫山和他的晉綏軍主力被迫撤出山西,太原兵工廠淪落敵手,被日本拆毀運往東北和本土。華北第一兵工廠就這樣煙消雲散。

太原會戰中日軍傷亡高達三萬。在忻口會戰中,晉綏軍用八萬餘枚炮彈回敬日軍,讓日軍吃驚不已。不過由於敵強我弱,閻錫山和他的晉綏軍主力被迫撤出山西,太原兵工廠淪落敵手,被日本拆毀運往東北和本土。華北第一兵工廠就這樣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