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工智慧:脫虛向實 產業化加速推進

在中美兩國人工智慧大戰中,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設立了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目標。按照規劃,到2030年,中國將在人工智慧方面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

人工智慧將帶動中國相關行業實現超過1萬億元的產業規模。該規劃首次將人工智慧發展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回望2017年,一年融資近200起,儼然成為一場人工智慧企業的集體狂歡,而其中以BAT為代表的巨頭公司更是舞臺上的主角。雖然全球在人工智慧領域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突破,不過該領域的投資額度卻在節節攀升,產業化也在加速推進,這一現象在中國尤其明顯。

人工智慧賽道的競爭剛剛拉開序幕。相較於演算法而言,資料的規模和採集能力決定了人工智慧在行業的發展速度,這也是互聯網巨頭的優勢所在,因此建立開放平臺、扶持技術創新、打造生態聯盟成為大公司的共同選擇。

BAT借助資料優勢

百度是其中佈局最早,也是用力最猛的一家公司,相較于英偉達、高通、英特爾等老牌廠商在硬體晶片領域的頻頻發力,百度更明顯的優勢在於軟體。2017年百度發佈了Dueros和Apollo計畫,前者致力於成為“語音領域的安卓”,後者意在打造“汽車工業的安卓”。

尤其是後者被視為百度AI的核心突破口,其中高精度地圖更是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的殺手鐧,這也是穀歌、Uber、特斯拉無力比拼百度的關鍵所在。

早在2013年百度就升級了採集車輛,添加了最先進的採集設備,不僅掃描記錄路況資訊,同時還記錄採集司機的駕車行為,包括踩油門、刹車行為,每天幾百輛車輛的投入,收集了幾百萬里程的資料資訊,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學習和分析駕車行為預測駕駛。

在業務拓展方面,百度已經與德賽西威、聯合汽車電子、航盛電子、博泰電子、大陸集團、博世集團、奇瑞、北汽、一汽、金龍客車等汽車零部件廠商和整車廠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得益于商業夥伴關係、政府的支援以及演算法和資料功底,百度有望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勝出。

騰訊一直被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後發力。與百度以AI發展為核心驅動力、阿裡將AI視為技術工具不同,騰訊AI的業務和場景驅動更為明顯,在騰訊,遊戲、社交和內容是AI應用最為密集的業務領域。

如同AlphaGO之父、DeepMind公司CEO哈薩比斯所言,

遊戲是測試AI演算法的完美平臺,作為騰訊的主營業務,遊戲自然被列為人工智慧的重要研究方向。據騰訊AI lab主任張潼博士向第一財經透露,騰訊AI在遊戲中的應用包括遊戲前製造流程、遊戲中的玩家體驗以及遊戲周邊電競等。

坐擁微信9.63億和QQ 8.5億線上用戶,龐大用戶群體在騰訊社交生態中產生了大量的資料,也成為AI技術落地和應用的天然港灣,在社交領域語音和對話是騰訊兩個長期研究重點。騰訊更看重場景,尤其是AI與醫療領域結合應用,醫學影像識別成為馬化騰在各個場合頻頻提及的案例。

2017年是阿裡巴巴AI收穫的季節,螞蟻金服的智能客服自助率提升到97%,菜鳥物流的第一億件包裹送達時間較去年縮短0.7天,雙十一AI設計師一秒設計8000張海報。

最能體現阿裡巴巴人工智慧技術的就是阿裡雲,目前阿裡雲的全球份額已經超過穀歌,與AWS和微軟Azure一起位列前三。其中阿裡雲ET城市大腦更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公共系統,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域即時分析。在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領域ET大腦正在從單點技能升級為開放的AI平臺。對於阿裡而言,這也是比消費互聯網更廣闊的市場,阿裡在從公有雲服務提供者向更全面的軟硬體服務商轉型。

下一個獨角獸

在政府推動,集全國之力發展人工智慧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鼓舞下,今年中國也誕生了多個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初創公司。根據高盛援引iResearch的資料,目前,語音和視覺識別技術分別占中國人工智慧市場的60%和12.5%。在中國,所有和人工智慧相關的公司中,71%專注于開發應用,其餘公司專注演算法,其中55%的公司研究電腦視覺,13%的研究自然語言處理,9%的致力於基礎機器學習。

比如致力於語音交互和自然語義識別的出門問問和專注於機器視覺與深度學習的商湯科技等,還有在智慧語音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大訊飛,該公司目前已經擁有中國智慧語音行業最大的市場。

成立三年的商湯科技主要從事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研發,核心應用領域是安防、金融和移動互聯網。此前,高通宣佈戰略投資商湯科技。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還透露,已經與一家合作夥伴簽署了1億美元的合作協定,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這也是商湯科技首次大規模涉足自動駕駛領域。

在人臉識別領域,目前國內包括商湯、依圖和曠視在內的三大獨角獸都已進入到C輪融資,估值也一輪高過一輪。根據諮詢機構麥肯錫的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5億元人民幣。

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合夥人、TMT行業負責人王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慧在經歷了20世紀的兩次發展大潮後,2006年起進入第三次發展浪潮——重視資料、自主學習的認知智慧時代。相比通用人工智慧,專用人工智慧是此次浪潮的真正主角。”

今年11月,中國人工智慧協會與羅蘭貝格聯合發佈《中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白皮書》。羅蘭貝格預計,全球人工智慧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6年的126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超過3萬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43%。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在中國產生10萬億元的產業帶動效益。

晶片之爭

中國和美國正在競爭晶片領域的主導權。中國政府支援的創業公司、美國科技巨頭和晶片業者都瞄準成為下一個英偉達(NVIDIA)。

在中國政府的支援下,一個性能和效能能達到英偉達GPU20倍的晶片企業正在應運而生。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旗下的初創公司寒武紀承諾在未來三年內生產10億個處理單元,並正在開發專門用於深度學習的晶片。

寒武紀創始人兼CEO陳天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在傳統晶片領域,中國與國外同行還有差距,那麼在智慧晶片領域,我們與國外同行都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塑造中國智慧產業全新的生態。”

華為Mate 10系列所搭載的麒麟970晶片已經集成了寒武紀1A處理器作為其核心人工智慧處理單元(NPU),實現了手機上本地、即時、高效的智慧處理。

高盛在今年發佈的一份《中國人工智慧的崛起》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對國外的晶片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不過中國本土企業在晶片領域取得的進步是“令人鼓舞”的。高盛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逐漸減少對於國外晶片處理器的依賴。

不過美國仍然將晶片視為戰略性行業,並牢牢把控著晶片的核心技術及智慧財產權。除了傳統的晶片廠商外,美國科技巨頭如谷歌、微軟、蘋果均加入了晶片之爭。穀歌發佈了兩代TPU,意圖與其TensorFlow開源庫協作。微軟宣佈將自主研發人工智慧晶片並用於全新的Hololens AR設備。蘋果的第一款機器學習優化的A11仿生晶片,也採用蘋果自主設計的GPU內核,在新款iPhone中實現AR和人臉識別。

投資大起小落

在沸沸揚揚的人機大戰過後,2017年人工智慧技術終於不再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滲透到各行各業,解決細分且具體的問題。

當資本集體湧向人工智慧的時候,投資人也開始變得謹慎。“人工智慧最近有點虛火,明年估值可能會調低。”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宓群判斷。

長期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也用“大起小落”描述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現狀。在他看來從今年年初,資本的湧入速度和專案出現呈現加速,最後造成泡沫,今年下半年團隊開始變少,資本也不再瘋狂。

除了一些領域存在超前發展、盲目投資之外,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結構失衡,也是阻礙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門檻。2017年因為人工智慧行業急速爆發,巨大的人才缺口將行業人才薪酬推至令人咋舌的水準。

人工智慧領域應屆博士年薪在50萬左右,碩士從25萬~35萬,這一薪資水準相當於2~3年工作經驗的普通崗位工程師的薪資。有Facebook、Google等海外互聯網公司中國員工回國成功創業的示範效應,2017年AI人才矽谷回流明顯。

但搶奪人才背後如何留住和管理人才也成為新的挑戰,平衡基礎研究能力和工程化能力,理解技術產品化風險所在同等重要,搶人大戰外AI公司更需強化自我造血能力。

騰訊更看重場景,尤其是AI與醫療領域結合應用,醫學影像識別成為馬化騰在各個場合頻頻提及的案例。

2017年是阿裡巴巴AI收穫的季節,螞蟻金服的智能客服自助率提升到97%,菜鳥物流的第一億件包裹送達時間較去年縮短0.7天,雙十一AI設計師一秒設計8000張海報。

最能體現阿裡巴巴人工智慧技術的就是阿裡雲,目前阿裡雲的全球份額已經超過穀歌,與AWS和微軟Azure一起位列前三。其中阿裡雲ET城市大腦更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公共系統,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域即時分析。在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領域ET大腦正在從單點技能升級為開放的AI平臺。對於阿裡而言,這也是比消費互聯網更廣闊的市場,阿裡在從公有雲服務提供者向更全面的軟硬體服務商轉型。

下一個獨角獸

在政府推動,集全國之力發展人工智慧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鼓舞下,今年中國也誕生了多個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初創公司。根據高盛援引iResearch的資料,目前,語音和視覺識別技術分別占中國人工智慧市場的60%和12.5%。在中國,所有和人工智慧相關的公司中,71%專注于開發應用,其餘公司專注演算法,其中55%的公司研究電腦視覺,13%的研究自然語言處理,9%的致力於基礎機器學習。

比如致力於語音交互和自然語義識別的出門問問和專注於機器視覺與深度學習的商湯科技等,還有在智慧語音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大訊飛,該公司目前已經擁有中國智慧語音行業最大的市場。

成立三年的商湯科技主要從事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研發,核心應用領域是安防、金融和移動互聯網。此前,高通宣佈戰略投資商湯科技。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還透露,已經與一家合作夥伴簽署了1億美元的合作協定,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這也是商湯科技首次大規模涉足自動駕駛領域。

在人臉識別領域,目前國內包括商湯、依圖和曠視在內的三大獨角獸都已進入到C輪融資,估值也一輪高過一輪。根據諮詢機構麥肯錫的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5億元人民幣。

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合夥人、TMT行業負責人王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慧在經歷了20世紀的兩次發展大潮後,2006年起進入第三次發展浪潮——重視資料、自主學習的認知智慧時代。相比通用人工智慧,專用人工智慧是此次浪潮的真正主角。”

今年11月,中國人工智慧協會與羅蘭貝格聯合發佈《中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白皮書》。羅蘭貝格預計,全球人工智慧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6年的126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超過3萬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43%。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在中國產生10萬億元的產業帶動效益。

晶片之爭

中國和美國正在競爭晶片領域的主導權。中國政府支援的創業公司、美國科技巨頭和晶片業者都瞄準成為下一個英偉達(NVIDIA)。

在中國政府的支援下,一個性能和效能能達到英偉達GPU20倍的晶片企業正在應運而生。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旗下的初創公司寒武紀承諾在未來三年內生產10億個處理單元,並正在開發專門用於深度學習的晶片。

寒武紀創始人兼CEO陳天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在傳統晶片領域,中國與國外同行還有差距,那麼在智慧晶片領域,我們與國外同行都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塑造中國智慧產業全新的生態。”

華為Mate 10系列所搭載的麒麟970晶片已經集成了寒武紀1A處理器作為其核心人工智慧處理單元(NPU),實現了手機上本地、即時、高效的智慧處理。

高盛在今年發佈的一份《中國人工智慧的崛起》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對國外的晶片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不過中國本土企業在晶片領域取得的進步是“令人鼓舞”的。高盛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逐漸減少對於國外晶片處理器的依賴。

不過美國仍然將晶片視為戰略性行業,並牢牢把控著晶片的核心技術及智慧財產權。除了傳統的晶片廠商外,美國科技巨頭如谷歌、微軟、蘋果均加入了晶片之爭。穀歌發佈了兩代TPU,意圖與其TensorFlow開源庫協作。微軟宣佈將自主研發人工智慧晶片並用於全新的Hololens AR設備。蘋果的第一款機器學習優化的A11仿生晶片,也採用蘋果自主設計的GPU內核,在新款iPhone中實現AR和人臉識別。

投資大起小落

在沸沸揚揚的人機大戰過後,2017年人工智慧技術終於不再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滲透到各行各業,解決細分且具體的問題。

當資本集體湧向人工智慧的時候,投資人也開始變得謹慎。“人工智慧最近有點虛火,明年估值可能會調低。”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宓群判斷。

長期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也用“大起小落”描述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現狀。在他看來從今年年初,資本的湧入速度和專案出現呈現加速,最後造成泡沫,今年下半年團隊開始變少,資本也不再瘋狂。

除了一些領域存在超前發展、盲目投資之外,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結構失衡,也是阻礙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門檻。2017年因為人工智慧行業急速爆發,巨大的人才缺口將行業人才薪酬推至令人咋舌的水準。

人工智慧領域應屆博士年薪在50萬左右,碩士從25萬~35萬,這一薪資水準相當於2~3年工作經驗的普通崗位工程師的薪資。有Facebook、Google等海外互聯網公司中國員工回國成功創業的示範效應,2017年AI人才矽谷回流明顯。

但搶奪人才背後如何留住和管理人才也成為新的挑戰,平衡基礎研究能力和工程化能力,理解技術產品化風險所在同等重要,搶人大戰外AI公司更需強化自我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