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惕新形式主義:行政“假作為”

近期,半月談記者在基層採訪時發現,有的地方出現一種新的形式主義——行政“假作為”,危害日深。對這種行政“假作為”,人們這樣畫像:有的好比繡花枕頭一包草,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有的宛若水面蜻蜓,

點到即止,身子沉不下去;還有的則屬套路高手,貌似賣力,實則裝樣,人到心不到……其要害在於“假”,矇騙上級、糊弄群眾。

政績粉飾匠:有“真私利”的“假作為”

“假作為”的要害在於“假”,有的不惜動用財政資金,只為一時面子好看。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這樣一件事,

獲悉上級部門將來觀摩,某縣有關部門緊急找到一家設計公司,為縣裡量身打造智慧專案,為了不誤工期,當即簽了合同,付了幾十萬元。正準備開工時,上級通知觀摩取消,地方頃刻間積極性全無,花錢的項目也就此緩下來。

一些地方熱衷於打造“明星式”樣板工程。在某貧困山區的一個縣,當地將專案、資金等大量投放到一個村莊打造“樣板”工程,記者看到,

一個村小組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村史館。距離城區較近的容易被選中“造星”,而記者在這個山區的一個邊遠村莊發現,其修村組路都要負債建設,每到春節臨近,施工方都會追著村支書討債。

這個山區的一名鄉黨委副書記說,每逢上級領導來視察,地方優先安排到這種“明星”點上參觀,高曝光率下地方領導“政績”突出,提拔任用自然也快。自己所在的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整村推進上,

辛辛苦苦費了力氣,反倒成了表現一般的。

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推進專案落地建設,不惜出具“假證明”。2016年環保部網站通報指出,2012年,有縣政府出具文件證明,除3戶搬遷工作在當年5月完成外,其餘250戶全部完成搬遷工作。然而,2015年底該省環保廳核實發現,僅72戶人家搬遷,181戶居民未搬遷。

“假作為”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攫取一己私利。2016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一名縣領導認為自己會留任,

於是要求對縣裡的個別指標擠水分,有關部門研究落實。但不久聽說上級部門擬調整其崗位,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地又開會研究調整資料,最後這位元縣領導也如願調任其他崗位。

【專家點評】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搞面子政績工程是長期以來的頑疾,中央提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更多關注民生,以群眾滿意度為指標,

已經讓此類“假作為”者的生存空間大大壓減。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須警惕其換副面孔出現,對“假作為”要發現一起,嚴懲一起,使其無容身之所、無立足之地。

來源於半月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