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末民初“第一女性”,也是中國第一位省部級女官

清末民初,是一個人物輩出的年代。在近代歷史中出現了很多傑出的女性,但有一個人我們很陌生,她就是鄭毓秀。簡單的說她是一位可以與秋瑾、宋慶齡、何香凝相提並論的中國近代史上的女傑,

也許稱她為“近代第一女性”也不為過。

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一直到20世紀中期,鄭毓秀可以說創造了中國女性當中最多的“第一”人物。鄭毓秀是中國第一位法學博士、第一位律師、也是第一個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

加在鄭毓秀頭上的第一還有很多,比如她是第一位地方法院院長、中國第一位民間女性外交特使。中華民國政府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

然而這樣一位人物,卻沒有留下很多資訊給我們。從鄭毓秀的照片上看,她和當時那個時代眾多女中豪傑一樣,擁有過人的才氣和膽魄,而且還端莊秀麗。看上去儼然是一位上流社會的淑女,這樣的形象,和她叛逆的性格看似格格不入。

1891年,鄭毓秀出生在廣州新安縣的一個封建官吏家庭。從小開始,鄭毓秀就是一個叛逆的女孩子。當時裹腳之風猶存,家人擔憂女兒不裹腳,將來難嫁人,而年僅五六歲的鄭毓秀死活都不接受纏腳,家人無計可施只好作罷。

幼年的鄭毓秀便熟讀了女四書,

並於1903年遷居到了北京。此後,她開始寄居在金雅妹在天津創辦的北洋女醫學堂學習,因此很早就接觸到了西方的新知識和思想。

鄭毓秀一直以來非常崇拜女革命家秋瑾,於是在1909年她啟程前往日本留學。在15歲那年,鄭毓秀加入了同盟會,並擔任同盟會的聯絡員。後來鄭毓秀參與京津同盟會領袖李石曾發起的“暗殺行動”,並秘密從日本把炸彈運到國內。她憑藉自己的機智和膽量,

成功地將炸彈運回國內,她也因此獲得了“炸彈少女”的綽號。

當時,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暗殺清朝政府要員。1910年,汪精衛暗殺載灃時所用的炸彈,也是鄭毓秀從天津運送北京的。1912年暗殺袁世凱的行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她在這次暗殺行動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鄭毓秀的活動範圍非常廣,除了日本、中國以外,歐洲後來也變成了她的活動場所。1914年,鄭毓秀獲知袁世凱有暗殺她的計畫,在這種情況下,她選擇了出國留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出席了和會。鄭毓秀因精通英、法兩語,被任命為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成員,擔任聯絡和翻譯工作。

由於國內局勢緊張,人民要求拒約的壓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簽字與否的責任推給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團長、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而此時,陸徵祥已接到北京的示意,準備在合約上簽字。

鄭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園裡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裡,頂住陸徵祥,聲色俱厲地說:“你要簽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於是陸徵祥不敢去凡爾賽宮簽字,保留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的權利。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玫瑰枝事件”。而鄭毓秀創造的歷史佳話並沒有以此告終。日本著名的社會主義運動家石川三四郎的著作《一個自由人的放浪記》中說,在日本大舉鎮壓社會主義運動的1913年,正滯留日本的鄭毓秀與石川三四郎第一次會面。

年僅19歲的鄭毓秀勸石川三四郎流亡國外,後來在鄭毓秀的幫助下,與當時的比利時外交官柯貝爾取得聯繫,終於成功的逃亡比利時。石川三四郎是一位和黃興、宋教仁等有著深厚友誼的社會主義理論家。

1913年末,鄭毓秀在巴黎過著富足的留學生活,家裡聘請的廚師和傭人數人,因此當時的人們把她家稱為“鄭公館”。鄭公館是一個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也曾有胡漢民、李石曾等革命家和傅斯年、陳寅恪等精英知識份子前來造訪。

1924年,鄭毓秀在巴黎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於1926年回國,與她的同窗、法學博士魏道明一起,在上海經營一家律師事務所。在參與律師工作期間,鄭毓秀幾經周旋,成功解決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的矛盾,一時傳為佳話。

1927年,鄭毓秀和魏道明結婚,並于當年被任命為上海法政大學校長。1928年11月,國民革命政府立法院成立時,又被任命為第一任立法委員,並作為民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起草民法。

1934年,丈夫魏道明作為胡適的繼任被委以駐美大使一職,於是鄭毓秀以大使夫人身份,隨夫前往美國。在和宋美齡一起會見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時,兩人彼此發現對方身上的才智,並從此成為知己。

可是,正如玉中瑕疵那樣,鄭毓秀到了晚年過度執著於金錢。據說,那個時期,鄭毓秀始終隨身著攜帶著裝滿紙幣的箱子。

1959年,鄭毓秀在美國因患癌症病逝。

人民要求拒約的壓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簽字與否的責任推給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團長、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而此時,陸徵祥已接到北京的示意,準備在合約上簽字。

鄭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園裡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裡,頂住陸徵祥,聲色俱厲地說:“你要簽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於是陸徵祥不敢去凡爾賽宮簽字,保留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的權利。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玫瑰枝事件”。而鄭毓秀創造的歷史佳話並沒有以此告終。日本著名的社會主義運動家石川三四郎的著作《一個自由人的放浪記》中說,在日本大舉鎮壓社會主義運動的1913年,正滯留日本的鄭毓秀與石川三四郎第一次會面。

年僅19歲的鄭毓秀勸石川三四郎流亡國外,後來在鄭毓秀的幫助下,與當時的比利時外交官柯貝爾取得聯繫,終於成功的逃亡比利時。石川三四郎是一位和黃興、宋教仁等有著深厚友誼的社會主義理論家。

1913年末,鄭毓秀在巴黎過著富足的留學生活,家裡聘請的廚師和傭人數人,因此當時的人們把她家稱為“鄭公館”。鄭公館是一個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也曾有胡漢民、李石曾等革命家和傅斯年、陳寅恪等精英知識份子前來造訪。

1924年,鄭毓秀在巴黎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於1926年回國,與她的同窗、法學博士魏道明一起,在上海經營一家律師事務所。在參與律師工作期間,鄭毓秀幾經周旋,成功解決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的矛盾,一時傳為佳話。

1927年,鄭毓秀和魏道明結婚,並于當年被任命為上海法政大學校長。1928年11月,國民革命政府立法院成立時,又被任命為第一任立法委員,並作為民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起草民法。

1934年,丈夫魏道明作為胡適的繼任被委以駐美大使一職,於是鄭毓秀以大使夫人身份,隨夫前往美國。在和宋美齡一起會見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時,兩人彼此發現對方身上的才智,並從此成為知己。

可是,正如玉中瑕疵那樣,鄭毓秀到了晚年過度執著於金錢。據說,那個時期,鄭毓秀始終隨身著攜帶著裝滿紙幣的箱子。

1959年,鄭毓秀在美國因患癌症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