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灞橋區“長樂坡”!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市地形有“五原、六崗、八水、十一池”之說,所以叫“坡”的地名還真不少。城南有“草場坡”,城北有“紅廟坡”、城東有“長樂坡”,

今天就來說說灞橋區的“長樂坡”。長樂坡是西安市的東大門、灞橋區的西門戶,現在隸屬十裡鋪街道辦管轄。

【古灞橋】

灞橋區這個地方歷史極為久遠。但是灞橋設區的時間很短,民國33年(1944年)在長安縣古稱四關的基礎上設立西安市。1955年長安縣所屬灞橋、狄寨、新築三個區合併設立新的行政區,

因秦漢古灞橋在此,故名:“灞橋區”。至於灞橋區下轄的十裡鋪街道辦,“十裡鋪”一名來源於古代的“驛站”。唐貞觀年間,此地因因東臨滻河而設驛站,名為滻河鋪。宋時始稱郵遞驛站,宋後則稱“鋪遞”。元代其制更嚴,州縣凡十裡鋪,大事遣使馳驛,小事文書由鋪吏傳送。明代初期,在西安府城四郊各設鋪驛一個,因距長安城十裡而得名十裡鋪。因位於西安市東郊,
故清嘉慶年間《咸寧縣誌》記載:“東十裡鋪”。

【長樂坡地鐵站】

十裡鋪街辦下轄的長樂坡村是方圓遠近聞名的大村,因地處城市核心區域,現已城該。關於長樂坡所來,和“長樂宮”有關係。說起長樂宮大家首先想起了大漢王朝三大宮之一“長樂宮”,

當初戰神韓信就是被呂後殺死的長樂宮內。但是長樂坡得名的長樂宮,卻不是漢朝的長樂宮,而是隋朝的長樂宮。

話說楊堅代周建隋,稱隋文帝。因漢朝長安城破敗不堪,隨在長安城旁邊龍首原修建帝國新都城“大興城”。滻灞之地風景秀麗,隋文帝準備在此地修建一座離宮,此地因位居滻河西岸,坡大溝深,故名:“滻阪”。據唐代編寫的《元和郡縣誌》記載:滻川西岸,舊名滻阪,隋文帝惡其“阪”,

改“長樂陂”。隋文帝隨在此地修建長樂宮,並修建望春亭,開皇二十年就是在長樂宮裡面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資治通鑒》記載:唐天寶十三年,“安祿山離開長安,唐玄宗令高力士在長樂坡踐行”。 古時代把靠近水的地方稱“陂”。因“陂”與“坡”音義相同,所以俗稱“陂”為“坡”,得名長樂坡,一直延續至今。

原村中長樂坡小學校址最早是一座廟,村民們叫做“大廟”。村人為了教育子弟,該廟為學校,建校取土時,曾在大殿后挖出一大窩紅、黃、藍、白、黑五色閃閃發光的長蛇,村中老人大驚,言其為“五色神龍”,是上天神靈。村中有孫姓老者,口念玄經,五色長蛇自行散去,大廟改名:“五龍宮”。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與2012年10月25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