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合夥人:邁瑞三劍客創業史

1991年,幾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離開了中國醫械界的“黃埔軍校”安科,一起創辦了邁瑞。

2016年,邁瑞完成33億美元的私有化交易從美股退市,開啟回歸A股的步伐。其2015年前三季度營收為9.3億美元,

全年約合80億元人民幣。

邁瑞一旦登陸A股,其目標市值可能高達500億人民幣(約合72.5億美元)

醫械版的中國合夥人、邁瑞“三劍客”——李西廷、徐航、成明和,他們是如何白手起家,一起開創了醫療本土公司的傳奇故事?

從零開始

1987年,擁有中科院背景的安科成立第二年,

實驗室裡來了個年輕人。

他叫徐航,個子不高,神情嚴肅,是清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研究生。這個聰明的小夥子顯然很受到安科總經理陶篤純的賞識,不久就被派往美國學習一年。回國後,徐航被提拔為超聲部的副經理。

進入安科不到兩年時間,徐航已經成為了很棒的技術骨幹,即將而立之年,正是想要大幹一番的年紀。當時,徐航有機會親自主持專案,進行數位B超的研發。

幾年之後,安科經歷了一輪頻繁的人事變動和骨幹流失。1991年,徐航從安科辭職,和當時的老領導、辦公室主任李西廷一起創辦了邁瑞。

“如果當時給我500萬,讓我有事情做,肯定不會離開,也不是說一定要賺多少錢。”徐航後來回憶說,“但是我的申請遲遲不被批准。後來,這個夢想在邁瑞實現了。”

和很多初創企業一樣,邁瑞剛成立時還沒有研發部門,資金緊張、人員不足,業務主要以代理醫療器械貿易為主。

第一次到北京參加展會,邁瑞只租得起半個展臺,徐航他們幾個身兼銷售業務員、技術工程師等多個角色。當拿到第一筆訂單的時候,他們激動得簽字時手抖個不停,撕掉了三次才簽好合同。

有一次,為了爭取一位元內蒙古的客戶,

徐航不得不花了幾個小時對成明和進行“速成”培訓,就把他送到火車站,但碰到車票緊張的難題,連高價黃牛票都買不到。幾經周折,成明和才上了火車,終於拿回了邁瑞的第一筆銷售收入:2萬元。

一年後,邁瑞靠著代理業務賺到了上百萬元,第一桶金到手,徐航、李西延毫不猶豫地確定要開始搞研發。投錢做研發,這是一條更難的路,但無疑是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

中國有無數的賺錢的代理商,但成長為邁瑞的只有一家。

徐航是超聲技術背景出身,但他卻認為超聲診斷設備投資大、回報週期長,於是決定從相對投入少、市場需求量又大的病人監護設備入手。

1992年底,邁瑞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產品,國內第一款單參數的血氧飽和度監護儀。

低價殺手與自主研發

邁瑞剛成立那幾年,國內的醫械行業研發創新基礎差,市場被清一色的國際廠商壟斷。

為了讓邁瑞自主研發的監護儀能夠順利推向市場,李西廷決定將低成本做到極致。當時國際廠商的監護儀售價在每台10萬元左右,而邁瑞以4萬元每台打入市場,迅速在對價格敏感的中小型醫院市場打開了局面。

這招“農村包圍城市”的低價戰略十分奏效:邁瑞從鄉鎮、農村醫院開始做起,以高性價比吸引客戶,避免了與國際品牌在大城市中的高檔醫院市場的正面作戰。

當時邁瑞在國內建立了800人的銷售隊伍,發力在河南、四川等內陸市場佔據優勢,其兩條產品線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了45%和37%。

而李西廷以及他的團隊也被冠以“低價殺手”的美譽。

“我現在每次離開辦公室都不會忘記關掉燈和空調,即使在外面開會我都會打電話回來囑咐一下。”李西延說。

1995年,邁瑞的代理業務已經達到每年數千萬元的規模,儘管已經在國內鋪開了自己的銷售管道,可以肯定繼續走代理的路子一定順風順水,駕輕就熟。但這與徐航創業時“要做點事情”的想法相差很遠,他開始推動邁瑞加速走上了自主產品開發的道路。

到了1996年和1997年,邁瑞的新產品開發還是沒有太大的起色,反而由於資金的投入巨大,使研發陷入了困境。部分公司創始人選擇離開邁瑞,另謀發展。

1998年,邁瑞的七位創始人(邁瑞七君子)中的成明和跟張巨平、嚴萍宜一起離開邁瑞創立了深圳市雷杜科技有限公司。

在“分家”的巨大壓力面前,華登國際的一筆風險投資如同雪中送炭,讓徐航他們終於可以專心實現迫切的自主研發願望。

解決了研發資金的困難,邁瑞一鼓作氣沖上了一個更高的起點。很快,公司就推出了全自主產權的PM9000監護儀系列產品,隨後又推出血液分析儀、全數字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一系列高技術醫療設備,憑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帶來的性價比優勢,邁瑞的產品暢銷市場。

1997年,邁瑞的銷售額達到了1個億主要是代理產品與自己產品各一半。到1999年,則基本上自有產品銷售達到1個億。後者顯然是徐航更想要的。

2003年,徐航帶領邁瑞大部隊前往婁山開戰略規劃會,研發仍然是會議討論的主角。從一開始的模仿式研發到自主創新,邁瑞實現了多元化產品的佈局,但同時也開始要考慮下一步。

這時,邁瑞已經意識到要保持快速增長,就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創新體系以及人才。

邁瑞的技術研發部門與業務委員會、規劃部門緊密合作,將創新的想法和市場的需求分類歸入不同專案中,按照短、中、長期的規劃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資源支持。

邁瑞的每個事業部中的研發中心,也根據不同的技術方向細分為不同部門,他們專職研究產品線上的技術需求。平行的還有一個新技術探索組,做具體的產品線技術開發。他們與其他軟體、硬體、測試、整機驗證、臨床、工藝設計、技術法規等小組,構成了一個產品研發的所有流程。

邁瑞之所以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業務體系,依靠的是一直在平衡兩方面的關係:一面是做業務層面的創新,另一面是支撐顛覆性的研發。

國際化之路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加入WTO,邁瑞加大了在海外的步伐。邁瑞“三劍客”之一的成明和在暫短離開後於2004年回歸,擔任銷售與行銷部執行副總裁,推動邁瑞踏上國際化的征程。

成明和作為公司創始人之一,自邁瑞1991年成立以來,在銷售、市場、戰略發展等多個職能部門擔任管理工作。成明和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擁有生物醫學工程學士以及碩士學位。

成明和非常重視國際客戶的需求,對每一條客戶的意見都不放過地去研究和討論,然後要求研發給予支持。

最典型的是邁瑞的監護儀在進入歐洲時,歐洲小國都有自己的語言,尤其是東歐和北歐,語言繁雜,而邁瑞的監護儀的多語言版本超過20種。憑藉這個優勢,邁瑞很好地把握住了ODM大客戶,不僅贏得了大訂單,更重要的是能夠向最強勁的對手裡學習,獲得真經。

成明和表示,中國醫療設備要想真正國際化進入其他領域最終還是要解決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美國、歐洲已經提前利用專利做了嚴密的佈局。比如美國有一條彩超的專利是說“不能做10磅以下的彩超產品”,就是說如果做了10磅以下的彩超產品就要給他付專利費。

“這還是人家十幾年前的想像力,那個時候技術還很難達到做那麼小,但是人家就已經提前申請了專利。”

成明和說,“到最後如果你想做這款產品,只能通過資本的力量和並購的手段把它的專利全買下來,否則繞不過去,要不就只能放棄,或者等他的專利20年後過期,再晚發展20年。”

2005年,邁瑞準備再次融資,最終選中了高盛,並在2006年7月做出登陸紐交所的決定。同年,因為大股東科健公司巨虧,徐航、李西延的老東家安科股份被出讓,一度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2006年,邁瑞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醫療設備企業海外上市的公司,直接促進了其在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和信賴度。

邁瑞的七位創始人——李西廷、徐航、成明和、張巨平、嚴萍宜、聶彤等,被稱為邁瑞七君子。

在2006年上市之際, 李西廷、徐航現任邁瑞聯席CEO,成明和現任邁瑞副總裁,聶彤於海外休養,張巨平、嚴萍宜等先後離開邁瑞,共同創辦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嚴萍宜再次創業,創辦深圳微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開發。

2012年,徐航辭去邁瑞聯席CEO的職位,退出邁瑞醫療日常管理,“跨界”投資房地產。

徐航以鵬瑞地產董事長身份投資開發“深圳灣一號”。2013至2014年,整個深圳售出的3000萬以上的豪宅,深圳灣一號的銷售量占一半。

過去26年,徐航與創業夥伴李西延、成明和一起逐漸在全球建立中國醫療器械公司的品牌,打破了跨國公司壟斷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格局。

醫療界的華為

▲可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邁瑞,在中國算得上是最具有傳奇性的醫療企業之一,被大家稱為“醫療界的華為”。其產品覆蓋三大領域:生命資訊與支援、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

截至目前,邁瑞已在33個國家設有42家子公司,在中國設有32家分公司,雇員近10000名,具有完善的研發、行銷和服務網路。其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應用於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0%以上的三甲醫院。

同時因為邁瑞踏實,低價,肯拼的作風,邁瑞人被譽為“另一個GE"。因為他們和GE一樣以可以承受壓力、作風硬然著稱;同時有很多人有強烈的名族情節,文化烙印深刻。曾經有一段時間,邁瑞人成為外企喜好的挖角對象,因為便宜好用、能打戰。

時過境遷,如今邁瑞的用人已經有更完整的薪酬福利體系,在標準上也大幅提高。最關鍵的是:用什麼樣的高管團隊能帶領今天的邁瑞打破瓶頸,仍然可能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從2011年起,邁瑞已陸續並購12家公司,包括9家國內企業,3家國外企業。尤其是2008年並購美國Datascope公司生命資訊業務,以及2013年並購美國ZONARE醫療的超聲診斷業務,對於邁瑞的監護和超聲影像產品線具有重要意義。

邁瑞的並購整合能力不可小視,並購過的12家公司,既有國內企業,也有國外公司,既有為了拓展新產品線的並購,也有意在提高現有產品技術水準的收購,還有為了基於行銷管道的並購,在這個過程中邁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邁瑞是國內除複星醫藥以外,少數具有多項成功的醫療並購整合案例的公司。

2015年邁瑞全年營收80億元,其中海外營收42.37億元,國際市場銷售額占總營收的52.88%。自創立以來,邁瑞每年將10%的營收投入研發,每年推出10餘款新產品,平均每款新產品至少運用10項專利技術。

醫療器械是一個毛利率超過50%、淨利率超過20%的暴利行業,投資者們就像鯊魚一樣,早已經循著金錢的味道而來。

美股給予邁瑞的18倍市盈率的估值,當時A股上市的同行們,這些公司的平均估值PE高達50倍:魚躍醫療達35倍,華潤萬東市盈率更是高達160多倍。邁瑞一旦登陸A股,其目標市值可能高達500億人民幣(約合72.5億美元)。

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最新公佈的資料,李西廷資產36億人民幣,徐航資產70億元人民幣。不知道邁瑞一旦回歸A股上市,這幾位創始人的資產排名會發生怎樣劇烈的變化?

白手起家,在20年前就選擇最難的道路開始自主研發,走國際化路線,這是中國熱血的深圳精神的開始,中國式合夥人。

26歲的邁瑞還是個青年,中國是否能誕生真正的有核心技術的傳奇跨國公司還有很長一段路,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6邁瑞將回歸中概股?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跳槽到醫療大健康行業?

為了讓邁瑞自主研發的監護儀能夠順利推向市場,李西廷決定將低成本做到極致。當時國際廠商的監護儀售價在每台10萬元左右,而邁瑞以4萬元每台打入市場,迅速在對價格敏感的中小型醫院市場打開了局面。

這招“農村包圍城市”的低價戰略十分奏效:邁瑞從鄉鎮、農村醫院開始做起,以高性價比吸引客戶,避免了與國際品牌在大城市中的高檔醫院市場的正面作戰。

當時邁瑞在國內建立了800人的銷售隊伍,發力在河南、四川等內陸市場佔據優勢,其兩條產品線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了45%和37%。

而李西廷以及他的團隊也被冠以“低價殺手”的美譽。

“我現在每次離開辦公室都不會忘記關掉燈和空調,即使在外面開會我都會打電話回來囑咐一下。”李西延說。

1995年,邁瑞的代理業務已經達到每年數千萬元的規模,儘管已經在國內鋪開了自己的銷售管道,可以肯定繼續走代理的路子一定順風順水,駕輕就熟。但這與徐航創業時“要做點事情”的想法相差很遠,他開始推動邁瑞加速走上了自主產品開發的道路。

到了1996年和1997年,邁瑞的新產品開發還是沒有太大的起色,反而由於資金的投入巨大,使研發陷入了困境。部分公司創始人選擇離開邁瑞,另謀發展。

1998年,邁瑞的七位創始人(邁瑞七君子)中的成明和跟張巨平、嚴萍宜一起離開邁瑞創立了深圳市雷杜科技有限公司。

在“分家”的巨大壓力面前,華登國際的一筆風險投資如同雪中送炭,讓徐航他們終於可以專心實現迫切的自主研發願望。

解決了研發資金的困難,邁瑞一鼓作氣沖上了一個更高的起點。很快,公司就推出了全自主產權的PM9000監護儀系列產品,隨後又推出血液分析儀、全數字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一系列高技術醫療設備,憑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帶來的性價比優勢,邁瑞的產品暢銷市場。

1997年,邁瑞的銷售額達到了1個億主要是代理產品與自己產品各一半。到1999年,則基本上自有產品銷售達到1個億。後者顯然是徐航更想要的。

2003年,徐航帶領邁瑞大部隊前往婁山開戰略規劃會,研發仍然是會議討論的主角。從一開始的模仿式研發到自主創新,邁瑞實現了多元化產品的佈局,但同時也開始要考慮下一步。

這時,邁瑞已經意識到要保持快速增長,就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創新體系以及人才。

邁瑞的技術研發部門與業務委員會、規劃部門緊密合作,將創新的想法和市場的需求分類歸入不同專案中,按照短、中、長期的規劃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資源支持。

邁瑞的每個事業部中的研發中心,也根據不同的技術方向細分為不同部門,他們專職研究產品線上的技術需求。平行的還有一個新技術探索組,做具體的產品線技術開發。他們與其他軟體、硬體、測試、整機驗證、臨床、工藝設計、技術法規等小組,構成了一個產品研發的所有流程。

邁瑞之所以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業務體系,依靠的是一直在平衡兩方面的關係:一面是做業務層面的創新,另一面是支撐顛覆性的研發。

國際化之路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加入WTO,邁瑞加大了在海外的步伐。邁瑞“三劍客”之一的成明和在暫短離開後於2004年回歸,擔任銷售與行銷部執行副總裁,推動邁瑞踏上國際化的征程。

成明和作為公司創始人之一,自邁瑞1991年成立以來,在銷售、市場、戰略發展等多個職能部門擔任管理工作。成明和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擁有生物醫學工程學士以及碩士學位。

成明和非常重視國際客戶的需求,對每一條客戶的意見都不放過地去研究和討論,然後要求研發給予支持。

最典型的是邁瑞的監護儀在進入歐洲時,歐洲小國都有自己的語言,尤其是東歐和北歐,語言繁雜,而邁瑞的監護儀的多語言版本超過20種。憑藉這個優勢,邁瑞很好地把握住了ODM大客戶,不僅贏得了大訂單,更重要的是能夠向最強勁的對手裡學習,獲得真經。

成明和表示,中國醫療設備要想真正國際化進入其他領域最終還是要解決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美國、歐洲已經提前利用專利做了嚴密的佈局。比如美國有一條彩超的專利是說“不能做10磅以下的彩超產品”,就是說如果做了10磅以下的彩超產品就要給他付專利費。

“這還是人家十幾年前的想像力,那個時候技術還很難達到做那麼小,但是人家就已經提前申請了專利。”

成明和說,“到最後如果你想做這款產品,只能通過資本的力量和並購的手段把它的專利全買下來,否則繞不過去,要不就只能放棄,或者等他的專利20年後過期,再晚發展20年。”

2005年,邁瑞準備再次融資,最終選中了高盛,並在2006年7月做出登陸紐交所的決定。同年,因為大股東科健公司巨虧,徐航、李西延的老東家安科股份被出讓,一度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2006年,邁瑞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醫療設備企業海外上市的公司,直接促進了其在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和信賴度。

邁瑞的七位創始人——李西廷、徐航、成明和、張巨平、嚴萍宜、聶彤等,被稱為邁瑞七君子。

在2006年上市之際, 李西廷、徐航現任邁瑞聯席CEO,成明和現任邁瑞副總裁,聶彤於海外休養,張巨平、嚴萍宜等先後離開邁瑞,共同創辦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嚴萍宜再次創業,創辦深圳微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開發。

2012年,徐航辭去邁瑞聯席CEO的職位,退出邁瑞醫療日常管理,“跨界”投資房地產。

徐航以鵬瑞地產董事長身份投資開發“深圳灣一號”。2013至2014年,整個深圳售出的3000萬以上的豪宅,深圳灣一號的銷售量占一半。

過去26年,徐航與創業夥伴李西延、成明和一起逐漸在全球建立中國醫療器械公司的品牌,打破了跨國公司壟斷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格局。

醫療界的華為

▲可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邁瑞,在中國算得上是最具有傳奇性的醫療企業之一,被大家稱為“醫療界的華為”。其產品覆蓋三大領域:生命資訊與支援、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

截至目前,邁瑞已在33個國家設有42家子公司,在中國設有32家分公司,雇員近10000名,具有完善的研發、行銷和服務網路。其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應用於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0%以上的三甲醫院。

同時因為邁瑞踏實,低價,肯拼的作風,邁瑞人被譽為“另一個GE"。因為他們和GE一樣以可以承受壓力、作風硬然著稱;同時有很多人有強烈的名族情節,文化烙印深刻。曾經有一段時間,邁瑞人成為外企喜好的挖角對象,因為便宜好用、能打戰。

時過境遷,如今邁瑞的用人已經有更完整的薪酬福利體系,在標準上也大幅提高。最關鍵的是:用什麼樣的高管團隊能帶領今天的邁瑞打破瓶頸,仍然可能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從2011年起,邁瑞已陸續並購12家公司,包括9家國內企業,3家國外企業。尤其是2008年並購美國Datascope公司生命資訊業務,以及2013年並購美國ZONARE醫療的超聲診斷業務,對於邁瑞的監護和超聲影像產品線具有重要意義。

邁瑞的並購整合能力不可小視,並購過的12家公司,既有國內企業,也有國外公司,既有為了拓展新產品線的並購,也有意在提高現有產品技術水準的收購,還有為了基於行銷管道的並購,在這個過程中邁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邁瑞是國內除複星醫藥以外,少數具有多項成功的醫療並購整合案例的公司。

2015年邁瑞全年營收80億元,其中海外營收42.37億元,國際市場銷售額占總營收的52.88%。自創立以來,邁瑞每年將10%的營收投入研發,每年推出10餘款新產品,平均每款新產品至少運用10項專利技術。

醫療器械是一個毛利率超過50%、淨利率超過20%的暴利行業,投資者們就像鯊魚一樣,早已經循著金錢的味道而來。

美股給予邁瑞的18倍市盈率的估值,當時A股上市的同行們,這些公司的平均估值PE高達50倍:魚躍醫療達35倍,華潤萬東市盈率更是高達160多倍。邁瑞一旦登陸A股,其目標市值可能高達500億人民幣(約合72.5億美元)。

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最新公佈的資料,李西廷資產36億人民幣,徐航資產70億元人民幣。不知道邁瑞一旦回歸A股上市,這幾位創始人的資產排名會發生怎樣劇烈的變化?

白手起家,在20年前就選擇最難的道路開始自主研發,走國際化路線,這是中國熱血的深圳精神的開始,中國式合夥人。

26歲的邁瑞還是個青年,中國是否能誕生真正的有核心技術的傳奇跨國公司還有很長一段路,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6邁瑞將回歸中概股?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跳槽到醫療大健康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