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攝影家怎麼煉成的?5個方面告訴你,什麼人有資格稱為攝影家!

最近,頭條裡的攝友們都非常糾結關於攝影家的問題。比如什麼是攝影家?獲得了攝影大獎,擁有了攝影家協會的證書,就是攝影家嗎?怎麼成為攝影家?等等。

對於攝影家,我的理解是首先你要有拿得出手的攝影作品。

這個作品要對行業,對社會,甚至對人類起到積極的廣泛影響。

我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解海龍拍攝了希望工程系列攝影作品,其中一幅“大眼睛”女孩《我要讀書》廣為人知。明亮的大眼睛,盯著鏡頭,確實非常有視覺衝擊力。

這一系列攝影作品大概拍攝於1991年,契合了我國1989年啟動的“希望工程”。以"大眼睛"為首的這組照片,當時被媒體廣泛的宣傳,解海龍成為了攝影家。

從上邊的例子來看,攝影家的煉成,不但需要攝影技術、創作能力,還需要攝影者的所在位置、時代背景,以及媒體的大力宣傳等等。

如果今天再有人去拍“希望工程”的題材,可能就有些不合時宜了,你的作品或許都很難發表。因為我們現在的主題是“脫貧攻堅”。而且,攝影作品傳遞資訊的能力不如視頻,需要系列的組圖,更需要媒體來講背後的故事,

這樣才能引起共鳴。也因此,攝影家這些年越來越低產。所以,我們也不能對攝影家協會有過多看法。成為真正的攝影家,並不能完全靠一己之力,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人文紀實類的、接地氣的攝影作品更容易成為攝影家。比如吳家林、于德水、侯登科等等。他們的攝影作品讓人關注了某個特定的人群,他們的攝影作品能讓人內心平和,

是另一種“治癒系”。

N年前,朋友就讓我加入攝影家協會。好像是要求交幾幅攝影作品,需要經常參加協會活動。我當時因為工作忙,根本沒時間,沒當回事。現在做今日頭條才發現,沒有個攝影家協會的證,連個橙V都不給加。如果有會員證,秒過。所以說,現實社會,

人也不能總是酸秀才,要務實、求索。所以希望大家如果有機會進入攝影家協會,要主動爭取。進入組織也算有個社會身份。只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證件名頭就行了。

金立攝影,期待您的關注,有不同意見或者建議,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