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驕傲!楊淩又多了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號外!號外!號外!

近日,楊陵區公佈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啦。

其中位於楊淩的3個項目榜上有名!

想必生活在楊淩的小夥伴們都很好奇,到底都有哪些項目呢???

1月10日,視線記者從楊陵區瞭解到,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按照《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的要求,經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式,區政府批准將“五泉刺繡”“高浮雕傳拓技藝”“太白草醫藥”3個項目列入楊陵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這些民間的珍寶吧!

項目一:五泉刺繡

五泉刺繡是源於漢族民間古老的繡種“納紗繡”,經過漫長歷史歲月而形成的當代刺繡藝術。不但繼承了古老的傳統技藝,又融進了陝西地方特色。作品帶有濃厚黃土地特色,廣泛分佈在五泉、揉穀、大寨、楊村、李台兩鎮三街辦,這裡絕大多數農村婦女均有刺繡技能,她們在門簾、枕頭等飾物上繡出各種花草蟲魚圖案,表示“龍鳳呈祥”、“蓮生貴子”等寓意。五泉刺繡有層次多、立體感強等特點 ,

多數以大富大貴為基本思想格調。

項目二:高浮雕傳拓技藝

高浮雕傳拓技藝是從傳統拓片技藝經過歷史變遷至今傳拓者的探索研究總結而來。拓片技藝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

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拓片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楊陵的拓片技藝以師徒傳承為主,主要體現在佛造像與高浮雕技藝方面,融合南北派系之獨有特點,將平碑平拓與淺浮雕線刻技藝相結合,完整撲拓造像碑,填補傳統平碑平拓技藝的空白,將造像、淺浮雕和高浮雕技法發揮到極致。

楊淩的高浮雕傳拓技藝打破傳統平拓技藝手法,更完美的體現古籍文化遺產文史資料,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與交流價值。 這一古老、獨特的文獻複製技術對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存在使許多已散失毀壞和自然災害破損的碑刻文化與史料得以延續至今,我們才能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古老與重厚。

項目三:太白草醫藥

太白草醫藥包括太白草醫、太白草藥兩個部分。其中太白草醫源自秦嶺本土的傳統農耕文明,活動範圍在秦嶺主峰太白山區域的關中、陝南地區,波及四川、湖北、河南、甘肅等省份。主要是由道家龍門派傳承,解放後逐漸傳承至民間,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楊陵古稱有邰(漢代時為武功縣府,東漢永平八年縣府由渭河南今眉縣境內遷至古邰城),與眉縣、周至隔渭河相望,距太白山入口30餘公里,當地人上山采藥、求雨祈福,都會到太白山。時至今日,太白草醫藥的傳承在臨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促進了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當地老百姓的醫療和養生保健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太白草藥的引種、流通、產品研發銷售等方面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此次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方針,鼓勵和支持楊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泛開展傳習活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為繼承和弘揚楊陵區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圖片資料由楊陵區文化館提供)

我們才能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古老與重厚。

項目三:太白草醫藥

太白草醫藥包括太白草醫、太白草藥兩個部分。其中太白草醫源自秦嶺本土的傳統農耕文明,活動範圍在秦嶺主峰太白山區域的關中、陝南地區,波及四川、湖北、河南、甘肅等省份。主要是由道家龍門派傳承,解放後逐漸傳承至民間,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楊陵古稱有邰(漢代時為武功縣府,東漢永平八年縣府由渭河南今眉縣境內遷至古邰城),與眉縣、周至隔渭河相望,距太白山入口30餘公里,當地人上山采藥、求雨祈福,都會到太白山。時至今日,太白草醫藥的傳承在臨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促進了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當地老百姓的醫療和養生保健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太白草藥的引種、流通、產品研發銷售等方面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此次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方針,鼓勵和支持楊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泛開展傳習活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為繼承和弘揚楊陵區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圖片資料由楊陵區文化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