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驕傲!霞湧楊包廟會正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大亞灣區霞湧街道辦霞新村都會舉行遊園廟會,祭祀為漁民帶來平安的楊包真人,楊包廟會作為大亞灣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霞新村地處南海之濱,千百年來孕育了獨具魅力的海洋漁文化,楊包廟會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極富地域特色的非遺巡演,活動將持續一周,有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看。

4月23日,霞湧街道霞新村家家戶戶都盛裝打扮、張燈結綵,增添了不少熱鬧氣氛。

早上8點,楊包真人廟會拉開了帷幕,伴隨著一陣鑼鼓聲和鞭炮聲,在一片彩旗簇擁下,“五彩醒獅”、“彩龍”、“彩鳳”“龍船”、先後入場。身穿節日盛裝、頭戴七彩斗笠的漁婦們,肩擔“龍船”,手拿“船槳”,整齊地劃著“龍船”。

數十位年輕男子,手舉 “彩龍”,舞出了多種花樣。“龍船”和“彩龍”表演的同時 ,穿著彩服、畫著戲裝的小女孩們挑著花籃、漁婦們“騎”著紙馬、挑著禮盒與龍船、彩龍一起穿梭,

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漁民在大海上的生活。

作為大亞灣當地特有的原生態濱海廟會,楊包真人廟會展現了大亞灣疍家人在遷徙流轉中不變的生活之美,每年都吸引來大批的攝影愛好者,他們用相機、DV、手機和目光記錄著這些精彩場面,這讓一年一度的“楊包”廟會在漂泊大雨中顯得更加熱鬧、歡騰。

傳說楊包真人是一對夫妻,夫姓楊,妻姓包,夫婦均為茅山道士。明末清初時,楊包以做道場打齋醮為職業,閒時采草藥為鄉民醫治疑難雜症,偶爾也“施法”為村民祈福消災,鄉民每有疑事求問常能應驗,

因而聞名遠近。

楊包故去後(據傳二人同時“得道成仙”),當地居民便在他們居住的地方建起拜台,安上香爐、奉香求拜。如今,楊包廟會聞名遐邇,不僅再是漁民們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更成為了霞湧一張旅遊名片,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觀看。

楊包真人朝拜儀式能夠得以世代相傳,與霞湧舉辦一年一度的廟會活動是分不開的。祭祀楊包真人,不僅因為他是霞湧地區的海上守護神,能博愛救助,濟困扶危,治病消災和保佑風調雨順,同時這也是霞湧寶貴的民間傳統文化,通過祭祀,將楊包真人的仁愛慈悲、扶弱濟困等精神觀念發揚光大,融入漁民們日常生產生活文化中,傳襲給下一代。

朝拜儀式家家參與,人人出力,已成為活動區域內凝聚族人的橋樑和紐帶,對於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團結鄰里、互助友愛,促進社會和諧也有著重大意義。

據瞭解,大亞灣楊包廟會朝拜儀式於2013年公佈為區第一批非遺項目,去年2月被列入市一級非遺項目,目前正在申報省一級非遺專案。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亞灣海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勤勞智慧的大亞灣漁民在長期勞作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結晶。

融入漁民們日常生產生活文化中,傳襲給下一代。

朝拜儀式家家參與,人人出力,已成為活動區域內凝聚族人的橋樑和紐帶,對於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團結鄰里、互助友愛,促進社會和諧也有著重大意義。

據瞭解,大亞灣楊包廟會朝拜儀式於2013年公佈為區第一批非遺項目,去年2月被列入市一級非遺項目,目前正在申報省一級非遺專案。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亞灣海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勤勞智慧的大亞灣漁民在長期勞作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