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度國家科學獎勵大會在京舉行 東陽5人獲獎

2018-01-10 16:08 | 浙江新聞用戶端記者 | 馬卡佳

資料圖片

2017年度國家科學獎勵大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

隨著“國家三大獎”的揭曉,愈來愈多默默專研的科學家進入公眾視野。據不完全統計,10位金華籍科學家獲獎,其中5位是東陽人。“東陽博士集團”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獎勵大會上大放異彩。

金黎平

1月10日,記者致電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金黎平。

金黎平是東陽市巍山人,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室副主任,研究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部薯類作物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專案“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由金黎平領銜。這支團隊歷時多年系統分析了資源的遺傳多樣性,

開發了早熟、薯形和抗病等6個實用分子標記,創新了早熟育種技術,創制了19份早熟優質多抗育種材料,育成了以中薯3號和中薯5號為代表的7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審早熟優質多抗新品種,提高了早熟品種抗旱耐瘠薄能力,突破了早熟品種不抗晚疫病的瓶頸,實現了早熟品種更新換代。

奚國華

東陽市另一位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獎者奚國華同樣出生於巍山鎮。“新一代交流傳動快速客運電力機車研究與應用”正是他領銜的專案。

新一代交流傳動快速客運電力機車的批量使用大幅提高了我國鐵路客運列車的運行速度和載運品質,為我國鐵路大提速、全民健康出行提供了重要支撐。

它還推動了我國交流傳動快速客運電力機車技術發展,提升了我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國際競爭力,有力拉動了電器、材料等20多種產業的發展。

目前,新一代交流傳動快速客運電力機車已交付使用超1200台,分別配屬西安、瀋陽、武漢等十多個鐵路局(公司),廣泛應用在京滬、京廣、隴海等幹線鐵路。

朱丹華

朱丹華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科護士長。她所在的團隊憑藉“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該專案在發現新病原、確認感染源、明確發病機制、開展臨床救治、研發新型疫苗和診斷技術等方面取得六項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創建了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技術”。

在抗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過程中,專案組摸索出四大體系和兩大平臺,包括病原早期快速識別技術體系、預警預測技術體系、感染和發病機制研究體系、危重症救治技術體系和疫苗研發技術平臺、診斷技術快速研發平臺。

四大技術體系和兩大技術平臺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疫情控制起到了關鍵作用

陳杭君

陳杭君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安徽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食品工業協會理事,參與研究的《幹堅果貯藏與加工保質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胡福良

胡福良是虎鹿鎮人,1964年出生,理學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現任浙江大學蠶蜂研究所所長、浙江省蜂業協會理事長、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產品加工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

此次因《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品質控制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他時隔22年後第二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早在1995年,胡福良就因“王漿、蜂蜜雙高產浙農大1號意蜂品種的培育”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在抗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過程中,專案組摸索出四大體系和兩大平臺,包括病原早期快速識別技術體系、預警預測技術體系、感染和發病機制研究體系、危重症救治技術體系和疫苗研發技術平臺、診斷技術快速研發平臺。

四大技術體系和兩大技術平臺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疫情控制起到了關鍵作用

陳杭君

陳杭君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安徽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食品工業協會理事,參與研究的《幹堅果貯藏與加工保質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胡福良

胡福良是虎鹿鎮人,1964年出生,理學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現任浙江大學蠶蜂研究所所長、浙江省蜂業協會理事長、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產品加工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

此次因《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品質控制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他時隔22年後第二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早在1995年,胡福良就因“王漿、蜂蜜雙高產浙農大1號意蜂品種的培育”首獲國家技術發明獎。